主题情景导向下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实践研究
梁上燕
湛江市太平中心小学
一、引言
语法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然而,传统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常陷入 “规则讲解 + 机械操练” 的模式,导致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难以在真实语境中灵活运用。现在进行时作为小学阶段核心语法点之一,其动词 - ing 形式变化规则及be 动词的搭配使用是教学难点,学生易出现拼写错误或句型混淆等问题。
主题情景导向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在真实或模拟的语言情境中,通过任务驱动、互动参与等方式实现语法知识的内化。本文以人教版 PEP 五年级下册 Unit 5 “Whose dog is it?” 中“现在进行时” 教学为例,结合具体教案,探讨主题情景与语法教学的融合路径,为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二、主题情景导向下的语法教学的背景与意
(一).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当前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存在三大痛点:一是碎片化教学,语法知识脱离语境,学生孤立记忆规则,难以形成系统认知。例如,学生单独记忆 “动词 - ing 形式加 ing”,却无法在 “ What is he doing?” 的句型中正确运用;二是趣味性缺失,机械重复的填空、选择题型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尤其对现在进行时中 “去 e 加 ing”“双写末尾字母加 ing” 等规则,学生易因抽象而混淆;三是应用脱节,学生虽能背诵规则,却无法在口语交际中描述正在发生的动作,如误用 “He eat” 代替 “He is eating”。
(二).主题情景导向下的教学的理论支撑
主题情景导向教学的理论基础源于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该理论强调学习的社会性与情境性,认为知识的建构需在真实或模拟的互动场景中完成。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主题情景通过以下路径发挥作用:
1.降低认知负荷:将抽象的语法规则嵌入具体场景(如教学中的 “农场情境”),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感官输入,帮助学生建立 “动作 - 语言 - 意义” 的关联;
2.提升语用意识:在情景中设计交际任务(如 “描述动物动作”),使语法知识成为沟通工具而非孤立知识点;
3.激发学习动机: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如动物、农场)能唤起兴趣,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的认知特点。
(三).现在进行时与主题情景的适配性
现在进行时的核心功能是描述 “正在发生的动作”,天然与动态情景相契合。通过创设连续的主题情景(如 “农场一日游”),可将 “动词 - ing 形式”“be 动词搭配” 等知识点转化为 “观察动物行为”“互动问答” 等具体活动,使学生在 “用中学”,解决其 “知而不会用” 的问题。
三、主题情景导向下 “现在进行时” 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与主题情景的匹配性
从教学目标来看,知识与技能层面聚焦 “六个动词 - ing 形式的运用” 和 “现在进行时句型的熟练使用”,过程与方法强调 “情境创设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情感目标则指向 “热爱小动物”。三者通过 “农场动物” 主题情景形成有机统一:
1.知识目标依托 “观察动物动作” 实现,如通过 Fido 睡觉的图片学习 “sleeping”,借助兔子玩耍的场景练习 “They are playing”,使语法点与具象情景直接关联;
2.能力目标通过 “农场探索” 任务链达成,从 “进入农场” 的问答互动,到 “描述动物行为” 的小组合作,情景任务推动语言运用从机械模仿转向自主表达;
3.情感目标则渗透在 “动物特征描述”(如用 “cute” “lovely” 形容农场动物)和总结环节 “Animalsare our friends” 的价值观引导中,实现 “学语言” 与 “育品格” 的融合。
(二).主题情景的建构逻辑
案例以 “Chen Jie 和 Mike 带 Fido 去农场” 为核心主题,构建了 “线性推进 + 分层嵌入” 的情景体系:
1.主线连贯性:从热身环节的 “动物动作歌曲” 铺垫,到导入环节 “农场场景引入”,再到新授环节 “动物行为观察”、巩固环节 “农场照片分享”,情景贯穿教学全程,避免语法知识的碎片化呈现。例如,学习 “climbing” 时延续农场背景,展示 “猴子爬树” 图片,使新知始终扎根于统一情景;
2.层级递进性:情景任务从 “单图单句”(如 “What is Fido doing?”)到 “多图连贯描述”(如匹配动物与动作并造句),再到 “对话创编”(如 Chen Jie 向 Lily 介绍农场),难度逐步提升,契合 “感知 — 理解 — 运用” 的语言学习规律。
(三).基于学情的情景适配设计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基础动词词汇(如 jump、eat)和简单句型表达能力,但抽象思维较弱,对语法规则的理解依赖具象支撑。案例的情景设计充分贴合这一学情:
1.降低认知难度:将 “动词 - ing 形式变化规则” 转化为 “动物动作的视觉对比”,如 “sleep→sleeping” 通过 Fido “睡觉” 的图片直观呈现 “直接加 ing”,避免纯规则讲解的枯燥。
2.激发参与兴趣:利用学生对动物的天然亲近感,设计 “Sharp eyes”(快速认读动物动作单词)、“Let's chant”(动物动作歌谣)等游戏化情景活动,将语法练习转化为 “农场探险” 的趣味任务。
3.兼顾个体差异:在 “Group work” 环节提供 “动物、动作、地点” 单词库,基础薄弱学生可依托提示完成简单对话(如 “The dog is sleeping”),能力较强学生则能创编更丰富的内容(如 “The cat iseating behind the house”),使不同水平学生均能在情景中获得成就感。
综上,通过主题情景的精准建构,使 “现在进行时” 语法点从抽象规则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语言实践,既解决了五年级学生 “语法学习难” 的问题,又实现了知识、能力与情感目标的协同达成。四、主题情景与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融合路径
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Unit 5 “现在进行时” 教学中,主题情景的融合主要通过以下三种策略实现:(一)以核心主题构建连贯语境,实现语法知识的场景化承载
围绕 “农场一日游” 这一核心主题,构建贯穿教学全程的情景链,让现在进行时的语法知识在统一场景中自然呈现。从导入环节 “Chen Jie 和 Mike 带 Fido 去农场” 的情景引入,到新授环节 “观察 Fido 睡觉、兔子玩耍、猴子攀爬” 等具体场景,再到巩固环节 “向 Lily 分享农场照片” 的任务延伸,始终以 “农场动物活动” 为线索。例如,学习 “sleeping” 时聚焦 “Fido 在农场睡觉” 的画面,学习 “playing” “jumping” 时围绕 “农场兔子互动” 的场景,使动词 - ing 形式和 “主语 + be 动词 + 动词 - ing” 句型始终与 “动物正在做的动作” 绑定,避免语法知识的碎片化。这种连贯情景既符合小学生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的认知特点,又让抽象的语法规则转化为可观察、可描述的具象内容。
(二)在情景互动中渗透语法规则,实现 “感知 - 归纳 - 运用” 的递进
结合主题情景中的动态画面和师生互动,将现在进行时的难点规则(动词 - ing 形式变化、be 动词搭配)融入具体场景中逐步渗透。在呈现 “sleeping” “eating” 等词汇时,通过 “图片展示动作→引导说出句型→分析构成规则” 的步骤,让学生在 “Fido 正在睡觉” 的情景中感知 “sleep+ ing” 的直接加 ing 规则;在学习 “playing” “jumping” 时,借助 “兔子玩耍”“兔子跳跃” 的复数场景,对比呈现“They are playing /jumping”,自然引出 be 动词 “are” 的复数用法,并通过 “Are they playing?” 的问答练习强化感知。待所有词汇学习完毕后,结合农场情景中的实例(如 “sleep→ sleeping” “jump→jumping”)总结三类变化规则,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完成从 “感性认知” 到 “理性归纳” 的过渡,避免孤立记忆规则的枯燥。
(三)以情景任务驱动语言实践,实现语法知识的工具化运用
设计与主题情景紧密关联的阶梯式任务,让学生在完成 “农场探索” 相关活动的过程中运用现在进行时。基础任务如 “Look and answer”,通过展示农场动物动作图片,引导学生用 “What is/are...doing?” “He/She/They are...” 进行描述;趣味任务如 “Sharp eyes” “Let's chant”,借助快速认读动词 - ing形式、跟唱动物动作歌谣等游戏,在情景中强化词汇和句型记忆;高阶任务如 “Group work”,让学生以 “给 Lily 介绍农场照片” 为情境,小组合作创编对话,综合运用 “Is he...?”“Are they...?” 等句型描述动物动作。这些任务均以 “农场情景” 为背景,使语法知识成为完成 “观察、交流、分享” 等活动的工具,而非单纯的学习对象,最终实现 “在运用中巩固语法” 的目标。
五、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现存不足
1.主题情景的深度与学生差异适配性不足
案例中 “农场” 主题情景虽覆盖了基础语法点,但对不同学情的学生支持不足。基础薄弱学生在“多动物、多动作” 的复合情景中易混淆动词 - ing 形式(如 “climbing” 与 “jumping”);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因情景任务缺乏挑战性(如机械问答),语言创新空间受限。此外,情景中语法规则的渗透多依赖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语法规律的机会较少。
2.情景与真实生活的迁移性较弱
课堂情景聚焦 “农场动物”,虽贴近学生兴趣,但与真实生活中 “描述身边正在发生的动作”(如同学跑步、家人做饭)的衔接不足。学生在课堂能描述 “The rabbit is jumping.”,却在课后难以自然运用 “He is playing football.” 等表达,反映出 “课堂情景” 向 “生活语境” 的迁移存在断层。
3.技术融合度较低
现有情景主要依赖图片、课件等传统教具,缺乏沉浸式体验。学生仅通过静态画面感知 “正在进行的动作”,对 “动态持续性” 的理解不够深刻,影响对现在进行时 “即时性” 特征的把握。
(二)改进展望
1.构建阶梯式情景任务体系
针对学生认知差异,设计 “基础 — 提升 — 创新” 三级情景任务。基础层聚焦单一场景的简单描述,如提供 “小狗喝水”“小猫睡觉” 的单图,让学生用 “Is it drinking? Yes, it is.” 完成基础问答;提升层设置多场景关联任务,如 “农场动物晨间活动” 连环图,引导用 “First, the rabbit is jumping. Then,it is playing with the dog.” 进行连贯表达;创新层引入开放式情景,如 “农场来了新朋友”,让学生自主创编 “新来的小羊正在做什么” 的对话,既巩固现在进行时,又拓展想象空间。
2.拓展生活化情景链
将 “农场情景” 作为起点,构建 “课堂 — 校园 — 家庭 — 社会” 的情景迁移体系。课堂延伸至 “班级课间活动”,让学生描述 “Li Ming is running. Zhang Hua is skipping.”;家庭任务设计 “我的晚餐时间” 观察日记,用 “He is cooking. She is setting the table.” 记录家人动作;社会场景拓展至 “公园游记”,鼓励用 “The children are flying kites. The old man is walking.” 描述公共空间的动态画面,使现在进行时从 “农场动物” 语境自然过渡到真实生活场景。
3.技术赋能情景体验
借助多媒体技术升级情景呈现方式:采用动画短片展示 “农场动物一天的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sleeping →eating →playing” 的动作连续性,理解现在进行时的 “即时性” 特征;引入互动投影技术,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 “操控” 虚拟动物,如做出 “跳” 的动作时,屏幕中兔子同步呈现 “jumping” 并生成句型 “It is jumping”,在 “做中学” 中深化语法与动作的关联;利用语音交互软件设计 “情景问答机器人”,学生用 “Is the bird singing?” 提问,机器人结合动态画面回应,强化听说能力与语法运用的结合。
六、结语
主题情景导向为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提供了 “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 的有效路径。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现在进行时” 教学为例,通过 “农场” 主题情景的创设与实施,证明了情景教学能有效提升语法学习的效率与质量。未来教学中,需进一步平衡情景的深度与广度、真实性与操作性,使语法教学既扎根于情景,又服务于真实交际,最终实现 “语法知识” 向 “语言能力” 的转化。
参考文献:
[1]李孝燕.单元连续性语境下小学英语主题建构式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1.
[2]黄香莹.情境教学下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
[3]沈冬梅.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4]张婷婷.情境教学策略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践分析[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