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教育信息化热风下的幼儿教育“冷思考”

作者

徐维晨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幼儿园 215611

摘要:幼儿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稳步发展过程。但是,当前教育信息化有点处于“发烧”状态,背离了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初衷。本文就教育信息化热风下的幼儿教育“冷思考”进行了探讨,旨在优化传统的幼儿活动形式,打造精彩的幼儿集体活动。

关键词:信息化;幼儿教育;互联网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幼儿教育”成为必然。但是,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许多教师采取全盘接受的态度,盲目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幼儿集体活动的设计,导致幼儿集体活动丧失了原有的特色,幼儿也难以获得全面、健康地成长。对此,教师应当正视信息技术的存在价值,理性地跟随教育信息化的热风,避免信息技术的存在延缓幼儿教育的改革进度,阻碍幼儿的成长。

一、巧妙设导,引人入胜

富有趣味的导入环节是一个活动成功的开端,足以改变幼儿的学习状态,让幼儿主动地扣响新活动的大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设计导入环节注入了新鲜血液,能有效唤醒幼儿学习的生机与活力。对此,教师有必要绽放信息技术的光彩,优化导入环节的设计,点亮幼儿进入集体活动的动力,以便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让幼儿的学习富有激情[1]。

例如,在“蜗牛”的美工活动中,教师可以先使用媒体技术播放音频,向幼儿说出“没有脚和手,背上房子走一走,有谁轻轻碰,赶紧将头躲进房子里……”的谜语,使幼儿在刺激听觉中,自觉调动形象思维,思考谜语的谜底。在幼儿引出“蜗牛”的谜底后,教师借助视频为幼儿呈现蜗牛,幼儿被可爱的蜗牛所吸引,主动地将目光放在活动中,开启学习之旅。随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关于蜗牛的思考“蜗牛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蜗牛的身上有什么呢?”“我们能不能使用画笔将蜗牛画出来呢?”……促使幼儿结合视频陷入思考,以便透过自主观察的过程,逐步指出蜗牛的特点,为之后进行蜗牛的绘制铺垫良好基础。

教师使用视频、图片等元素,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能有效渲染导入环节的趣味色彩,让幼儿在唤醒视觉、听觉中,对未知的内容产生探索欲,从而主动地跟上教师的步伐,扣响活动的大门,积极地走入活动之中,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

二、改良活动,弱化难度

幼儿需要学习的知识相对简单,但是越简单的内容越具有抽象色彩,当教师直接采取口述的模式,引导幼儿学习知识时,往往会增加幼儿的理解难度,从而会使幼儿产生抵触、排斥学习活动的情绪,以至于幼儿的学习兴致相对低迷。信息技术具有对抽象元素进行直观处理的能力,能为原本抽象的知识穿上一层“形象”的外衣,让幼儿更加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索与建构。在实际带领幼儿参与学习活动时,教师不妨依托信息技术,改良知识的呈现形式,有效削弱知识的难度,避免幼儿对知识竖起心墙,降低学习动力。

比如,在“雷和闪电”的活动中,教师先为幼儿播放电闪雷鸣的视频,并为幼儿设计“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呢?看到了什么呢?”“在生活中你有见过闪电和打雷吗?”等问题,使幼儿基于视频唤醒过去的生活经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随后,教师设计“为什么会出现打雷和闪电的生活现象呢?”的问题,点燃幼儿的探究思维,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想。随后,教师再提出“为什么会出现打雷、闪电的生活现象呢?”的问题,请幼儿将目光重新放在视频上,并基于视频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轻松地揭秘雷电产生的原因。

信息技术的存在,让幼儿的学习更加灵动、直观。案例中,教师简单地依托信息技术改变知识呈现在幼儿面前的方式,能轻松地揭开知识的抽象面纱,弱化幼儿理解科学知识的难度,使幼儿更加轻松地进入科学的世界,调动学习的热情。

三、利用微课,满足个性

幼儿与花木一般无二,具有相同的属性,在花园之中,园丁需要基于花木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培育方式,在幼儿园内,教师也应当为幼儿提供不同的学习素材,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汲取成长养料,真正地在幼儿园内获得绽放。但是,传统形式下,教师能够为幼儿提供的学习资料相对单一,不是毫无差别的图书,就是一模一样的活动材料、用具,阻碍了幼儿个性的释放。微课技术具有模块化、形象化的功能,能有效满足幼儿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对此,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有必要立足幼儿之间的差异,进行微课的多样化制作,助力幼儿成长[2]。

例如,在引导幼儿参与“奥运知识我知道”的学习活动时,教师先借助媒体技术呈现2008年奥运会开幕的场景,让幼儿被震撼的画面所吸引,初步感知本次活动的主题。随后,教师借助图文结合的方式,简单地为幼儿介绍跨栏跑、接力跑、跳高、游泳等多个奥运竞赛的相关知识,并对幼儿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之后,教师基于微课模块化的优势,制作多个微课视频,促使每一个微课中对应一部分的奥运知识,如有些微课中对应跨栏跑的竞赛知识,有些微课中对应花样游泳的竞赛知识等。紧接着,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学习状态,将微课分发给对应的幼儿,以便每一个幼儿都可以透过浏览微课的方式健全奥运知识体系。

微课技术的引入,让教育信息化热效应下的幼儿集体活动也能实现冷思考,教师能够真正地将幼儿看做活动的主角,主动地为幼儿提供差异化、模块化的学习素材,促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基于微课的辅助,满足自身个性化的发展需求,积极地进行养分的汲取。

四、自主查找,增强能力

对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是现阶段教师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重中之重,能为幼儿未来进入小学奠定良好基础。然而,在实际组织幼儿进行知识的检索时,许多教师认为幼儿积累的语言知识较少,难以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自己的疑问,以至于幼儿自主查找知识的效率相对较低。但是,科技的进步,让智能语音技术逐步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面对自己不知道的内容时,幼儿可以透过智能语音技术进行对话,从而轻松地获取自己需要的答案,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3]。

比如,在“特殊的本领”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先向幼儿设计“小鸟具有怎样的本领呢?”“蜘蛛具有怎样的本领呢?”等问题,调动幼儿的好奇心。随后,教师对幼儿引导“互联网中囊括了许多问题的答案,如同知识的宝库,我们不妨借助互联网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看看小鸟等动物具有怎样的本领吧……”鼓励幼儿使用智能设备进行信息的检索,如有的幼儿与“天猫精灵”进行对话,询问小鸟具有怎样的本领,有些幼儿使用移动客户端中自带的语音对话功能,完成知识的检索。

互联网对幼儿而言,如同知识宝库,能为幼儿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案例中,教师鼓励幼儿使用智能语音对话的功能,从互联网中获取未知的信息,能让幼儿体会到自学的乐趣,从而在未来遇到难题时,也能养成良好习惯,自觉使用信息技术完成知识的探索。

总而言之,在将信息技术引入幼儿集体活动时,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是手段而不是内容,对此,教师要充分释放信息技术的服务价值,避免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傀儡”,让集体活动成为炫技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林晨辉.信息化在幼儿教育中创新应用及对策分析[J].家长,2023(05).

[2]陈宁霞.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幼儿园STEAM教育的实践路径分析[J].考试周刊,20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