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浅谈益智区游戏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

袁绪丽

江苏省张家港市兆丰幼儿园 215622

摘要:益智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幼儿智力与思维发展的双重优势。在益智区游戏中有效的师生互动关系,能够给予幼儿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幼儿积极参与到益智游戏活动当中,提高幼儿的实践探究能力。

关键词:益智;游戏;师生;互动;有效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到:幼儿教师要具备认真观察、谈话和记录的能力,对幼儿的游戏活动提供支持性指导意见。对此,在益智区游戏活动的组织中,教师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与幼儿真正成为朋友,能够站在幼儿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并能通过幼儿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结构,让游戏活动真正能够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良好的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和蔼,遇到问题以后会和老师一起商量解决,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探究和学习。

(一)营造轻松氛围,建立师生平等关系

益智区游戏有一定的挑战,幼儿在活动中往往不敢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大胆的表达出来,导致幼儿在参与益智游戏时,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要创设和谐、愉悦的游戏氛围内,让幼儿心情轻松,这样幼儿就能思维活跃,能将能动性发挥出来。

例如,在“小坚果对对配”的益智游戏中,教师采用对话“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的坚果是什么呢?主动回答的可以获得奖励的星星”来拉近与幼儿的距离。“我喜欢花生”、“我最喜欢核桃”......在激励模式下,幼儿七嘴八舌的开始讨论着。凭借着幼儿高涨的交流热情,教师在为每个幼儿奖励的星星以后,鼓励幼儿在空白的纸张上一起画出六个盘子,在盘子里面标注上不同的数字。然后在完成基本的准备工作以后,将提前准备好的坚果倒出来,让幼儿通过数数的游戏方式,将相应数量的坚果放到对应数字的盘子里面。在本次游戏过程中,教师为幼儿准备轻松、欢快的背景音乐,让幼儿一边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一边学会点数,提高幼儿在益智游戏活动中的耐力与专注力。这样,在教师构建的愉悦游戏氛围内,幼儿会不自觉地打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与教师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共同成长关系。

(二)树立正确观念,凸显幼儿主体作用

益智游戏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在趣味游戏活动中,增强智慧,培养耐力、专注力等良好品质,重点是作用于幼儿个体的发展,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幼儿教师想要构建有效的互动关系,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重视新时代注重幼儿个体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和创新现有的游戏模式,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凸显幼儿在益智游戏中的主体作用时,教师要针对不同幼儿类型,设置不同的任务要求,让每个层次的幼儿都能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感。同时注意不要过分指导,以教师的思维模式代替幼儿的发展,将知识掰开了、揉碎了一股脑地抛给学生,忽略了幼儿是一个发展中的人。

例如,在“神奇的小瓶盖”的益智游戏活动中,教师化身为“小精灵”,在幼儿遇到困难或游戏瓶颈时便会现身,引导幼儿通过思考和探究,突破困境,之后在通过隐身的形式,观察幼儿的表现。在益智游戏中,幼儿左右手拿着不同颜色的瓶盖,按照画好的左右对称路线进行移动,来锻炼左右手的相互协调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因为移动路线是画好贴在墙壁上的,幼儿的手比较小,经常出现瓶盖掉落的现象。尤其是我们班的桐桐,在尝试了几次以后,发现瓶盖总是掉落在地上,便气鼓鼓的坐在地上,不再想玩这个游戏。根据这种情况,教师想到平时桐桐的脾气便十分暴躁,在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经常与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为了改变桐桐的不良脾气,教师改变了以往直接告诉桐桐正确处于情绪的方式,蹲下来耐心的和桐桐进行交流,与桐桐一同思考怎样让瓶盖在手上不脱落的方法,最终决定用胶带粘在手心里。在与教师进行亲密的交流以后,桐桐重拾参与游戏的勇气,洋溢着笑脸,最终完成了游戏任务。

(三)合理进行分组,加强游戏互动沟通

建立游戏分组是加强师生交流、幼幼交流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分组中幼儿在集体荣誉感的驱动下,会更加积极和热情的参与讨论和游戏中。在幼儿活动中可以明显的发现,因为较多的幼儿,教师难以在游戏活动中观察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情况,造成部分幼儿在缺乏关注下,降低了对益智游戏活动的探究兴趣。而游戏分组的教学形式,能够给到幼儿彼此之间的互动机会,避免了幼儿在单独游戏过程中出现灰心、丧气的情绪,可以满足所有幼儿的发展需求,同时实现了信息的交融,提高了幼儿的游戏学习效果。此外,在这种合作探究式的分组模式下,幼儿会积极的表现自己,提高自己在游戏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体验益智游戏带来的快乐。

例如,在“拼图游戏”开始之前,通过协商与讨论幼儿平均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开展“拼图游戏”的趣味竞赛,最先完成的小组,每个组员都能获得一朵漂亮的小红花。“拼图游戏”是考验幼儿耐性的一项益智游戏活动,通过游戏,能够增强幼儿积极进取、不畏艰苦的价值观念。以分组激励的游戏形式,能够让幼儿在相互讨论中,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发挥自己的才智,学习组内成员的优势,不断提升良好的游戏品性。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游戏过程中,教师不能以旁观者的样子站在一边不管不顾,而是要以巡逻的方式,找准时机对幼儿进行鼓励和肯定,同时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困难,提高益智游戏的教学效果。

(四)反思教学活动,持续优化沟通模式

幼儿益智游戏的开展,是基于幼儿的参与过程,积极的进行反思和分析。想要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师在幼儿完成游戏以后,需要通过收集的数据,以及幼儿在游戏过后的反馈和成长情况,进行指标化的反思。通过反思,找出益智游戏活动过程中,值得保持和发扬的地方,以及提炼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让沟通模式变得更加的科学和完善。反思教学活动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在一次次反思和优化的结合下,逐渐建立一个有序开展益智游戏活动的课堂。

例如,在完成“我为数字戴花环”的益智游戏以后,教师结合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的态度变化、行为模式等方面的观察,积极反思与幼儿沟通中出现的问题。在将花瓣画在数字外的圆圈上时,有位幼儿随意乱画,不会耐心听教师的讲解和意见。通过观察,发现幼儿被动的进行匹配游戏,缺少益智游戏带来的挑战与乐趣。反思后发现,这种沟通方式可以称作为“无效沟通”。教师紧接着积极思考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与幼儿正确沟通的方式,力求通过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情况下,用尽可能亲切、委婉的方式指出幼儿的问题,帮助幼儿将注意力重新回归到游戏活动当中。

(五)结论

总而言之,在益智区游戏中教师为幼儿构建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交流环境,帮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提高幼儿在游戏建构过程中的积极性,让幼儿感受到参与益智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雯洁,张长爱.幼儿园师生互动游戏教学的实践策略[J].科幻画报,2021(11):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