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然,促成长
邹家欣
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中心幼儿园 215600
摘要:在学前教育领域,自然资源对幼儿经验生长的支持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深入探讨自然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从理论基础出发,阐述其如何契合幼儿发展特点。通过对感知觉发展、认知构建、社会性培养等多方面的分析,揭示自然资源促进幼儿经验生长的内在机制。同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教育活动的策略,旨在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推动幼儿在亲近自然中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自然资源;幼儿经验;感知觉发展;认知构建;教育策略
一、引言
学前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极为关键的时期,丰富且恰当的学习经验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幼儿与自然的接触渐渐变少,“自然缺失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自然资源作为一种丰富多样且成本较低的教育素材,可为幼儿提供别具一格的学习体验,推动其经验有效生长。深入剖析自然资源对幼儿经验生长的支持作用,对于优化学前教育实践、提升教育质量有着意义。
二、自然资源促进幼儿经验生长的理论基础
2.1 亲近自然天性理论 幼儿生来就对自然满怀好奇与探索欲望,这种天性促使他们主动与自然环境展开互动,比如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幼儿会被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所吸引,自发地进行观察、触摸、倾听。这种基于天性的互动为经验积累奠定了基础,契合幼儿早期学习的内在需求。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幼儿借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构建知识和经验,自然资源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以及探索情境,幼儿在摆弄沙石、观察四季变化等活动当中,不断调整自身的认知结构,主动构建关于自然现象、事物关系等经验,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发展。
三、自然资源对幼儿经验生长的具体支持
3.1 促进感知觉发展,丰富直接经验
3.1.1 视觉感知 自然界里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事物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刺激,春天盛开的花朵,红的像火、粉的如霞、白的似雪,幼儿凭借观察花朵的颜色、形状,感受色彩的搭配以及物体的形态变化,提升对美的感知能力。秋天金黄的稻田、火红的枫叶,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画卷,丰富了幼儿的视觉经验,让他们对不同季节的色彩特征有更直观的认识。
3.1.2 听觉感知 自然中的声音丰富多样,风声、雨声、鸟鸣声、虫叫声等都是天然的“交响乐”,在树林中,幼儿可听到鸟儿清脆的歌声,分辨出不同鸟儿叫声的差异,在雨中,他们可以倾听雨滴落在树叶、地面上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强弱、节奏变化。这些听觉体验可幼儿发展听力,提高对声音的辨别和感知能力。
3.1.3 触觉感知 触摸自然物体能让幼儿获得独特的触觉感受,在沙滩上,幼儿用手触摸细腻的沙子,感受沙子从指缝间流过的感觉,触摸粗糙的树皮、柔软的花瓣、光滑的石头,借助对比不同物体的质地,丰富触觉经验,提高对物体特性的感知。
3.1.4 嗅觉与味觉感知 大自然里的花草树木、果实蔬菜会散发出各种各样的气味与味道,在果园之中,幼儿可闻到苹果所有的香甜气息以及橘子那种清新的味道,于花园里面,能闻到花朵散发的香气,并且分辨出不同花朵香味的差异,让幼儿去品尝自然生长的水果和蔬菜,能使他们体验到天然食物原本的味道,丰富其味觉方面的经验,了解食物的来源,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3.2 帮助认知构建,拓展知识经验
3.2.1 认识自然现象 自然界宛如一个巨大的科学实验室,为幼儿给予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对四季更替进行观察的进程中,幼儿可知晓春天万物复苏、夏天炎热且多雨、秋天果实丰硕、冬天白雪皑皑的特点,认识到季节变化对于动植物以及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依靠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像是晴天、阴天、雨天、下雪天等不同天气状况,幼儿可了解不同天气各自的特征,初步认识自然现象所蕴含的规律。
3.2.2 了解动植物生长规律 在幼儿园的种植园或者自然保护区,幼儿可以亲自参与到种植以及照顾植物的活动当中,观察植物的生长全过程。从播种开始,历经发芽、长叶,再到开花、结果,幼儿见证植物完整的生命历程,了解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比如阳光、水分、土壤等条件,饲养小动物可让幼儿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繁殖方式,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同时学习有关动物的一些基本常识。
3.2.3 理解空间和数量概念 自然环境为幼儿理解空间和数量概念创造了直观的场景。在户外进行游戏的时候,幼儿可凭借攀爬树木、穿越树林,感受到空间方面高低、远近、宽窄的不同,在收集树叶、石头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开展分类、计数的活动,了解数量的多少以及物体的类别,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促进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
3.3 推动社会性发展,积累社会经验
3.3.1 合作与分享 在自然活动里,幼儿一般会和同伴一同参与,比如共同搭建沙堡、合作种植植物之类的活动。在这些活动期间,幼儿需要分工进行协作,交流彼此的想法,分享工具以及成果,凭借合作,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沟通能力,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3.3.2 解决冲突 在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幼儿之间难免会出现冲突,比如争抢观察位置、争夺自然材料等情况。面对这些冲突,幼儿需要学会协商、妥协以及解决问题,例如在观察蚂蚁时,两个幼儿都想要近距离观察,他们可能会协商轮流进行观察或者一起去寻找更大的蚂蚁群体,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可得到锻炼。
3.3.3 尊重与关爱 亲近自然可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界万物所有的生命价值,培养他们尊重以及关爱生命的意识,在照顾动植物的过程当中,幼儿学会去关心他人的需求,懂得爱护弱小,当看到受伤的小鸟时,幼儿会主动去关心并且尝试帮助它,这种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将会迁移到他们与他人的交往之中,推动良好品德的形成。
四、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幼儿经验生长的策略
4.1 创设自然教育环境 幼儿园应当充分借助园内空间,打造自然教育区域,像是种植园、饲养角、沙水区、树林等,在种植园里,让幼儿参与种植、浇水、施肥、采摘等一系列活动,在饲养角,饲养兔子、小鸡、小鱼等小动物,使幼儿可观察动物的生活情况,沙水区为幼儿提供玩沙玩水的机会,以此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探索欲,树林则是幼儿观察自然、开展户外活动的不错场所。另外在教室环境创设时融入自然元素,比如摆放植物、展示自然标本、张贴自然主题图片等,营造出充满自然气息的学习氛围。
4.2 开展主题活动 结合季节特点以及幼儿兴趣,开展自然主题活动,比如春天开展 “春天的使者” 主题活动,组织幼儿观察春天的花朵、树木、昆虫,制作花朵标本、绘制春天的图画、表演春天的故事,夏天开展 “夏日狂欢” 主题活动,让幼儿体验玩水的乐趣,观察雷雨天气,制作夏日水果沙拉,秋天开展 “丰收的季节” 主题活动,带领幼儿参观果园、农田,采摘果实,制作农产品手工艺品,冬天开展 “冬日精灵” 主题活动,观察雪花,堆雪人,了解动物的冬眠现象。依靠主题活动,整合多个领域的知识,促进幼儿经验的综合发展。
4.3 家园共育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首要环境,家长应当积极参与幼儿的自然教育,在周末或者节假日,家长可以带幼儿走进公园、郊外、动物园、植物园等自然场所,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现象,探索自然奥秘,在家中,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种植植物、饲养小动物,鼓励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像洗菜、择菜等,让幼儿了解食物的来源。家长要与幼儿园保持紧密沟通,配合幼儿园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共同促进幼儿经验的生长。
4.4 教师专业支持 教师是幼儿自然教育的引导者与支持者,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对教育效果产生影响,教师应当加强自然教育的理论学习,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自然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在活动中,教师要敏锐观察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引导幼儿深入探索,例如当幼儿对蚂蚁搬家产生兴趣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行为,询问蚂蚁为什么搬家,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和讨论,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五、结论
自然资源身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对于幼儿经验的生长有多方面的支持功效,其可推动幼儿在感知觉、认知、社会性等层面的发展,同时还可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培育他们对自然的喜爱与敬畏之意,于学前教育实践里,借助创设自然教育环境、开展主题活动、进行家园共育以及教师给予专业支持,可充分施展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使得幼儿在亲近自然之际获取全面发展。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持续探寻运用自然资源开展教育活动的有效办法,为幼儿营造更为丰富且有益的学习环境,帮助幼儿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娟.指向幼儿经验生长的自然资源利用探究[J].早期教育,2024,(09):52-53.
[2]钱津.“活教育”理念下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路径[J].新班主任,2023,(17):49-51.
[3]孙丽娜.浸润“自然”,共话儿童经验生长——探析幼儿园自然资源的探索与运用[J].好家长,2022,(41):62-63.
[4]陈春生.分析自然资源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华人时刊(校长),2021,(10):50-51.
[5]王芳.构建教师成长体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J].好家长,2024,(6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