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放养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加尼木汗·地拉志
新疆伊犁特克斯县喀拉达拉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835507
摘要:新形势下,随着生态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生态放养技术在养鸡过程中发挥出关键作用,可以通过构建野外生态环境资源、人工建造围栏的方式,使得鸡可以在山林野地进行放养,这样可以吃到天然的食物,从而发挥出营养均衡、保持健康的目标。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相关工作经验出发,围绕生态放养鸡饲养管理技术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进而提出针对性、有效性的具体措施,为更多养殖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态放养;养鸡;饲养管理
特克斯县地处天山北麓西部特昭盆地东端,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日光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5.3℃,由于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及地理特征适合开展大规模鸡养殖业,其中截止2024年底无抗蛋鸡养殖场的存栏量已经达到11万羽,包括海兰褐、金红、金粉和金白四个品种。在实际开展养鸡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养殖技术的制约与限制,生态放养模式发挥出关键性作用,借助天然自然条件进行散养鸡,可以使得散养鸡充分食用天然饲料,从而全面提高养殖质量及产量。
一、场地选择与建设
(一)地域选择
在开展放养场地选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区域的经济条件及自然环境,这样有利于鸡群的更好生长与发育,从而提高其生产性能。一般选择山林野地为主要场地,确保地势平坦、通风向阳、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但是要注意远离居住区,确保无工业污染、水源充足。此外,还要考虑到当地的降水、气温、湿度及风向等各类条件,尽量选择平均气温10℃、年降水量500mm、年平均湿度70%左右的区域。
(二)场地建设
在实际进行场地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选择地势偏高、背风向阳的区域,控制场地面积不少于3000m2,在场地四周进行建设围墙或栏栅,每个区域内部划分出三个独立单元:育雏场、育成场和产蛋生产场等,其中育雏场、育成场面积约为1000m2,产蛋生产场面积约为500m2(内部包括鸡舍、运动场及供水设备等)。在运动场设计过程中,要控制宽度大于鸡舍的宽度10-15m,在出入口均甚至设置隔离栅。
(三)围栏建设
在开展围栏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铁制栅条和混凝土结构进行构筑而成,一般控制围栏高度为2m,实际长度可以根据放养区域面积进行确定。隔离网可以用围栏进行设置,一般控制网孔规格为2×2cm。针对部分放养区域面积较大的来说,可以采用铁丝网进行加固围栏处理。[1]
(四)防逃设施建设
针对放养场地来说,往往设置有专门的防逃设施,要定期开展检查工作,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当前,防逃设施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类型:其一是要在场地上设置高度为2m的铁丝围网;其二可以选择在场地入口位置处进行设置防逃网。在进行防逃设施设置过程中,要结合场地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五)防污染设施建设
在实际开展生态放养鸡饲养过程中,要及时清理干净各类粪便与羽毛等废弃物。其中在场地内部可以设置排水沟,污水经过污水沟处理以后进入沉淀池内。在养殖区域内部要进行专门设定排污装置,及时开展粪便、污水清理工作,确保内部处于无污染物的最佳状态。
(六)水源选择
为了促进放养鸡实现健康生长,科学进行水源选择与控制显得尤为关键。要结合不同季节、不同养殖目标进行合理规划放养场地,确保水源供应充足。一般情况下,在放养场地四周要确保有充足水源,但是进入雨季以后要避免出现降雨过多而产生水质污染问题,其中进入旱季以后要避免严重缺水而影响到鸡的正常采食。
二、放养前准备工作
(一)清理场地与消毒处理
在准备开展放养鸡前期,开展清理场地与消毒处理显得尤为关键,要及时清理干净养殖区域内部的各类杂草、枯枝、落叶与废物等,并排干区域内部的积水。在放养前1周要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消毒处理,要注意进行安全处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2]
(二)品种选择
在实际开展放养前期,要结合区域的气候条件、土壤特征等各类要素挑选最适合的优质品种。如果选择在山区或丘陵地带进行放养,要选择抗病性强、生产能力高、经济效益好的鸡种作为当地的放养鸡种。
(三)搭建棚舍
在开展生态放养鸡饲养过程中,要确保棚舍内部具备良好的通风、保温、照明与饮水等各类条件。其中在棚舍屋顶可以采用砖瓦或毛毡进行覆盖,其四周可以用水泥或砖块进行砌墙。此外,还要结合饲养规模面积进行确定棚舍大小,提前准备好食槽、水槽及药品箱等各类常用工具。
(四)育雏
育雏作为放养鸡放养的关键一步,要确保养殖区域内部的通风条件良好、地面处于干燥状态,在上方可以进行铺设稻草或麦秸等。一般情况下,控制育雏室面宽为3-5m、高为2.5-3m。在室内可以用木架、竹架或塑料网进行搭建,并在上方架一层干净的稻草或麦秸。此外,要根据雏鸡周龄的适宜温度条件进行控制室内温度,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到雏鸡的健康生长与发育情况。[3]在室内还要进行设置喂料、饮水和清理粪便等各类设施设备。在育雏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雏鸡日常的饮食、饮水情况,结合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室内温度。
三、控制放养密度
通常情况下,要控制放养鸡的饲养密度为10只/m²,还需要结合不同地形、林业条件及生长状况进行确定实际饲养密度。其中如果在林地进行放养,饲养密度可以适当高一点;如果选择在平原地区进行放养,要适当降低饲养密度。最佳放养时间段为上午9-10点和下午4-5点,中午时间段严禁进行放养,避免外界高温天气影响到鸡只的正常活动。此外,还要经常性观察鸡只的日常进食及活动情况,提前做好各类疾病的预防工作。
四、日常饲养管理
等到完成前期一系列工作以后,就可以准备引进种鸡工作。在放养鸡进入养殖区域内,要彻底清理干净鸡舍、鸡圈内部的各类粪便排泄物,同时做好消毒工作。此外,在进行混合饲喂前10d,要将鸡群分成多个小散群进行饲养管理,每天进出鸡舍以后开展1次消毒工作,一般采用浓度为1-2%的烧碱溶液进行地面、墙壁的全面消毒处理,并选择在上方铺上干燥的垫料。
(一)育雏期
等到雏鸡出壳以后,要选择在室内进行养殖工作,如果室外白天气温高,在2周龄以后就可以陆续开始放养,任其在室外进行自由采食与饮水,但是在进入雨天或晚上以后要引导鸡只进入室内休息或活动。在实际放养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季节、不同环境进行调整与优化饲喂方式。
(二)育成期
在进入育成期以后,要根据所选放养鸡的品种、大小等多方面要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要适当进行调整放养距离与时间,从而实现快速的药物预防工作。此外,还需要关注每天的实际饲喂次数及数量,等到进入不同季节要选择不同药物进行预防,还要及时开展补充饲喂工作,确保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0%。
(三)产蛋期
等到进入产蛋期以后,要严格控制饲料的营养及能量,避免出现能量过高、蛋白质偏低或矿物质缺乏等问题。在每日饲喂粮食中要适量添加浓度为5%的鱼粉、1%的蛋粉和0.5%的贝壳粉等,这类物质中富含有充足的维生素与矿物质。在这个时期要适当增加饲喂次数并控制饲喂时间,从而可以提高饲养营养水平。
结束语
新形势下,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生态放养技术在鸡养殖过程中发挥出关键性作用,要重点围绕场地选择与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控制放养密度、日常饲喂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进而切实推进养鸡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凤芳.山地放养鸡生态放养养殖技术要点[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4(11):210-212.
[2]王强.生态放养鸡疫病防控的几点建议[J].家禽科学,2024,46(8):80-82.
[3]郑丰,刘蕊.生态放养鸡疫病防治和饲养管理[J].兽医导刊,2021(15):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