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公路工程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作者

徐常勉

蔡甸区公路管理段 湖北省武汉市 430100

摘要:公路工程路面施工技术直接关系施工质量与公路使用寿命。本文深入剖析材料摊铺、路面处理等关键施工技术对质量控制的影响,包括摊铺均匀性、处理工艺精准度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质量控制措施,旨在为提升公路路面施工质量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公路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字:公路工程;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公路作为重要的交通载体,其路面施工质量备受关注。路面施工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路面的平整度、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关乎行车安全与舒适性。然而,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影响质量的因素,因此,系统探讨施工技术对质量控制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公路工程路面施工技术对质量控制的影响

1.1材料摊铺技术对施工质量控制的影响

材料摊铺技术是路面施工的关键环节,其施工效果直接影响路面平整度与密实度。在沥青路面摊铺时,若摊铺机速度不稳定,会导致摊铺厚度不均匀,出现波浪形路面,影响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同时,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转速不合理,易造成沥青混合料离析,使路面局部强度不足,缩短使用寿命。此外,摊铺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如混合料温度过低,会导致压实困难,无法达到设计压实度,增加路面早期损坏风险。

1.2路面处理工艺的影响

路面处理工艺包括基层处理、面层处理等,其质量直接影响路面整体性能。基层处理时,若对原有路面的松散、坑槽等病害处理不彻底,会导致基层承载能力不足,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产生不均匀沉降,进而引发面层裂缝。在面层处理中,若路面铣刨工艺控制不好,铣刨深度不一致,会使新铺面层厚度不均,影响路面平整度和结构强度。而且,路面清洁不到位,残留的杂物会削弱新旧材料间的粘结力,导致面层脱落。

1.3碾压成型技术对施工质量控制的影响

碾压成型技术对路面密实度和强度形成至关重要。碾压设备选择不当,如吨位过小的压路机难以满足压实要求,无法使路面达到规定的密实度标准;吨位过大则可能破坏路面结构。碾压顺序不合理,若未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会导致路面出现推移、拥包等现象。同时,碾压遍数不足或过度,都会影响路面压实效果,遍数不足密实度不达标,遍数过多则可能使路面产生疲劳破坏,降低路面使用寿命。

1.4接缝处理技术对施工质量控制的影响

路面接缝处理技术直接关系到路面的整体性和防水性能。纵缝处理时,若接缝处的搭接宽度不足或处理不平整,车辆行驶经过时会产生跳车现象,加速路面损坏。横缝处理中,若接缝处的新旧混合料温度差异过大,会导致接缝处粘结不牢,易产生裂缝和渗水问题。此外,接缝处的碾压不充分,会使接缝部位成为路面的薄弱环节,在车辆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下,率先出现损坏,影响路面的正常使用。

2公路工程路面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

2.1优化材料摊铺技术控制

材料摊铺前,需对摊铺机进行全面检查与调试。检查发动机、传动系统等机械性能,确保运行稳定;校准熨平板平整度,误差控制在规范范围内;根据路面设计和工艺要求,合理安装调试螺旋布料器,防止布料不均。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摊铺机速度,保持在匀速、缓慢状态,速度波动不超±1m/min,避免因速度不当影响摊铺连续性和混合料性能。依据混合料类型、温度和摊铺厚度,精确调整螺旋布料器转速,减少离析。安排专人每10m检测一个摊铺断面,每个断面至少3个测点,采用插尺法或高程测量仪监控厚度,超差时及时调整熨平板高度。采用红外测温仪等设备,在混合料运输、受料、摊铺等节点实时监测温度。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控制在145℃-165℃,摊铺不低于135℃,低温时利用加热保温车或现场设备加热,避免沥青老化。减少摊铺机停机,若停机重启需预热熨平板,并处理停机部位,保障摊铺质量。

2.2规范路面处理工艺流程

路面处理从基层和面层两方面规范工艺。基层处理前,运用地质雷达等先进技术结合人工目测,全面勘察路面病害,记录位置、范围和程度,制定针对性方案。对于松散部位,彻底清除至坚实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碎石等合适材料回填,每层填筑不超30cm,分层压实至设计要求。修补坑槽遵循“圆坑方补、斜坑正补”,切割整齐、清理干净后涂刷粘结剂,填入匹配材料压实,确保与原路面平齐且压实度达标。面层处理时,选用带自动找平功能的铣刨设备,合理设置铣刨深度、速度参数,保持3-5m/min匀速行驶,每50m检测一次深度,误差控制在±5mm内。铣刨后先用清扫车清废料,再用0.6MPa以上风压吹风机吹扫,油污处用清洁剂清洗晾干,最后按0.3-0.6L/㎡喷洒粘层油,增强新旧材料粘结。

2.3强化碾压成型技术管理

依据路面材料和设计要求,科学选型碾压设备。沥青混凝土路面初压选6-8t钢轮压路机稳定结构、保持平整;复压用不小于16t轮胎压路机或激振力不小于35t振动压路机提升密实度;终压采用8-12t双钢轮压路机消除轮迹。根据路面宽度、摊铺速度和碾压遍数确定设备数量,保证在压实温度前完成作业。制定碾压方案,明确顺序、速度和遍数。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缘后中间原则,初压从外侧向中心,重叠1/3-1/2轮宽,1.5-2km/h碾压2遍;复压紧跟,轮胎压路机气压0.5-0.7MPa,3-4km/h碾压4-6遍,振动压路机先静压1-2遍,再以35-50Hz频率、0.3-0.8mm振幅碾压4-6遍;终压2-3遍,速度2-3km/h。专人用灌砂法、核子密度仪每碾压2-3遍检测一次压实度,每1000㎡至少3个检测点。不达标时调整参数补压,压实过度则分析原因。密切观察路面,出现推移等问题及时调整碾压参数,保证质量。

2.4提升接缝处理技术水平

接缝处理前制定严格标准规范。纵缝施工尽量减少数量,梯队摊铺时热接缝搭接20-30cm,冷接缝不小于10cm。热接缝预留边缘后跨缝碾压,重叠10-15cm;冷接缝切割清理后涂粘层油,摊铺后先横向、再纵向碾压。横缝处理时,要选择合适的接缝方式,根据施工条件和路面结构,可采用平接缝或斜接缝。平接缝适用于平整度要求较高的路面,在施工结束时,摊铺机在接近端部前约1m处将熨平板稍稍抬起驶离现场,用人工将端部混合料铲齐后再予碾压,然后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趁尚未冷却时垂直切除端部厚层不足的部分,使下次施工时成直角连接。斜接缝的搭接长度与厚度有关,一般宜为0.4-0.8m,搭接处应清扫干净并洒粘层油,施工时应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驶,碾压新铺层的1/3-1/2,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伸过已压实路面1/3-1/2,充分将接缝压实紧密。在接缝处涂刷粘层油,可提高新旧混合料的粘结性能,粘层油应涂刷均匀,用量控制在0.3-0.5L/㎡。碾压时重点处理接缝,横缝先横向碾压,外侧垫木,逐步向新铺层移动,后纵向碾压,重叠1/2轮宽。碾压后覆盖土工布养护,设置警示标志,禁止车辆违规操作,待强度达标后开放交通,保障接缝质量。

结束语

公路工程路面施工技术对质量控制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深入分析材料摊铺、路面处理、碾压成型和接缝处理等技术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有效提升路面施工质量。未来,应持续关注施工技术创新,不断优化质量控制方法,为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罗小雄.公路波形梁钢护栏工程安全施工技术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4(32):143145.

[1]陈连娣.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24(11):118120.

[2]郝存文.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J].运输经理世界,202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