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电气工程中电力电子技术的自动化应用研究

作者

王强

公民身份号码 230223199008041413

引言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电气工程领域作为现代工业化建设的核心,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化。电力电子技术通过电力变换与控制,有效提升了电能利用效率与系统稳定性。在 “双碳” 目标与能源转型背景下,深入研究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解决传统电力系统的弊端,还能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对实现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电气工程中电力电子技术自动化应用现状

1.1 传统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成果

在传统电力系统中,电力电子技术已成为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核心要素。以高压直流输电(HVDC)为例,借助晶闸管、IGBT 等电力电子器件,实现了交流电与直流电的高效转换,有效降低了长距离输电损耗,提高了输电容量与稳定性。在配电网侧,静止无功发生器(SVG)通过实时监测电网无功功率,快速调节输出,改善电网功率因数,抑制电压波动与闪变。此外,电力电子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实现了对变压器分接头、断路器等设备的精准控制,提升了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与智能化水平。

1.2 新能源发电领域的应用进展

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与波动性特点,电力电子技术为此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在风力发电中,双馈异步发电机的变流器能够根据风速变化调节电机转速,实现最大风能追踪,提高发电效率;全功率变流器则可隔离电网与风机,增强系统低电压穿越能力。光伏发电领域,光伏逆变器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符合电网要求的交流电,并具备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功能,确保电池板始终工作在最佳发电状态。同时,储能系统中的双向变流器实现了电能的双向流动,可在新能源发电过剩时储存电能,不足时释放电能,平滑新能源发电的功率波动。

1.3 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成效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电力电子技术为电机驱动系统带来革新。变频调速技术通过改变电机供电频率,实现电机转速的精确调节,相比传统定速运行,可降低能耗 30%-50% ,广泛应用于风机、水泵、机床等设备。伺服控制系统借助高性能电力电子器件与控制算法,实现了对电机位置、速度和力矩的高精度控制,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此外,在电镀、电解等工业过程中,电力电子整流器可提供稳定可调的直流电源,满足不同工艺需求,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

二、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核心技术

2.1 电力电子器件的创新与发展

电力电子器件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其性能直接影响系统效率与可靠性。近年来,以碳化硅(SiC)、氮化镓(GaN)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器件迅速发展。相较于传统硅基器件,SiC 器件具有更高的击穿电场强度、开关速度和热导率,可使器件工作在更高电压、频率和温度环境下,降低通态损耗与开关损耗,提升系统功率密度。同时,器件封装技术不断创新,采用三维集成、平面封装等新型封装形式,减少寄生参数,提高散热性能,推动电力电子器件向小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目前,SiC 器件已在高铁牵引变流器、数据中心电源等领域规模化应用,显著降低设备体积与能耗;而 GaN 器件凭借高频特性,在 5G 基站电源、无线充电等场景展现出巨大潜力,未来随着材料制备工艺突破,将进一步拓展应用边界。

2.2 变流技术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变流技术是实现电能形式转换的关键技术,包括整流、逆变、斩波、变频等。在自动化系统中,PWM(脉冲宽度调制)变流技术应用广泛,通过控制功率器件的开通与关断时间,调节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大小与波形。例如,在新能源并网系统中,三相电压型 PWM 逆变器可将直流电转换为高质量的三相交流电,满足电网接入要求;在电动汽车充电领域,双向DC-DC 变流器实现了车载电池与电网之间的能量双向流动,支持车辆的有序充电与 V2G(车网互动)功能。

2.3 智能控制技术与电力电子的融合

随着人工智能与控制理论的发展,智能控制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深度融合。模糊控制、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智能算法被应用于电力电子系统控制中,解决了传统控制方法难以处理的非线性、时变与不确定性问题。例如,基于神经网络的 MPPT 控制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追踪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提高发电效率;模糊控制技术可根据电网电压、负载变化等因素,自适应调节 SVG 的无功补偿量。此外,模型预测控制(MPC)在电力电子变流器中的应用,通过建立系统预测模型并滚动优化控制策略,实现了对输出电压、电流的精准控制,提升了系统动态性能与抗干扰能力。

三、电气工程中电力电子技术自动化应用的未来趋势

3.1 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方向

未来,电力电子技术将与人工智能实现更深度融合。一方面,深度学习算法可应用于电力电子系统故障诊断与预测,通过对大量运行数据的分析,提前识别器件老化、参数漂移等潜在故障,实现主动维护。另一方面,强化学习技术可优化电力电子系统的控制策略,在复杂多变的运行环境下,自动学习并调整控制参数,实现系统最优运行。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用于电力电子器件的设计与优化,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快速筛选材料、结构参数,加速新型器件的研发进程。

3.2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拓展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电力电子技术将迎来更广阔应用空间。在分布式电源广泛接入场景下,电力电子变流器需具备更强的即插即用、孤岛检测与微网控制能力,实现分布式电源与主网的友好互动。在直流配电网领域,电力电子变压器(PET)可实现不同电压等级直流系统的互联,优化电能分配与管理。此外,在储能规模化应用方面,电力电子技术需进一步提升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效率、寿命与安全性,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3.3 绿色节能与高效化发展趋势

绿色节能与高效化是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将不断研发低损耗、高集成度的电力电子器件与拓扑结构,进一步降低系统能耗。同时,通过优化散热设计、采用新型冷却技术,提高系统功率密度。在系统层面,将推广能量回收再利用技术,如在工业制动、电梯下行等过程中,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回馈电网。此外,电力电子技术还将与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深度融合,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助力实现 “双碳” 目标。

四、结论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多领域已取得显著应用成果,其核心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着行业发展。未来,随着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拓展,以及向绿色节能方向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将为电气工程自动化带来更多突破。后续研究需持续关注技术前沿,探索其在不同场景的优化应用,为电力行业的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泽华.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电子质量,2025,(01):54-57.

[2]李庆才,史宇伟.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2024,53(08):166-167.

[3]丁琨,王晓磊.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方法浅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4,(14):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