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融合应用
李艳维
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吉林 长春130000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要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从经济维度、社会维度、生态环境维度出发,制定管理策略,使得建设资源成本得以控制,获取更高的社会效益。本文结合现场实际条件,探究海绵城市建设措施,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打造绿色化城轨交通设施。
关键词:海绵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U21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为有效发挥城市功能,保障生态平衡、减少城市自然灾害,可在相关建设活动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尤其是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通过融合海绵城市理念,能够在雨季雨水频繁的情况下,有效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等局面,并可降低城市内涝发生率,促使城市运行发展朝绿色化、环保化和资源高效利用化方向前进。
1 海绵城市建设价值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在海绵城市理念的支持下,能够在生产、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有效节约资源,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能源消耗。通过控制能源损耗、应用绿色原材料、优化生产工艺等多项手段,能够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有效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得轨道交通工程的资源利用效率得以提升,还可降低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可通过精简施工工艺,完善供应链,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等方式,控制生产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空间,同时也要从战略、技术、管理等多个角度出发,对成本控制措施与资源节约的措施进行全面部署,联合政府监管,有效提高经济管理水平[1]。在海绵城市理念下,轨道交通工程可积极履行自身的社会职责,遵守法律法规,主动保护环境,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可持续发展作为当下社会的主题,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并督促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单位,在经营管理期间注意保护环境,维持社会经济水平的平衡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海绵城市在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2.1 完善雨水蓄积及排水设施
(1)设置下沉式绿地。即在车辆基地的周边道路设置下沉式绿地,按照设计要求,在施工中将其下沉深度控制在250mm,并在绿地中安设相应溢流雨水口,确保在暴雨发生时能够实现溢流排放效果。在具体施工中,对于溢流式雨水口的进水口下缘部分,应当高出绿带100mm左右。对下沉式绿地的蓄水深度控制在100mm,但要注意该施工场地与建筑单体的外墙相距3m、与道路路边缘距离0.5m、与围墙中心和轨道交通护栏等分别距离2.0m、1.0m。(2)设置简易生物滞留设施。基于本次工程实际情况,可在虹吸雨水量相对较大的区域,应当低于周边道路设计地面。对其下沉深度可控制在350mm。然后施工人员可在生物滞留设施中,应安装溢流式雨水口,确保在发生暴雨时,有效对径流进行溢流排放,对于雨水口的进水口下缘,可高出绿地标高200mm[2]。施工完成后,生物滞留设施的有效蓄水深度可达到200mm。在施工作业期间,简易生物滞留设施的位置,应当与建筑单体外墙距离3m、与道路路边缘约0.5m。对雨水口的设置,采用单箅式环保型雨水口。(3)消能水池施工。按照本次车辆基地的现场条件,针对运用库、联合检修库、物资总库等施工建设融合海绵城市理念,则可采用虹吸管排水,并需设置消能水池,承接屋面雨水,再利用导流管将消能水池的雨水,合理汇入到建筑单体周边的下沉式绿地或简易生物滞留设施中。在消能水池结构施工中,从上到下可分为滞水层、消能层、过滤层、结构层和垫层。
2.2 构建地面铺装
为有效融合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则是注重把握对地面铺装的建设。其主要是在广场、建筑出入口等行人通过的区域,采用透水砖铺设地面。对于透水砖路面结构,自上到下可分为透水砖面层,其厚度控制在60~80mm,保障透水砖材料的透水系数应当在1.0×10-2cm/s以上。然后进行找平层施工,铺设厚度20~30mm的中粗砂材料。其在下层铺设透水基层,利用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设150mm,最底层为天然砂砾,厚度为80mm。同时对车辆基地厂前区、大库道路两侧的地面,应采用透水路面形式,其结构包括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天然砂砾垫层等。在具体施工建设期间,对于面层主要采用细粒式透水沥青混凝土,厚度约为4cm,下面层应用中粒式透水沥青混凝土,厚度控制在7cm左右。同时在下面层与基层之间,可设置厚度为1cm的沥青砂封层[3]。对于下面层与沥青砂封层之间,可铺设一层乳化粘层沥青。针对基层部分的施工,则选用水泥稳定碎石,厚度控制在36cm,当在基层上铺设面层时,应尽可能均匀喷洒乳化沥青保护层。在施工时注重对基层采用骨架密实型结构、底基层采用悬浮密实性结构。天然垫层厚度控制在150mm,材料选用级配砂砾。
2.3 给排水管道参数设计
在选择给排水管道设计参数时,设计人员要借助海绵城市理念,不断优化给排水管道设计方案。例如,为了解决管线接头出现的渗水、堵塞等问题,设计人员要布置管道走向时要尽可能地缩减拐弯节点的数量,尽量以直线的方式完成管道布置。对于拐弯节点的设计,需要布置在易于检修的区域,注意设置检测井,方便检修人员维护与管理[4]。另外,随着BIM技术的出现,设计人员可利用BIM技术来对给排水管道进行三维建模,以更直观的方式完成设计工作,同时也可借助碰撞检测功能,查看给排水管道布置是否存在干涉问题,提升后期施工效率。与此同时,为了提升给排水管道运行质量,设计人员要合理选择管道材料,并对管网水压以及城市未来水资源使用需求等进行综合考虑,科学地选择合适的管道材质与管道规格,确保市政给排水管道参数的选择符合海绵城市理念要求。
2.4 蓄水池
蓄水池的主要作用就是收集、贮存雨水,从而辅助城市的供水。蓄水池是用钢筋混凝土、砖石和其它材料建造的,使用何种材料建造这取决于它的设计规模,多为封闭式或地下式,以充分利用城市的土地资源。在具备雨水资源再利用基本条件的情况下,可通过配置相关装置实现处置和处理[5]。在水污染相对严重的情况下,一般不宜建设蓄水池设施。蓄水池有许多优势,如易于固定在市区已有的排水系统上,能有效地改善环境,防止蚊虫的滋生等。
3 结束语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要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将绿色发展作为核心观念,在轨道交通工程的全周期,制定科学可行的绿色环保对策,建立健全低碳管理体系,将节能环保作为轨道交通企业发展的重点。通过引进先进绿色技术,加强噪声、污染物管理,落实轨道交通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措施,提高企业的生态环保水平,使得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达到节能标准,打造绿色轨道交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立娜,吴锋,张智鑫,等.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地铁给排水系统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22,(01):61-66.
[2] 张邦力.轨道交通生态智能车辆基地设计探讨及创新[J].铁道标准设计,2022,66(09):166-170.
[3] 刘亚琼,王艳.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轨道交通段场分级调蓄雨水排放方案[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21,(03):50-52.
[4] 谢碧辉.整体海绵化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应用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21,(06):170-173.
[5] 赵超.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43(06):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