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生成“思想” “解决”凝炼“方法”
后友爱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
【摘 要】以“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学生想学什么,关注学生怎么学,通过问题引领在数学观察中生成思想、形成策略意识,通过实践操作在数学思考中凝炼方法、形成策略技能,通过联结融通,在数学表达中思维进阶、形成策略应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 思想方法 策略 转化
一、思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三会”既反映了数学活动的基本特征,也是学生对数学基本思想的感悟和内化的结果,其重心应落在数学的“观察、思考和表达”。
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是转化策略,它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更是落实“三会”的典型课例。
在教学本节课时,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更好地落实“三会”?如何在问题解决中生成思想、在解决问题中凝炼方法?
二、实践
(一)问题引领,在数学观察中生成思想,形成策略意识
1.问题引入,观察中得出已有方法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两个问题,请同学们一起来帮忙解决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
师:【问题一】前面我们学习过长方形的面积,你能快速的说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生纷纷举手)
生:长是6,宽是5,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5×6=30。
师:你怎么知道长是6,宽是5?
生:数格子。
2.问题升级,观察中生成新的方法
PPT出示右图:
师:【问题二】那你能精确地数出它的面积吗?(学生盯着大屏,皱眉思考)
师追问:你们在思考什么?是不会解决吗?
生:不是,是需要想想怎么改变一下?
师:看来解决这个问题靠“数格子”已经无法快速解决,我们还需要一定的“策略”。(板书:策略)
师:你们想到如何解决了吗?
生:可以把上面的半圆切了,移到下面。
师:刚刚同学们说了不同的剪切方式,都是把图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
【能效分析】长方形是基本图形,也是规则图形,学生已掌握图形面积数方格的方法及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问题一自然引出这两种方法,而问题二呈现的是不规则图形面积,直接计算肯定是不行的、数方格又存在一定的误差,学生面对矛盾冲突,通过数学的观察思维得到了升级,自然生发出独特的的解决问题方法,并在比较方法中达成共识、形成意识。
(二)实践操作,在数学思考中凝炼方法,形成策略技能
1.合作探索,思考交流中形成思路
【问题三】那现在你能精确地找到它的面积吗?
2.汇总操作,思考比较中凝炼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的汇报都很精彩,那么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探索的过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小组讨论)
生:都是把它们变成了长方形。
生:把不规则图形变成了规则图形。
师:“变成”这个词,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转化”,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一种策略——转化。(板书:转化 不规则→规则)
师: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看来通过转化,可以把我们原本很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的简单。(板书:复杂→简单)
【能效分析】问题三呈现的是更复杂的不规则图形,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需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以达到带动思维水平层次低的学生共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作品演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通过问题二、三的不同的转化方法的汇总与比较,从而形成方法,理解转化的内涵,体会转化策略优势所在。
(三)联结融通,在数学表达中思维进阶,形成策略应用
1.回顾反思,表达中联结补充
(活动二)PPT出示:
师:【问题四】以上题目中有没有用到转化?请你找一找。
师:思考一下,为什么要用到转化?
生:因为不会求小数乘法,不会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把不会的转化成会的。(教师适时板书:未知→已知)
2.巩固应用,表达中思维提升
师:【问题五】事实上,数学学习就是不断将未知知识转化为已知知识的过程,下面请大家利用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几个问题。
(1)小试牛刀(问题1):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上分别画了一个图案(图中直条的宽度都是相等的),比较这两个图案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2)挑战自我(问题2):用分数表示右图中的涂色部分。
师:学到这里,对于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了什么认识呢?
3.合理选择,表达中思维融通
(活动三)PPT出示四道题目:
1.用8、2、5这三个数一共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用0、2、5这三个数呢?动手摆一摆。
2.春江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四年级有2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五年级每班42人,三年级每班45人,四年级每班48人.
(1)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
3.张宁和王晓星一共有画片86张。王晓星给张宁8张后,两人画片张数同样多。两人原来各有画片多少张?
师:【问题六】我们已经学习过不少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请你说说以上问题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策略来解答。
【能效分析】转化策略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策略,之前已形成了多个策略、之后在六下还安排了灵活应用策略解决问题,因此,本课从策略整体入手,设计了合理选择策略版块,在应用中再次进行联结融通。
三、启示
2022 年版课标发布后,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成为共识。将数学思想方法融入日常教学,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有三点关键启示:其一,精心设计大问题,将 “三会” 核心素养与具体教学内容结合,使素养培养从隐性转为可见;其二,整体设计大结构,基于课标整体建构要求,从大单元视角出发,通盘思考 “原点、起点、生长点” 等问题,融通 “四基四能”;其三,致力设计大流程,以大单元理念为指导,从学生思维出发,整合创生教材内容,设计 “串” 型教学流程,让数学思想方法贯穿教学全程,实现核心素养与思想方法共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