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防御性驾驶:如何避免“鬼探头”等突发危险?

作者

张晓明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213164

摘要:防御性驾驶要求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提前观察和预判周围路况及交通参与者的行为,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如今的交通安全形势下,防御性驾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驾驶员通过防御性驾驶,不仅能够合理应对“鬼探头”等突发危险,也能降低其他交通事故的风险危害。

关键词:防御性驾驶;“鬼探头”;交通风险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交通安全形势有所好转,但交通事故仍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重威胁。据2025年交通事故数据显示,2021-2025年,5年时间之内,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但2025年整体伤亡人数仍旧超过10万人。“鬼探头”是典型的交通事故风险之一,指驾驶员开车时,路边突然蹿出非机动车或行人,因避让不及,造成交通事故。“鬼探头”事故大多发生在交叉路口、公交车站、道路两侧停车较多的居民区等路段,且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是该事故的高发群体。由于其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往往令驾驶员防不胜防,即使及时刹车,也容易导致如人员伤亡、车辆受损等严重后果。

二、“鬼探头”事故风险发生现状

(一)“鬼探头”的定义

“鬼探头”,是指车辆或行人从其他车辆旁边或遮挡物后方突然出现,使正常行驶的驾驶员来不及反应,发生碰撞等交通事故。“鬼探头”事故通常发生在如车辆转弯时,有人或车辆在驾驶员侧方或后方的视线盲区出现。一般如小区、学校门口等车辆进出频繁,人员流动复杂的地段容易出现“鬼探头”事故。

(二)“鬼探头”的交通危害

“鬼探头”是一种危险强的交通风险。“鬼探头”危害极大地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在城市道路中,由于车辆和行人的密集度较高,一旦发生“鬼探头”,不仅容易造成当事车辆的损坏与人员的伤亡,还容易造成波及危害,让无辜的车辆与行人也卷入其中,成为一些利的交通事故。例如新华网宁夏频道报道,2025年5月17日,在银川市正源街阅福路路口,一辆二轮电动车沿正源街由北向南行驶至阅福路闯红灯通过路口时,路口东西向直行的绿灯亮起,一辆直行小轿车起步通行,因转弯车道的车辆遮挡形成视线盲区,未注意到该电动车,躲避不及与之发生碰撞,电动车被撞飞数米远,事故造成电动车驾驶员受伤、两车受损,同时波及周围车辆,合计造成交通损失超过30万元。

三、防御性驾驶应对“鬼探头”的优势

(一)提前预判风险,降低事故概率

防御性驾驶的核心在于提前观察和预判路况及交通参与者的动态,驾驶员通过持续关注周围环境,留意路边停放车辆的缝隙,观察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动向,能够提前识别潜在的“鬼探头”风险。尤其是在夜间,或者接近路口这种容易发生“鬼探头”风险的时段或地区,防御性驾驶要求驾驶员提前减速并观察,判断是否有行人或车辆突然闯入,这种主动的预判行为能为驾驶员争取到更多宝贵的反应时间,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本质上,防御性驾驶将提前预判融入到交通驾驶中,将之前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防御,让之前难以预防的交通风险,变得有迹可循。。

(二)增强驾驶适应性,提升应急反应能力

防御性驾驶能偶训练驾驶员在各种复杂路况下保持冷静和专注,增强突发情况下驾驶员的适应性。尤其是当驾驶员遇到“鬼探头”这种紧急情况时,经过防御性驾驶训练之后,驾驶员可以更加迅速的做出正确的反应,通过采取紧急制动或者紧急避让等措施,最大化减少“鬼探头”的危害,或者避免出现“鬼探头”风险。尤其是在如高速公路等行驶较快的区域,一般的“鬼探头”容易造成人员死亡风险,经过防御性驾驶训练之后,驾驶员对于前方遇到的突然出现的障碍物,可以凭借训练的良好应急反应,迅速判断并采取最佳的应对措施,不是慌乱地急打方向盘或猛踩刹车,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事故升级。

(三)培养安全驾驶习惯,营造和谐交通环境

防御性驾驶不仅是一种驾驶技巧,更是一种安全驾驶的理念和习惯。驾驶员通过长期坚持防御性驾驶,能够逐渐养成保持安全车距、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行驶等安全驾驶的良好习惯。这有助于驾驶员保护自身安全,同时也对周围交通参与者产生积极影响,营造更加和谐、安全的交通环境。例如,防御性驾驶强调保持安全车距,这能够让驾驶员和前车提供足够的反应空间,避免因前车突然刹车而导致的追尾事故。防御性驾驶的核心是要求驾驶员完全遵守交通规则,这能极大的减少因违规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四、防御性驾驶理念下应对“鬼探头”的具体措施

(一)保持安全车距

在防御性驾驶中,车与车之间保持安全车距是预防“鬼探头”的重要措施之一。安全车距能够为驾驶员提供足够的反应时间,让驾驶员能够有时间去做出应对措施,并且只有保持车与车、车与人之间有足够的制动距离,才能够将交通危险扼杀在摇篮。目前,国内的城市道路上,后车保持与前车之间一般保证有3秒行车时间的缓冲距离,3秒的时间足够驾驶员正确判断情况,并且做出紧急应对,保证即使前车突然刹车,或在行驶的过程当中,有行人从其后方冲出,驾驶员也可以从容反应。而在高速公路上,因为车速更快,所需要的安全车距应也更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八十条当中对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每小时100公里车速的汽车,要保证与前车之间有至少100米的距离,就是为了减少事故的危害以及发生概率,而这也为应对“鬼探头”提供缓冲空间。

(二)提前减速慢行

“鬼探头”最大的预防难点是在其突然性,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事发突然,驾驶员或者行人没有办法即使做出应对措施,导致事故升级。在突然之间,想要单纯凭借人的反映去处理交通事故显然是不够可靠的。因此,防御性驾驶的理念之下,针对“鬼探头”事故,提出“提前预防”的概念,强调在复杂路况或潜在危险区域,驾驶员要提前减速,去有意识的规避风险。例如,在汽车接近路口、学校、居民区等行人和非机动车高频出现的区域时,驾驶员提前降低车速,防止有行人或车来那个在死角突然出现,并且在提前减速之后,也增加了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之后,减少因“鬼探头”导致的碰撞风险。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论述“鬼探头”的概念与危害,阐述“鬼探头”难以预防的主要原因,并且结合防御性驾驶的理念,论述如何预防“鬼探头”风险,因为“鬼探头”的突发性,所以在实际驾驶当中,进依靠驾驶员的临时反映,难以做出正确的应对,因此,要在平时积极进行相关的培训,培养驾驶员的练好的驾驶习惯,遵守交通规则,才能够真正构建更加良好的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陆炎民, 陈明福. 浅谈防御性驾驶[J]. 时代汽车, 2024, (19): 183-185.

[2]彭丹. 论防御性驾驶在建材行业道路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J]. 中国水泥, 2024, (S1): 146-147.

[3]张平. 从并行到融合:防御性驾驶与无人驾驶技术的未来共生[J]. 汽车画刊, 2024, (08): 18-20.

[4]王璐瑶. 交互场景下智能车运动预测与规划一体化方法研究[D]. 吉林大学, 2024.

[5]彭泳鑫.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考虑分心驾驶的防御性驾驶轨迹规划算法[D]. 北京交通大学, 2024.

[6]防御性驾驶方法应用及水平自测[J]. 道路交通管理, 2024, (05): 86-87.

张晓明(1979.09.22-)男  汉族 籍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汽车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