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传统之味,享节日之趣---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开展的策略研究
周洁
泰州市姜堰区凤凰园幼儿园
摘要:在新时代社会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国家发展的精神支柱,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精神根基。传统节日活动在幼儿园中的开展不仅是简单的教育活动,更发挥着培养幼儿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的作用。教师确定传统节日活动主题与目标,引导幼儿在多重感官参与的传统节日体验实践活动中感知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培养幼儿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幼儿园活动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传统节日是精髓,是瑰宝,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的开展为幼儿打开了解传统文化的大门,激发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然而在部分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等降低活动开展效果,不利于幼儿道德品质发展。基于此,教师精选传统节日活动,拓宽幼儿学习渠道。在传统文化融合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幼儿情感、认知、品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一、确立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目标
在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活动目标的设计发挥着导向作用,指导教师科学设计节日活动形式与内容,引导幼儿高效学习,保证教学活动质量。教师基于幼儿知识、能力、思维、兴趣等发展基础创设传统节日活动方案,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三维目标融合在传统节日活动目标中,促使幼儿快乐学习,全面发展。
比如在“元宵节”活动中,教师基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确定活动目标:小班幼儿认识元宵节,了解元宵节活动习俗;中班幼儿参与元宵活动,获得节日体验;大班幼儿了解节日来历与节日文化,通过创意活动表达节日感受。在层层递进的节日活动目标指导下,教师设计不同形式的节日活动,促使幼儿综合能力提升。教师兼顾三维教学目标细分传统节日活动目标,比如在“踩高跷”活动项目中,幼儿需要了解“踩高跷”习俗的由来,掌握“踩高跷”动作技巧,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收获乐趣,丰富体验。教师从传统节日入手,引导幼儿认知发展,技能提升,通过愉悦活动氛围的营造加深幼儿对传统节日内涵的理解,提高幼儿学习质量。
二、甄选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内容
不同学前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教师要选择适合幼儿现有水平的传统节日活动内容。比如小班幼儿认知水平较低,语言表达能力弱。因此教师选择调动幼儿感官参与的节日活动、美食风俗等粗浅感知节日文化。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发展,具备一定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适当提升活动难度,引导幼儿探究节日来源,尝试体验节日丰富,加深幼儿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大班幼儿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语言表达逻辑清晰。教师扩充传统节日文化学习空间,引导幼儿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感知传统节日多样性。
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包含节日文化、习俗文化、审美文化等,从物质和精神角度满足幼儿发展需求。教师关注幼儿现实需要,结合时代特征有选择设计传统节日活动,扩大幼儿参与度。比如春节、端午节中年兽的故事、屈原的故事能够从历史角度引导幼儿认识节日文化,兼具趣味性与故事性。清明祭祖、重阳登高节日习俗则为幼儿提供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元宵踩高跷、端午划龙舟锻炼幼儿肢体灵活性与协调性。无论是清明节、重阳节,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春节阖家团圆,清明缅怀祖辈,重阳关爱老人……通过不同形式节日活动的参与,幼儿汲取优秀精神品质,塑造健全人格。
三、拓展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途径
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形式多样,教师结合幼儿兴趣爱好、认知水平融入游戏元素,在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借助游戏活动,教师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创新精神。比如在中秋节活动中,教师选择皮影戏引导幼儿参与设计、制作和表演活动。幼儿商讨制定皮影戏表演主题和内容,分组制作皮影道具、剧本等。幼儿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自主组成小组,自主选择游戏材料与同伴,在排练和表演的过程中传递中秋赏月团圆,收获的喜悦核心价值观。
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承担起培养幼儿的责任。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的过程中,教师发挥家庭教育力量,采用家园共育方式构建起连续性教育模式,为幼儿成长提供助力。幼儿在园区学习中积累知识,掌握方法,在家庭中巩固迁移,拓展提升。比如以端午节为例,教师组织幼儿与家长一同完成调查活动,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等,并且以绘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幼儿将与端午节有关的问题进行记录,采用多种方式开展调查,从而形成对端午节的认知。基于幼儿已有经验与预学成果,教师在园区内组织幼儿参与丰富活动,解开幼儿疑惑。
四、构建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评价
在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节日环境建设以及材料投放等都会影响幼儿的学习状态,对活动的结果产生影响。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做好观察与引导工作,把控活动进度与流程,适当介入幼儿行为,促使节日活动契合幼儿发展需求。比如在端午节活动中,幼儿了解到主要习俗包括吃粽子、划龙舟和吃咸鸭蛋等。幼儿围绕雄黄酒提出问题:“雄黄酒是用什么做的?小孩子可以喝酒吗?”教师基于幼儿提问创设活动,引导幼儿意识到喝酒的害处。同时教师也要对传统节日活动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对幼儿参与活动全过程的表现、态度、情感等进行反馈,提升幼儿文化认同感,发展幼儿积极向上态度。教师反思个人专业能力与活动设计,听取其他主体建议,总结活动经验,提高活动设计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节日寄托着美好的期盼与祝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幼儿园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传统节日的融入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培养新时代儿童的重要举措。教师积极探究传统节日融合幼儿教育活动的方法,引导幼儿在全方位体验、学习、感知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情感、意识、行为等方面的提升,培养幼儿热爱传统节日,热爱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幼儿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
参考文献:
[1]赵研学,张沁芳.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5,(01):104-106.
[2]蔡静.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活动实践[J].亚太教育,2024,(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