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思路研究
梁栋
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西安 710122
摘要:在当前各种大数据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阶段的思政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高校思政老师认识到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学习并引入各种新的教学形式,要对大数据时代下的教学理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努力提升自身教学素养。老师要把握学生课堂学习状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学;教学思路
引言: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各个阶段的教学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就高校阶段的思政教学而言,需要高校老师不仅要认识到当前教学形式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对每个学生个体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努力提升自身教学理念,切实保障课堂教学的实时性和高效性。
1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学开展的影响
1.1影响教学资源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不仅营造了趣味性的课堂,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资源。例如,互联网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思政材料,像文献资料、学术论文、教学案例等,进一步充实了课堂的教学资源。
1.2影响教学形式
目前,大数据为高校思政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形式,其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了趣味性的课堂,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的课堂理解难度。现在老师不仅可以进行线下教学,同时也可以开展线上教学,老师还可以借助媒体给学生们呈现一些新颖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激起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另外,学生的作业完成形式不局限于书面,也可以通过线上打卡等多种形式。
1.3影响教学理念
目前,许多高校老师在开展思政课堂教学时,往往注重给学生们讲解各种概念,没有关注到学生个体是否理解,同时也没有明确学生是课堂主体这一理念。在大数据教学模式下,不仅改变了老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要求高校老师不断改变自身教学形式,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性。
2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老师教学观念传统
当前,许多高校思政老师在课堂教学时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其不仅教学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而且学生理解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另外,很多老师在进行课后思政作业布置时,往往注重量,而不注重质,这种教学形式不仅不利于激起学生的思政学习兴趣,反而会让学生对思政学习产生抵触性。
2.2老师没有明确学生是课堂主体
目前,许多高校思政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并没有明确学生是课堂主体,老师一味地给学生们讲解各种课堂知识,并没有关注到学生个体是否理解的问题。同时,老师也没有根据学生个体的学习状况进行分层教学,这对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课堂学习起来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老师也没有认识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中遇到的各种疑难点,在课后都不敢主动地去询问老师,另外,老师进行课后作业布置时,并没有根据学生个体的学习状况进行分层布置,这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来说,课后作业完成时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这些难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渐渐地这些同学就会对思政学习失去兴趣,思政成绩也难以提升。
2.3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
当前,许多思政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只是将教材中出现的内容通过口头的方式给学生们讲解出来,这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高中阶段的思政教学存在一定的哲理性,如果老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那么很难激起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而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政学习成绩。
2.4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目前,许多高校思政老师往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进行教学评价,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单一,而且难以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付出。同时,老师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个体存在的各种问题。
2.5数据安全存在隐患
目前我们在使用大数据时,不论是存储,传输还是收集时都存在着隐私泄露的风险。高校阶段的思政教学不仅包含着老师的教学内容和一些时政热点,思政考点,同时,还包含学生的个人信息,如果这些信息被不法人员盗取,那么将会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这也会影响老师思政课堂的正常进行。因此这就需要高校思政老师对于数据隐私的保护给予足够的重视。
3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学中的实践方法
3.1老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高校思政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首先要认识到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老师要努力学习并引入各种新的教学形式,借助大数据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性。
3.2老师要明确学生是课堂主体
高校思政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首先要明确学生是课堂主体,老师在课堂中只起一个引领作用。老师应该给予每个学生个体充分的关注,老师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学习状况进行分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同时,老师还应该认识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这样老师才能够及时发现学生个体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正确地引导。另外,老师在进行课后作业布置时,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学习状况进行分层布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个学生在课后作业完成时都能有所收获,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政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思政成绩。
3.3老师要营造趣味性课堂
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后,他们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因此,高校老师在开展思政教学时,首先就需要营造趣味性课堂。趣味性课堂的营造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例如,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将教材中出现的各种知识点呈现给学生,这不仅有助于激起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降低学生的课堂理解难度。另外,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思政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这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意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都是非常有利的。
3.4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高校思政老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例如老师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老师可以借助大数据收集学生日常的学习状况,例如,学生在线学习时长,作业完成率等,这样有助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状况;学生自评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学习状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能够更好地制定接下来的学习计划;学生互评有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缺点,学习其他同学身上的优点,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3.5切实保障数据的安全
高校应该不断健全数据安全管理机制,例如,可以不断增强老师的数据安全防控意识,切实保证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个人信息不泄露。老师在采用大数据教学时,可以采用数据加密技术,还设置访问权限,访问密码,保障数据的安全存储和运输。同时,在收集学生个人信息时,老师应该征得学生自身的同意,同时要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加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数据的安全可靠,进而顺利开展课堂教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老师要想更好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开展思政教学,老师就应该认识到自身教学存在的弊端,学习并引入各种新的教学形式,努力营造趣味性课堂,切实保障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相信在高校思政老师的不断努力下,高校阶段学生的不仅思政成绩都能得到稳步提升,同时都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思路研究[J].教育研究, 2022, 4(11):32-35.
[2] 王臣.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思路研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4):3.
作者简介:梁栋(1981年10月-)男,汉族,陕西咸阳,讲师,博士,西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