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豹、蛇、鹤”五拳工作法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中的应用研究
张彬
绥江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657700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效能,本文创新性提出以“龙、虎、豹、蛇、鹤”五拳工作法为核心的监督策略,将少林五拳理念与工程管理实践相融合,构建“全局统筹、执法震慑、应急响应、精细排查、高空管控”五大路径,形成涵盖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与事后治理的闭环监督体系。
关键词:五拳工作法;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重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正处于从传统经验型向制度化、数据化、精准化转型的关键阶段。《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提出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创新监管机制。以“龙、虎、豹、蛇、鹤”五拳法为原型,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安全管理融合,打造一套既具象又实用的监督体系,有助于强化监督执行力,提升风险管控水平。
一、五拳法理念的结构内涵与监管思维转化
(一)“龙拳”:全局统筹的工程安全引领机制
“龙拳”作为五拳法的首式,象征全局统筹与战略引领,其在工程安全监管中对应的核心理念是建立系统性思维与指挥中枢机制,以统摄项目全过程的安全行为与监管资源。该机制强调监督工作的整体视角,行业主管部门应制定监督计划,构建以法规标准为核心、技术规范为支撑、责任主体为执行单元的安全统筹格局。项目开工前应组织开展全员参与的风险研判与责任链条梳理,形成“策划先行、统筹控制、责任明晰”的治理闭环。
(二)“虎拳”:震慑有力的执法检查执行路径
“虎拳”体现了刚猛与威慑的监管精神,在工程安全管理中应转化为高压态势下的强制执法机制与快速震慑执行路径。该路径以常态化、不打招呼、随机抽查为基本操作模式,通过设立监管巡查专班,推动监管人员进驻工地一线,重点围绕资质、深基坑、脚手架、模板、临时用电、建筑起重机械、高处作业、有限空间及隐蔽工程等关键部位开展针对性突击检查。执法过程突出“铁面执纪”,在发现重大隐患时坚决予以停工整顿,并同步启动联合惩戒机制,对屡查屡犯或拒不整改的责任单位实施信用惩处与市场限制措施。
(三)“豹拳”:快速反应的应急响应系统构建
“豹拳”代表反应迅速、行动果决,其在工程安全监管中的核心转化路径是构建以高效处置、快速联动为目标的应急响应体系。该体系应设立覆盖城管、住建、消防、安监等多部门的应急协调机制,实现应对事故苗头或突发事件时的信息共享、资源互援与统一调度。在项目层面,应建立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演练并引入事故情境模拟,提升人员在突发状况下的判断能力与协同反应速度。信息通道方面,应建设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与移动端响应模块,通过传感器数据监测与视频回传功能实现事发前信号捕捉、事发中响应指令推送与事后数据归档分析全流程闭环。
二、“五拳法”在重大事故隐患监管中的实践路径
(一)“蛇拳”对隐蔽工程与关键节点的精细排查策略
“蛇拳”讲究灵巧与深入,体现在隐蔽工程与关键节点监管中,就是对施工过程中易被忽视部位实施隐蔽穿插、深入缜密的精细化排查。该策略聚焦地下管网、基础结构、管道井、电缆槽、电梯井等关键隐蔽节点,通过设置节点复核机制与可视化采集手段,确保每道工序在覆盖前留存真实状态信息。项目管理方应制定隐蔽工程“一项一策”的监督指引,明确施工前复核、施工中旁站、施工后取证的三道控制环节,并将影像记录作为验收的刚性依据。监督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应结合“蛇形走位”理念,采用交叉交替的路线方式深入施工最末端区域,克服传统直线路线检查遗漏盲点的弊端。
(二)“鹤拳”对高处作业与立体空间的多维监督机制
“鹤拳”强调高远与通透的视角,其在高处作业与立体空间监管中的转化,体现在以高位视角洞察多维空间叠加风险、构建可上可下、可点可面相结合的监督机制。该机制围绕资质、深基坑、脚手架、高支模、建筑起重机械吊装、高处作业、有限空间等关键节点监督点位,并通过构建垂直监督断面图,明确各高度段施工工序、人员布置与防护要求。工程管理单位应利用无人机巡查、升降摄像设备与高空传感器系统,覆盖传统人工难以到达的作业面与风险源,实现“空中立体可视化”监管。对高空结构件安装、支架受力情况与高处临边防护构造应实施逐点拍照核查与结构应力在线分析,配合工地安全帽终端的定位系统,建立“人员—位置—工序”三维安全图谱。
(三)五拳组合对施工现场风险等级动态识别方法
五拳法理念在实际监管中的协同应用,为现场风险等级动态识别提供了系统化思维框架与实操路径。通过将“龙拳”用于事前全局规划、“虎拳”嵌入事中执法震慑、“豹拳”支撑应急响应、“蛇拳”用于微观排查、“鹤拳”强化高空统筹,可构建覆盖全空间与全过程的风险识别矩阵。在技术路径上,监管单位应搭建风险源台账数据库,依据施工进度、作业类型与现场布设情况对风险等级实时更新,并依托监督系统输入每日监督反馈结果,自动调整各风险项的预警等级。系统通过引入动态权重分析模型,根据现场施工节奏变化、监管频率与隐患处理时效对风险趋势做出预测,形成“风险热力图”进行可视化呈现。
(四)五拳理念与智能监督平台的数据融合模式
将五拳工作法嵌入智能监督平台需构建以行为驱动、数据感知、决策联动为一体的融合模式,提升监督执行的智慧化与标准化水平。在平台架构中,设立五拳子系统分别对应不同监管维度,由“龙拳”模块承担项目统筹与风险总图管理,“虎拳”模块配置执法巡查计划与自动派单系统,“豹拳”模块集成应急响应剧本与报警联动装置,“蛇拳”模块实现隐蔽数据分析与节点溯源,“鹤拳”模块负责高处施工影像采集与三维建模解析。各模块基于统一数据库同步信息,形成任务驱动下的监督行为链,监督人员通过移动端即可接收定位任务、上传数据与触发响应。
(五)典型项目中五拳法落地执行的路径与成效评估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落地五拳工作法需通过路径分解、机制固化与多维度评估手段,实现理念到成果的系统闭环。在某超高层住宅项目中,监管团队通过“龙拳”机制设定施工前重大风险清单与项目月度统筹图,分阶段明确责任单位监管目标;结合“虎拳”执行随机执法计划,对重点作业区设置高频巡检卡点并记录问题闭环时间;遇突发脚手架倾斜风险时,“豹拳”触发应急响应机制,快速联动市政、消防与抢险队伍及时解除风险;在地下室防水施工阶段,“蛇拳”推动影像采集与节点实测工具联动,实现施工前中后的全流程比对;而在塔吊顶升、高处支模等高空作业期间,“鹤拳”模块结合无人机巡查图像开展异物检测与防护网布设检查。
三、结束语
“龙、虎、豹、蛇、鹤”五拳工作法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注入了全新理念与实践模式,通过构建目标明确、职责清晰、反应灵敏、手段精准的系统监管逻辑,实现了对重大事故隐患的动态治理与闭环控制。该方法充分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体现了安全管理的人文性、科学性与创新性。未来应持续推动五拳法与信息化手段的深度融合,拓展其在更多工程类型与不同监管阶段的应用范围,助力质量安全监督机制持续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李丽.基于五拳工作法的工程安全隐患闭环管理研究[J].施工技术,2022,51(12):97-103.
[2]郭小虎.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下的监督方法创新[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4,34(03):102-109.
[3]王腾飞.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的"五拳联动"机制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21,35(04):118-125.
[4]陆建林.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五维协同"管理模式创新[J].建筑科学,2023,49(05):145-152.
[5]赖运芳.基于五拳工作法的工程安全隐患闭环管理研究[J].施工技术,2022,51(12):9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