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创新路径

作者

唐娇娥

中国五洲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摘要: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作为建设领域中的核心专业服务,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工程投资效益与资源配置效率。伴随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和政策环境持续优化,该行业正处于由传统模式向高质量、多维度服务体系演进的关键时期。本文围绕造价咨询行业的发展背景、现实挑战、技术革新和服务模式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与可持续创新路径,以期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工程造价;行业发展;创新路径

一、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剖析

(一)造价咨询服务职能在工程建设体系中的演化

工程造价咨询服务由原本的费用审核与结算职能逐步拓展为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组成,在项目策划、设计评估、招标控制、实施控制等环节中承担了关键作用。这种职能拓展一方面反映了建筑市场对专业化成本管理的高度需求,另一方面也对从业机构提出了更高的综合能力要求。造价咨询不再是被动接收的技术支持,而是逐步成为引导项目经济决策的重要力量。其专业边界的延展,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跨阶段、跨专业的统筹协调能力,从单一造价核算向全过程价值管理方向演变,推动行业服务内容持续深化。

(二)传统业务模式与服务体系面临的瓶颈问题

当前行业内部仍普遍存在以纸质文件为主的操作模式、手工审核为主的流程设计以及对造价成果评判标准模糊等问题。这些传统做法在项目复杂度提升、时间要求缩短与审计合规要求增强的背景下,逐渐显现出效率低、准确率差和响应慢的明显劣势。在工程周期缩短和建设程序日益规范的趋势下,依赖人力经验判断与分散化数据处理的工作方式难以保障工作质量与管理水平。服务体系在响应速度、数据共享、质量控制等维度亟待改进,迫切需要构建系统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全流程造价服务体系。

(三)行业发展政策与监管环境变化带来的新压力

随着工程造价管理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政府部门对全过程工程咨询制度和项目造价监督机制的规范化要求日益增强,这对咨询机构的组织结构、资质能力、工作流程和信息化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行业政策从强调事后控制转向事中监控与事前预警,从重视个别节点控制转向全过程服务质量评估。造价咨询机构必须适应新环境下的治理逻辑,打破以往依赖资质支撑的市场获取模式,转向以技术能力与服务质量为核心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机构面临专业人才不足、信息系统滞后与转型机制不健全的多重压力,亟需通过内部重构与外部协同实现转型升级。

二、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创新驱动与未来路径探索

(一)数字化技术嵌入驱动造价全过程管理智能化转型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重新定义造价咨询的工作模式与价值逻辑。在新技术推动下,BIM、GIS、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逐步融入工程造价管理各个环节,实现从静态分析向动态预测、从人工处理向智能计算、从阶段性评估向全过程控制的转变。通过构建与设计模型联动的计量体系,形成对工程量与费用的自动提取与实时更新机制,有效减少人为误差并提升工作效率。信息化平台的搭建打通了设计、采购、施工与结算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标准化、过程透明化与结果可追溯。数字化赋能不仅提升了项目实施效率,也推动了造价管理理念从“事后纠偏”向“前端决策”的转型,使造价咨询在工程决策链中发挥更加核心的价值引导作用。

(二)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成为行业核心竞争支撑

面对行业快速转型与服务内容持续扩展的现实要求,传统单一造价技能型人才结构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新一代造价咨询人才需要具备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法规与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知识储备,能够跨越传统专业边界在多维度中开展综合服务。为了实现高素质人才的系统性培养,企业应从内部培训机制、职业发展通道、协同学习平台等多方面入手构建人才成长体系。同时,需加强高校与行业组织之间的深度合作,构建“理论-实践-认证”三位一体的人才评价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与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在人才评价方面,应突破以经验年限与学历背景为主的传统标准,建立以能力绩效、服务价值与客户满意度为核心导向的新型考核体系,为造价咨询行业构建坚实的人才支撑平台。

(三)全过程咨询服务模式推动服务形态转型升级

随着工程总承包制与全过程咨询政策的全面推进,造价咨询服务已从传统独立节点型模式转向流程集成型与价值协同型模式。在这一趋势下,咨询机构需从服务边界出发,主动融合前期可研、投资测算、设计协审、施工动态控制与竣工结算审计等内容,构建纵向衔接与横向协同的服务体系。服务输出方式也由单一报告型向过程控制型、风险预警型与策略建议型转变,咨询成果不再仅仅是数据结果,而是以技术咨询为核心的专业判断和决策支撑。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应向扁平化、平台化方向调整,重构跨专业、跨项目的协作机制与资源配置方式,提升组织敏捷性与服务响应力。全过程服务不仅拓展了造价咨询的服务边界,也强化了其在项目治理体系中的专业地位与价值认同。

(四)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与行业生态协同提升发展韧性

工程造价咨询行业要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必须构建完善的服务标准与行业规范体系。在市场机制多元化、项目类型复杂化背景下,统一的服务流程、技术术语、计量方式与成果交付标准,是保障行业服务水平、促进公平竞争与提升客户信任的基础。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应涵盖服务流程、技术方法、数据接口、成果格式等多个维度,并在实践中建立评估反馈机制不断迭代优化。行业协会应主动发挥引导与协调作用,推动不同咨询机构在信息平台、人才交流、技术开发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形成共赢发展生态。在此基础上,政府监管机构也应完善市场准入、行为监管与绩效评估机制,强化对造价咨询质量的全周期监管,保障行业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与适应力,推动行业形成健康、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

结束语: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正处于深度转型与技术驱动的变革期,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格局。行业发展应以技术进步为驱动、服务整合为方向,推动从传统计价向全过程价值管理升级。通过强化数字化建设、完善人才体系、深化服务协同与健全标准机制,行业将形成更加科学、高效、低碳、智能的发展路径,实现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全面跃迁,进而在新一轮建设浪潮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专业价值。

参考文献

[1]高伟.工程造价咨询行业转型发展的趋势与路径探索[J].建设经济,2023,43(02):45-49.

[2]刘凯,赵雪.数字化背景下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工程造价管理,2023,33(03):36-42.

[3]张欣,陈俊.全过程咨询视角下的工程造价服务融合机制研究[J].施工技术,2023,52(06):1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