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技术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

孙航

重庆万州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在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中,成本控制是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的重要环节。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不断深化,为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带来变革。本文围绕数字化技术在成本控制环节中的作用进行系统探讨,从信息集成、过程监控、智能分析等方面入手,分析其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价值,提出强化数据驱动与系统融合的具体路径,旨在推动工程成本管理智能化转型。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成本控制;工程项目

一、数字化背景下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新特征

(一)项目全周期成本数据集成化管理需求增强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正从单一阶段管理向全过程覆盖的集成化模式转变。项目立项、设计、采购、施工和竣工每一阶段均涉及大量成本数据,传统的人工记录方式存在信息割裂、传递滞后和数据遗失等问题,难以满足快速响应与全过程决策需求。数字化技术能够通过构建统一数据平台,实现各阶段成本信息的标准化采集、共享与归档,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与可追溯性。在此基础上,管理者能够基于实时数据进行成本偏差分析与预警,提升成本管理的前瞻性与响应速度,形成对工程经济全过程的动态调控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二)成本控制从静态分析转向动态过程监控

传统成本控制手段多以报表分析、阶段性核算为主,难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实时掌控与反馈调整。数字化技术借助物联网、移动终端与智能感知设备,可对施工现场的材料消耗、设备运转、人力投入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采集,形成可视化数据流,实现动态成本信息的自动更新与关联分析。基于动态监控系统,管理人员能够在工程推进过程中即时掌握成本变化趋势,及时发现超支风险并制定调整措施,构建从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到事后总结的闭环式管理体系,使成本控制贯穿项目执行全过程,提高资源利用的精准性与科学性。

(三)多维数据融合驱动成本决策智能化升级

工程项目的成本结构复杂,涉及设计方案、市场行情、现场环境等多重因素,仅依赖单一维度数据难以支撑全面决策。数字化技术通过集成BIM模型、预算清单、合同信息与实际进度数据,建立起多源信息联动平台,实现项目成本与其他关键参数的关联分析。借助大数据分析与算法建模技术,可对历史项目进行数据挖掘,提取成本规律,预测成本趋势,优化资金配置方案。管理者可基于系统推演结果快速评估不同设计方案、施工计划对成本的影响,实现决策的智能化与科学化,推动成本管理模式从经验主导向数据驱动转型。

二、数字化技术赋能工程成本控制的应用路径

(一)基于BIM平台的成本信息可视化集成管理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成本数据与建筑信息模型之间的集成是实现智能化管理的关键基础。通过在BIM平台中嵌入工程量计算、价格信息与预算清单,可实现从三维模型到费用信息的联动更新。施工过程中材料变更或设计调整将同步反映在成本数据中,有助于及时掌握费用变动情况并进行动态控制。不同专业团队可在同一平台共享成本与设计信息,避免重复录入与数据不一致问题,提升协同效率。在预算审查与结算核对阶段,通过模型对账机制实现成本核算的可追溯性与可验证性,确保结算结果的客观性与规范性。BIM平台作为数字化成本管理的核心载体,有助于实现全过程、全要素的成本可视化管控,为项目实施提供精准、高效的数据支持。

(二)基于物联网的现场成本要素实时采集与分析

施工现场的材料、机械与人工投入是工程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效率直接关系到成本控制水平。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与移动终端,实现对施工现场关键资源的实时监测与信息上传。材料出入库过程可通过电子标签自动记录,提高入库统计与消耗追踪的准确性;施工设备使用时间、作业频率与燃料消耗可自动采集,实现对机械使用效率的量化评价;人员出勤与工时记录则通过智能考勤系统进行动态管理,构建人力资源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模型。上述信息汇总后,通过数据平台进行关联分析,识别成本浪费环节与效率提升空间,形成基于事实的过程管控体系。物联网为实现施工过程精细化、动态化的成本控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与数据基础。

(三)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成本风险预测与决策支持

在工程项目中,成本偏差往往由多种因素叠加引起,传统静态分析难以应对复杂场景下的多变量问题。通过建立项目数据库,采集历史工程的合同、施工进度、成本执行等数据,可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提取关键影响因子,构建成本预测模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新采集数据持续输入模型进行动态修正与风险预警,管理者可及时识别潜在超支趋势并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在预算编制阶段,可依据同类项目的实际成本构成反推合理预算结构,提升预测准确性。大数据还可辅助进行施工方案优化、供应商选择与劳务组织等关键决策,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成本风险,增强管理层的科学判断能力,为项目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四)基于协同平台的成本管理流程优化与监督机制构建

工程项目涉及多方参与主体,不同单位在成本控制中的职责分工需高度协同。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为各方提供统一入口,覆盖预算审批、合同签订、变更管理、支付审核等全流程管理环节。系统可根据权限自动分配任务、触发提醒与生成操作记录,实现工作过程的可控可查。在合同履约与费用支出过程中,平台可自动比对预算与执行数据,识别超支节点与进度偏差,辅助管理人员开展监督与调整。在变更申请、现场签证等易滋生成本争议的环节,通过线上流程留痕与信息透明机制,有效避免信息滞后与数据不实问题,强化对成本支出全过程的监督与制衡。协同平台促进了多方数据的统一处理与沟通效率的提升,为构建公开、公正、高效的成本管理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结束语:数字化技术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多源数据集成、过程动态监测与智能分析辅助,有效推动成本管理体系从经验驱动走向科学决策。基于BIM、物联网、大数据与协同平台构建的数字化管理框架,不仅提升了管理效率与执行力,也为工程项目的经济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志宏.数字化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工程经济,2023,43(02):56-60.

[2]孙晓宁.BIM与成本控制深度融合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23,43(05):47-52.

[3]张慧敏.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在工程项目动态成本管控中的应用[J].建筑科技与管理,2023,43(03):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