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的评价,多彩的课堂
吴瑶
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凤凰小学 271000
随着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学领域的热点话题,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以提高其教育质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一幅画里,一个作品里,我们都能看到创作者为之付出的辛酸和汗水,也能看到创作者赋予成品的情感。鉴赏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美术教学要注重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鉴赏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1]。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评估环节的重要作用,采取多种评估方法,注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情绪态度的培养,使他们逐渐爱上美术学习,不断提高他们学习美术创作的热情,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赞美语言,树立信心
小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喜欢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看,一个鼓励的目光,一句夸奖的语言,一个肯定的动作,都能让他们精神抖擞,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就感。通过这样的鼓励与赞美评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更有主动性,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课后作业的完成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升。所以,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教师要多用赞美、表扬和激励的话,也要在他们取得进步时在全班面前进行表扬。此外,老师还应与同学们共同表扬表现优秀、成绩优秀的同学,使他们感到被关怀,从而提高他们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并帮助他们建立起牢固的自信心。这样,既能让学生有动力去学,又能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享受,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当然,赏识和赞美评价并非毫无原则地任意称赞,而是有导向、有针对性的,要以学生的成绩、表现和是否进步作为依据,对学生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并引导他们改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2]
二、宽泛评价,引导思维
到处都是创作的地方,都有创作灵感的来源,而每一个人都是创作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小学美术教师要认识创造力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将其渗透进教学中。小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在作画的时候,也会把自己的理解和情感用作品表现出来。从专业角度来看,学生们的画作会出现残缺不全、比例失调、缺少美感等现象,可能与实物的形状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美术的评判标准也是因人而异,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蕴含的哲理如出一辙。小学的绘画也可以从涂鸦入手,学生们会根据自己所熟悉的线条和喜好的颜色来自由地创作,把自己所想的东西都铺陈在纸上。在这个时候,学生们的绘画是他们想象的画面,他们所表达的是他们的真情,是他们最真实的一面。乍一看,第一印象是“乱”,但从学生的年龄、心理角度来看,这样的作品可能正是他们内心的写照,也是他们内心对于世界的思考,更是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实物存在。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抱有期待的态度,要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评估,要从学生的视角,对他们进行关爱和指导,鼓励他们大胆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而评估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在评估中应坚持多元化和个性化兼顾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认识其自身的特点和表现。一方面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提升他们的艺术创作水平,另一方面要让他们真正地认识自己的艺术创作,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水平,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引领他们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三、发展评价,调动进步
小学阶段是学生不断成长和改变的时期。在老师的引导和协助下,学生能够不断地纠正自己的缺点,并迅速提高自己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评估中应注意强调发展性,要不断完善评估制度,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监测和追踪,并做好阶段性的评估。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逐步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改正绘画中的技巧错误,取得长足的进步。比如,教师可以将每月的最后一天作为考核节点,对目前阶段的学生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将其存档,作为以后考核的重要参考。通过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综合评估,可以使教师能够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美术学习的真实感受,从而得出学生的学习特征,为教师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优化作业设计等方面提供数据参考,还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四、互相评价,提高水平
师生互相评价是指互为参与评估的主体和对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途径,小学美术课程尤其适用。在美术教学中,除了课本上的美术作品,学生接触得最多的是身边同学的绘画,所以老师要引导他们去观察其他同学的作品,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并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对美术创作知识的掌握来做出客观的评价。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又可以引导他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互评中,学生要运用所学的艺术知识,对同学们的作品进行分析,找出其优劣之处,并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闪光点,进而不断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完善。首先,要把互评工作划分清楚,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统一的评估。教务管理系统的媒介功能是把学生的评价结果集中到系统中,让师生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查询到自己的成绩。相对来说,老师评价学生的频率比较高。在完成作业时,教师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编制出一张学习评估表。其次,对知识、技巧、内容进行评价,既可以实现老师检验学生的学业表现,也可以通过美术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评价经验,并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记录下来,再反馈给老师,实现师生互评。这样既能直观地了解自身的进度,又能方便老师观察问题的出现,方便随时调整教学方向。[4]
五、结语
总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审美素养、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培养上取得更好的成效。如此,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将核心素养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在绚丽的艺术世界中展现出自己的风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做足准备。
参考文献
[1]马俊燕.《走向深度学习的小学美术课堂——以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为例》,《中国美术教育》2019 年第8 期.
[2]李亚琪.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现状研究——以山西省阳泉市城区三所小学为例 [D]. 海南师范大学,2018,4.
[3]黄元熳.小学美术教学中鉴赏教育及运行策略探讨[J].北方美术,2020(13):210-211.
[4]王欢善.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多元化学习评价的方法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