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机械工程中的虚拟设计与虚拟装配技术应用

作者

高攀

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

摘要:虚拟设计与虚拟装配技术是机械工程领域迈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依托数字建模、仿真分析和交互技术,实现了从产品构想到装配验证的全过程虚拟化操作。这一技术不仅大幅压缩研发周期,降低物理样机成本,也提升了设计精度和装配合理性。本文围绕虚拟设计与虚拟装配的核心方法与应用实践展开论述,从技术体系、工程流程优化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维度出发,探讨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具体价值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虚拟设计;虚拟装配;机械工程

一、虚拟设计与虚拟装配技术的基本构成与工程特性

(一)虚拟设计系统的数字建模与工程表达能力

虚拟设计依托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模型,其核心在于构建高精度、全参数的三维数字化表达框架。模型中包含几何特征、材料属性、运动关系、受力边界及制造工艺等信息,具备完整的工程语义与可操作性。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通过特征建模、参数驱动与模块化组合实现快速构型与多方案比选。系统具备可视化界面与交互功能,支持对设计过程的实时调整与数据反馈。该模型不仅服务于图纸输出与制造指导,更作为后续虚拟装配、力学仿真、工艺仿真等环节的数据源,实现设计数据在多个系统间的高效集成与无缝流转,提高产品开发的系统性与一致性。

(二)虚拟装配技术对产品可制造性验证的支撑功能

虚拟装配技术通过在计算环境中重现零部件之间的装配过程,实现对机械系统空间关系、连接方式及操作路径的全面模拟。系统利用三维模型构建装配场景,并定义装配序列、运动路径与力矩边界,检验各零件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达性、干涉性与定位准确性。该技术尤其适用于结构复杂、空间受限、装配工艺要求高的机械产品,通过虚拟化手段及时发现潜在冲突,指导零部件设计优化与工艺流程改进。虚拟装配还可导入标准工具模型与人体工程学参数,辅助工装设计与人工操作可行性评估,提升产品装配效率与维护便利性。

(三)虚拟环境下的多系统集成与数据交互特征

虚拟设计与装配系统具备高度的开放性与互联能力,其平台可集成CAD、CAE、PDM等多类工程软件,实现跨系统建模与协同操作。虚拟环境支持多格式数据导入与实时转换,保持设计语义的完整传递。在流程管理上,系统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和接口协议,建立工程数据主线,实现产品结构、材料清单、装配工艺、加工特征等信息的协同管理。在复杂项目中,多个子系统模型可同步加载至同一环境中进行集成验证,有效解决多部门、异地协同设计的难题。通过与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结合,虚拟设计与装配实现实时交互操作与远程多用户协同,提高工程资源共享效率与项目决策速度。

二、虚拟设计与虚拟装配技术在机械工程实践中的深度应用路径

(一)产品结构优化中的参数化建模与设计快速迭代机制

机械产品结构优化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多方案验证与性能对比,虚拟设计平台基于参数化建模机制,实现设计方案的快速生成与迭代。通过设定关键几何特征与性能目标,设计人员可在建模过程中自动调整尺寸、位置与连接方式,生成不同设计方案用于仿真验证。每一次修改都可实时反映在三维模型中,避免因数据割裂造成的设计误差。结合力学仿真与材料分析模块,系统可实现对各结构方案的强度、刚度、振动性能进行快速评估,辅助工程师筛选最优方案。在项目初期,通过批量生成设计变体并进行性能排名,大幅减少试错成本,提升设计效率。该机制在减重设计、复杂形体优化与新材料应用场景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是机械产品轻量化、高性能化发展的有效工具。

(二)复杂装配过程中的路径规划与装配可达性分析

对于结构复杂、部件众多的机械系统,传统装配验证难以全面覆盖所有工序与步骤,容易在实装阶段出现路径干涉或装配困难。虚拟装配技术通过三维路径规划算法与碰撞检测机制,构建完整的装配操作路径,检验零件在多方向、多角度操作中的可达性与稳定性。系统允许工程师设定操作人员工作姿态、工具尺寸与力控边界,模拟真实环境下的装配过程,识别手臂伸展限制、工具干涉、视线受阻等问题,并生成调整建议。对多步骤联动装配过程,系统可进行分阶段路径管理与工序衔接检验,确保操作过程的连续性与安全性。在航空发动机、液压系统与重型装备等场景中,虚拟装配技术极大提升了前期验证精度,减少试装次数,缩短产品从设计到装配的转化周期。

(三)制造工艺仿真中的虚拟装配与虚拟试运行协同方案

制造工艺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在实际生产前通过虚拟装配与虚拟运行联合仿真,能够全面评估工艺参数设置与生产节拍匹配。系统可模拟装配车间环境,导入工装夹具、装配工具与操作人员模型,建立完整的生产流程场景。通过定义装配顺序、工艺参数与操作节奏,系统可预测生产节拍与瓶颈工序,辅助制定优化策略。对于试运行阶段,虚拟平台可模拟整机运行过程,观测系统在启动、运行、加载等状态下的动态行为,识别振动异常、热应力集中或结构变形风险。在大批量制造或高精度装配任务中,该协同仿真体系降低了生产初期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工艺稳定性与质量控制能力,成为智能制造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四)数字孪生支持下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协同管理平台构建

随着工业4.0的发展,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机械工程中的核心任务,虚拟设计与装配系统作为数字孪生体系的重要组成,支撑了从设计开发到运行维护各阶段的信息贯通与行为映射。通过构建与实物一致的虚拟模型,系统可在产品服役过程中接收来自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实现虚拟模型状态同步更新与故障预判。在维护环节,维修人员可基于虚拟装配平台进行拆装演练、维修路径分析与工具配置模拟,提高操作效率与安全性。系统可记录产品运行历史、结构演变与操作行为,形成可追溯、可调优的知识库,指导下一代产品优化设计。虚拟设计与装配平台还可对接ERP、MES与PDM等企业信息系统,构建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协同工作体系,推动企业从制造向服务转型,形成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运营闭环。

结束语:虚拟设计与虚拟装配技术作为机械工程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已在结构优化、装配验证、工艺仿真与生命周期管理等多个环节展现出显著价值。通过建立精确、高度集成的三维虚拟环境,该技术有效提升了产品开发效率与装配质量,推动工程流程向智能化、可视化方向升级。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云平台与增强现实技术的进一步融合,虚拟设计与装配将在更广阔的工业场景中发挥深远作用,成为实现高端制造与柔性生产的核心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凯.虚拟装配技术在机械产品设计与工艺验证中的应用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23,43(02):44-48.

[2]李志峰.虚拟设计平台在复杂机械结构开发中的集成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2023,42(08):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