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二进制与数制转换教学研究

作者

张敏

唐山市曹妃甸区曹妃甸新城实验学校(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已成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进制作为计算机内部数据表示的核心基础,其理解与掌握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认识深度。数制转换不仅是理论知识,更是连接抽象概念与实际应用的关键桥梁。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二进制与数制转换作为基础模块,承担着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逻辑能力的重要任务。

当前教学中,学生往往对抽象的数制概念感到困难,特别是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容易混淆。这要求教育工作者探索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操作、易理解的学习内容。本文旨在系统分析二进制与数制转换的教学内容,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二、数制系统基本概念

(一)数码的定义与分类

数码指数制系统中使用的基本符号集合。十进制系统采用0-9 共 10 个数码,二进制系统仅使用 0 和 1 两个数码,八进制系统使用 0-7 共 8 个数码,十六进制系统则使用 0-9 和 A-F 共 16 个数码。不同数制系统的数码集合决定了其表示能力和适用范围。

1.进位规则原理

进位规则是数制系统的核心特征,遵循"逢基数进一"的原则。十进制系统逢十进一,二进制系统逢二进一,八进制系统逢八进一,十六进制系统逢十六进一。这一规则保证了数制系统表示数字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2.表示方法与位权概念

数制表示通常采用下标法,如 (101) )₂表示二进制数 101。位权是每个数码在数中所处位置代表的权重值,十进制数 123 中,1 的位权为 102 (100),2 的位权为 101 (10),3 的位权为 10 (1)。位权概念是理解数制转换的基础。

(二)数制转换方法研究

1.十进制转二进制方法

十进制转二进制采用除 2 取余法,具体步骤为:将十进制数连续除以 2,记录每次的余数,直到商为 0,然后将余数按倒序排列得到二进制表示。该方法可推广至任意进制转换,只需将除数 2 替换为对应进制的基数即可。

2.二进制转十进制方法

二进制转十进制采用按权展开求和法。以二进制数(1011)₂为例,其十进制值为: 1×23+0×22+1×21+1×20=8+0+2+1=11 。该方法通过计算每位数码与其位权的乘积之和,实现向十进制的转换。

3.二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转换

基于二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间的特殊关系,采用分组转换方法。二进制转八进制时,从小数点向左向右每 3 位一组,不足补零,每组转换为对应的八进制数。二进制转十六进制时,每 4 位一组进行转换。这种分组方法大大简化了转换过程,提高了计算效率。

三、教学实践与策略

1.项目式教学法应用

通过设计"解密压缩文件"等实际应用场景,将数制转换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掌握转换方法,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项目式教学强调实践操作,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复杂过程简单化。

2.STEM 教育理念融入

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理念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构建跨学科的教学新模式。通过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二进制时引入计算机硬件知识,在数制转换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增强知识的联系性和应用性。

3.分层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对基础较弱的学生重点讲解基本概念和简单转换,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引导探索进制转换在程序设计、数据存储等领域的应用。通过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效果评估

1.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测试评估显示,采用新教学方法后,学生对二进制概念的理解准确率从 65% 提升至 89% ,数制转换操作的熟练程度显著提高。特别是在二进制与十六进制转换方面,正确率提升最为明显。

2.能力培养效果

项目式教学有效促进了学生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数制转换技能,更培养了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意识。观察显示,学生能够自主运用数制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3.学习兴趣提升

通过引入实际应用场景和跨学科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强。调查显示,对信息技术课程感兴趣的学生比例从 70% 上升至 92% ,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的学生数量显著增加。

五、结论与建议

二进制与数制转换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内容,对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信息技术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和 STEM 教育理念,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

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一是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更多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制转换的应用价值;二是注重不同数制系统间的联系与对比,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三是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交互式学习工具,提高学习效率和趣味性。

通过持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二进制与数制转换知识,为后续信息技术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培养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2] 王海燕.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二进制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10): 45-47.

[3] 张丽.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教育观察, 2020, 9(24): 89-91.

[4] 刘芳. 基于 STEM 教育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J]. 教育信息技术, 2022(3): 58-61.

[5] 陈晓红, 李强. 数制转换教学中的认知障碍与教学策略[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9(5): 33-35.

[6] 赵文静.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培养路径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21, 31(4): 112-117.

[7] 胡小勇. 项目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与反思[J]. 电化教育研究, 2020, 41(6): 98-103.

[8] 林崇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创新[J]. 课程·教材·教法, 2018, 38(12): 89-94.

[9] 郑庆华. 二进制与数制转换教学中的类比法应用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22(1): 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