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护技术研究
王敬男
身份证:210181198105166517
摘要:隧道施工是一项高风险的工程活动,涉及多个方面的安全风险,如地质条件不稳定、施工技术不当、设备故障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需求的增长,隧道工程越来越多,因此如何有效评估和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成为了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本文通过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结合防护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旨在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率。研究表明,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和高效的防护技术能显著减少安全隐患,确保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风险;风险评估;防护技术;施工安全
一、引言
隧道施工工程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常常伴随有较高的安全风险。尤其是在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施工技术应用中,任何小的疏忽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近年来,随着隧道工程规模的扩大,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了行业的关注焦点。如何有效评估隧道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已成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课题。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与先进的防护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地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隧道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分析
2.1 地质条件与环境风险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不同的土质、岩层以及地下水等因素都会对隧道施工造成影响。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常常是引发安全风险的主要因素。例如,在软弱土层或软岩层施工时,易发生塌方或支护结构破坏,增加了施工难度和风险。此外,地下水的存在也可能引起涌水现象,进而导致施工安全事故。针对这一问题,施工单位需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合理设计支护结构,并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以避免地质条件引发的安全风险。
2.2 施工技术与设备风险
随着隧道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隧道施工设备和技术被广泛应用。然而,不当的技术选择和设备故障仍然可能导致安全风险的发生。例如,隧道掘进机的使用要求高,若操作不当或设备维护不到位,容易发生机械故障,导致工人伤亡。此外,施工过程中的爆破作业、盾构机的推进等操作均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设备的安全运行。
2.3 施工管理与人员安全风险
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是隧道施工中不可忽视的因素。高强度的劳动和复杂的工作环境增加了工人发生意外的可能性。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人员培训、岗位操作规范等,直接影响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此外,施工管理不善也容易导致风险的积累。例如,人员过度集中在危险区域,缺乏有效的疏导和监控,可能引发群体性安全事故。因此,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培训,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三、隧道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3.1 风险评估的基本框架
隧道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评估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定性分析主要通过经验和专家意见,判断施工过程中的主要风险源;定量分析则通过数学模型对不同因素的风险进行量化,预测潜在的事故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框架,能够为施工单位提供切实可行的安全指导方案,从而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2 风险识别与分析
隧道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识别是风险评估的基础工作。通过详细的地质勘探、技术分析和施工现场勘查,识别出潜在的风险点。常见的风险点包括地质灾害、设备故障、施工人员操作不当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风险进行分析,找出导致风险的根本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例如,在存在地下水涌出的风险区域,应特别注意加强排水措施;而在存在软土层的施工环境中,则需要重点关注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3.3 风险控制与防护措施
在完成风险识别和分析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安全风险,施工单位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针对地质风险,可以通过加强地质勘察和施工监测手段,实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对于技术和设备风险,则需定期进行设备检修,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此外,在人员管理方面,应该加强安全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风险意识,确保每个操作步骤符合安全标准。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四、隧道施工中的防护技术研究
4.1 支护结构技术
隧道施工中的支护结构技术是防护技术中的核心之一。支护结构的作用是保证施工过程中隧道的稳定性,防止地面塌陷或隧道发生变形。目前,常用的支护结构形式包括喷射混凝土支护、钢支撑支护和锚杆支护等。随着施工技术的进步,智能化支护技术也逐渐得到了应用,通过实时监测隧道的变形情况,调整支护结构的施工参数,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此外,支护结构的设计应考虑到隧道施工中的多种不确定因素,如地质环境的变化、施工难度等,以制定合理的支护方案。
4.2 防水防涌水技术
防水防涌水技术在隧道施工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地下水丰富的区域或软土层施工时。涌水现象可能导致施工进度延误、设备故障,甚至引发重大安全事故。防水技术的应用包括注浆加固、防水膜铺设以及喷涂防水层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水源渗透进入隧道,保障施工安全。而防涌水技术则通过设立专门的排水系统、利用盾构机自带的防水设计或建设水泵排水系统,确保涌水现象得到及时处理,防止水位升高对施工环境的影响。此外,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变化也是防涌水技术中的一个关键手段,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在水位变化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水涌带来的风险。
4.3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测技术
现代隧道施工已广泛应用安全监测技术,尤其是在风险高的施工阶段。通过安装各类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如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应力传感器等,施工单位可以实时监测隧道内部的结构变形、温湿度变化和施工环境的其他参数。这些数据不仅能帮助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如支护结构的变形、土体沉降等,也能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减少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结合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施工单位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自动报警,确保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五、结论
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且具有高风险的工程活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安全风险种类繁多。通过对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的评估与防护技术的研究,可以发现,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和先进的防护技术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的关键。地质条件的风险、施工技术的风险、人员管理的风险等,都可以通过有效的评估和合理的防护措施得到有效控制。支护结构技术、防水防涌水技术以及安全监测技术的应用,为隧道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将得到更好的提升,事故发生的概率也将大幅降低。
参考文献
[1]刘克廷,张辰.3E环境下的公路隧道施工坍塌风险安全风险评估与对策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25,21(03):252-255.
[2]李雪薇,李树忱,万泽恩.钻爆法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数据-知识双驱动的耦合演化分析与评估方法[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25,33(03):714-726.
[3]胥明,吴招峰,黄逢源,等.盾构穿湖隧道施工风险控制与安全评估[J].矿业工程研究,2024,39(02):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