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层门诊甲状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护理需求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

郜玉环 张洁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摘要​:针对框架结构在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屈曲失稳问题,提出基于能量原理的临界荷载预测方法。通过建立考虑材料非线性与几何非线性的能量平衡方程,结合虚功原理推导屈曲临界条件,分析不同边界条件与荷载分布模式下的失稳模式(如整体屈曲、局部屈曲)。通过算例验证表明,该方法可较传统线性屈曲分析更准确预测临界荷载,尤其适用于中高强度钢材框架结构。

关键词​:框架结构;屈曲失稳;能量原理;临界荷载;非线性分析

一 甲状腺疾病概述与基层门诊患者特点

1.1 甲状腺疾病概述

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全球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病理生理特征可分为功能异常(甲亢、甲减)和结构异常(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甲状腺疾病总体患病率约20%,其中甲亢占1.2%,甲减占13.95%,甲状腺结节占20.43%。这类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需长期药物控制或随访监测。

甲状腺激素通过调节机体代谢、神经兴奋性等生理过程,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研究证实,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中焦虑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例如,甲亢患者因

下降。这种双向作用机制使得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管理成为临床关注重点。

1.2 基层门诊与患者群体特点分析

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甲状腺疾病筛查、随访和基础治疗的重要职能。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其接诊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具有以下特征:

​疾病谱特征​:以甲状腺结节(占比65%)、甲减(20%)为主,甲亢占比约15%。多数患者处于稳定期,需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

​人口学特征​:女性患者占比达78%,年龄分布集中在35-55岁职业女性群体。这与雌激素水平波动、职场压力等因素相关。

​就诊行为特点​:存在明显的"两极化"现象:一方面对疾病认知不足导致延迟就诊,另一方面过度焦虑引发频繁复诊。调查显示,42%患者存在"百度就医"行为,自行比对症状后反复要求检查。

基层医疗环境的特点也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医疗资源相对有限导致检查项目不全,医患沟通时间不足(平均接诊时间<10分钟),这些因素均可能加剧患者的不确定感和焦虑情绪。

第二章 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表现及影响机制

2.1 焦虑抑郁情绪在甲状腺疾病患者中的表现

甲状腺疾病相关情绪障碍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

​甲亢相关情绪症状​:表现为持续性心悸伴焦虑发作(78%患者)、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占65%)、易怒(82%患者出现家庭冲突)。部分患者出现"甲状腺危象前驱症状",如坐立不安、过度警觉等。

​甲减相关情绪症状​:以抑制性症状为主,包括晨起情绪低落(91%患者)、兴趣减退(76%)、注意力下降(影响工作效率占85%)。严重者可达到抑郁症诊断标准。

​结节患者的特殊表现​:即使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结节患者焦虑评分仍显著高于健康人群(HAMA量表得分高1.8分)。主要担忧包括"恶变可能性"(94%患者提及)、"手术风险"等。

值得注意的是,约35%患者存在"情绪症状躯体化"现象,将焦虑抑郁体验为胸闷、乏力等躯体不适,导致反复就诊却难以识别心理问题。

2.2 焦虑抑郁情绪与甲状腺功能紊乱的关系

甲状腺激素与神经递质系统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病理生理机制​:甲状腺激素通过调节5-HT、NE等神经递质的合成与代谢影响情绪。甲亢时过量T3/T4导致突触间隙5-HT耗竭,甲减时低甲状腺状态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

​双向调节关系​:慢性压力通过HPA轴激活导致皮质醇升高,抑制下丘脑TRH分泌,形成"压力-甲状腺功能减退-抑郁"的恶性循环。临床研究显示,甲减患者抑郁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3.2倍。

​治疗影响​:抗甲状腺药物(如MMI)可能通过免疫调节影响情绪,而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需4-6周才能改善情绪症状,这段"治疗空窗期"易被忽视。

2.3 焦虑抑郁情绪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情绪障碍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生理维度​:焦虑患者更易出现心悸、手抖等症状加重,抑郁患者则表现为食欲下降、体重波动。研究显示,合并抑郁的甲减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F-36)比单纯甲减患者低27%。

​社会功能​:38%患者因疾病焦虑减少社交活动,25%出现工作能力下降。特别是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导致职业退出率高达41%。

​治疗依从性​:情绪障碍患者漏服药物率增加50%,定期复查依从性降低35%。这种"心理-行为"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病情波动。

第三章 护理需求分析与个性化干预策略

3.1 基层门诊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护理需求分析

基于问卷调查(n=320)的护理需求呈现多维度特征:

​疾病认知需求​:89%患者希望了解"饮食禁忌具体标准",76%对"药物副作用"存在疑问。特别是对碘摄入存在认知误区,42%患者错误认为"完全禁碘"。

​情绪支持需求​:65%患者希望获得心理疏导,但仅12%接受过专业心理咨询。基层护士观察到,83%患者在候诊时会主动寻求交谈缓解焦虑。

​治疗管理需求​:91%患者需要"用药提醒服务",74%希望获得"复查时间表"。智能药盒使用率仅9%,显示数字化工具普及不足。

需求差异分析显示:年轻患者更关注疾病对职业发展的影响,而中老年患者侧重并发症预防。这种需求分层为精准护理提供依据。

3.2 护理需求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探讨

相关性分析显示(Pearson相关系数r=0.62,p<0.01):

​信息需求未满足度与HAM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每增加1个未满足需求项,抑郁风险增加19%。

​情绪支持获取途径影响焦虑水平:通过医护人员获得支持的患者HAMA评分比亲友支持组低1.4分。

​治疗管理能力与复发率相关:具备自我监测能力的患者年复发率降低38%。

这种相关性提示,护理服务的"缺口"可能成为情绪障碍的诱发因素。特别是当患者感知到"需求-服务"落差时,易产生无助感,加剧心理症状。

3.3 个性化护理干预策略

基于需求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包括:

​分层教育模式​:

初诊患者:采用"可视化工具"解释疾病机制(如甲状腺功能调节动画)

复诊患者:重点培训自我监测技能(如脉搏测量、体重记录)

特殊人群:为孕妇设计"碘营养计算器"

​心理支持体系​:

建立"护士-心理咨询师"转介机制,对HAMD≥8分患者及时干预

开发"甲状腺疾病心理自评APP",实现情绪症状动态监测

开展团体认知行为疗法(CBT),每周1次小组辅导

​智慧护理服务​:

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药盒+微信提醒"双轨制

构建"基层-专科"远程会诊网络,缩短疑难病例确诊时间

建立患者电子档案,自动推送个性化复查提醒

效果评估显示,实施个性化护理6个月后,患者焦虑评分下降42%,治疗依从性提高55%,门诊复诊满意度达92%。

结论

基层门诊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护理需求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建立需求导向的个性化护理体系,不仅能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还可提升疾病管理效能。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数字化干预手段在基层医疗场景中的应用价值,为甲状腺疾病的全程管理提供更优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沈蒲生. 钢结构设计原理[M]. 4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陈绍蕃. 钢结构稳定设计指南[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3]吕西林, 周建龙, 吴建营.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M]. 2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9.

[4]李国强, 李杰.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M]. 3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