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金属非金属矿山井下炮烟的危害预防及应急

作者

杨瑞伟

巴彦淖尔西部铜业有限公司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015500

引言:金属非金属矿山井下作业中,炮烟的产生不可避免。炮烟中含多种有毒有害气体,若处理不当,会对矿工身体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深入探讨炮烟的危害预防及应急措施,对保障矿山安全生产意义重大。

1. 炮烟危害

1.1 有毒气体成分

在金属非金属矿山井下爆破作业后会产生炮烟,其中包含多种有毒气体成分。一氧化碳(CO)是炮烟中常见且危害较大的成分之一。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很强的毒性。在井下通风不良的情况下,一氧化碳容易积聚。当人体吸入一氧化碳后,它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其结合能力远高于氧气,从而导致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造成人体组织缺氧。二氧化硫( SO2 )也是炮烟中的有毒成分,它具有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硫进入人体后,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气喘等症状,长期接触还可能导致慢性呼吸道疾病。此外,还有氮氧化物 (NOx) ),如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 (NO2 )。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能损害呼吸道和肺部组织,引发肺水肿等严重疾病。炮烟中的这些有毒气体成分相互混合,在井下狭小空间内形成了严重的危害源。

1.2 对人体健康危害

炮烟对人体健康有着多方面的严重危害。由于井下空间相对封闭,炮烟中的有毒气体一旦扩散开来,会迅速充斥整个作业区域。首先,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最为直接。如前面提到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短期暴露可能导致咳嗽、咳痰、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长期暴露于炮烟环境下,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甚至可能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不可逆转的肺部损害。其次,炮烟中的一氧化碳会影响血液系统,如前所述,它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组织缺氧。这可能引发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昏迷、死亡。而且,在缺氧状态下,人体的心脏等重要器官也会受到损害,引发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此外,炮烟中的有毒气体还可能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出现视力模糊、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影响矿工的正常作业能力和身体健康。

2. 危害预防

2.1 通风系统优化

通风系统在预防井下炮烟危害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通风系统能够及时将炮烟排出井下作业区域,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首先,要确保通风设备的选型合理。根据矿山井下的巷道布局、作业规模等因素,选择合适功率和风量的通风机。大型金属非金属矿山可能需要功率较大、通风量较大的通风机,而小型矿山也应根据实际需求配备满足通风要求的设备。其次,通风网络的设计要科学。合理规划巷道的通风路径,形成有效的通风回路,避免出现通风死角。例如,采用分区通风的方式,将井下划分成不同的通风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独立的进风和回风通道,这样可以提高通风效率,防止炮烟在局部区域积聚。再者,要定期对通风系统进行维护和检查。通风管道可能会因为井下的复杂环境而出现破损、堵塞等情况,风机的叶片、电机等部件也需要定期保养。及时发现并修复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保证通风系统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此外,通风系统的风速和风量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爆破作业前后,可以适当增加通风量,加快炮烟的排出速度,从而减少炮烟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危害。

2.2 炸药合理选用

炸药的合理选用也是预防炮烟危害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类型的炸药在爆炸时产生的炮烟成分和数量存在差异。首先,要优先选择低毒炸药。低毒炸药在爆炸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量相对较少,例如一些新型的乳化炸药,其配方经过优化,相较于传统炸药,能够有效减少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的生成。其次,要根据井下的岩石性质、爆破要求等因素来选择炸药。对于硬度较高的岩石,需要选择威力较大的炸药,但也要考虑其产生炮烟的危害。在满足爆破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选择那些既能保证爆破效率又能减少炮烟产生的炸药。此外,炸药的质量也必须严格把控。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炸药,确保炸药的成分稳定、性能可靠。不合格的炸药可能会因为成分不稳定而在爆炸时产生更多的有毒气体,甚至可能出现不完全爆炸的情况,从而增加炮烟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同时,在炸药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也要遵循相关的安全规定,防止炸药受潮、变质等情况发生,以免影响其爆炸性能和产生更多的炮烟危害。

3. 应急准备

3.1 应急预案制定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对于应对井下炮烟突发事故至关重要。应急预案应涵盖多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确定在炮烟事故发生时,各个部门和人员的分工,例如,矿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整体的应急指挥和协调,通风部门负责通风系统的应急操作,医疗部门负责对受伤人员的救治等。各部门之间应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协作,确保应急响应的高效性。其次,应急预案要详细规定事故的响应程序。根据炮烟事故的严重程度,制定不同级别的响应措施。例如,当炮烟浓度较低、影响范围较小时,可以启动局部应急程序,如加强局部通风、疏散附近作业人员等;当炮烟事故较为严重,扩散范围广时,则需要启动全面的应急程序,包括停止井下所有作业活动、组织大规模的人员疏散等。再者,应急预案要对事故后的恢复工作做出安排。在炮烟事故得到控制后,需要对井下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确定是否达到安全作业条件。同时,要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此外,应急预案还应考虑到与外部救援力量的协调配合,如与当地的消防部门、医疗急救机构等建立联系,确保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获得外部援助。

3.2 应急物资储备

充足的应急物资储备是应对井下炮烟事故的物质保障。首先,呼吸防护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储备足够数量的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等,确保在炮烟事故发生时,井下作业人员能够及时获取有效的呼吸防护装备。这些呼吸防护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换,保证其性能良好。其次,要储备一些用于检测炮烟成分和浓度的仪器设备。如一氧化碳检测仪、二氧化硫检测仪等,通过这些仪器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井下炮烟的污染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依据。再者,还应储备一些急救药品和医疗器械。在炮烟事故中,可能会有作业人员受到有毒气体的伤害,出现中毒、呼吸困难等症状,急救药品如解毒剂、氧气等,以及医疗器械如担架、简易呼吸器等可以在救援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照明设备也是应急物资的一部分。井下炮烟事故可能会导致断电等情况,充足的照明设备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在黑暗的井下环境中行动,提高救援效率和人员的生存几率。

结束语:综上所述,金属非金属矿山井下炮烟危害预防及应急工作至关重要。通过落实预防措施、做好应急准备和科学处置,能有效减少炮烟危害,提升矿山安全水平,为矿山可持续发展和矿工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军伟, 闫玉山. 探析加强矿山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J]. 煤矿现代化, 2024, 33 (04): 128-130+136.

[2]何勇, 田焕志. 浅析煤矿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工作的不足及建议[J].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4, 49 (03): 21-25.

[3]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N]. 江西日报, 2024-06-24 (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