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策略
张玉
桃江县石牛江镇人民政府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 湖南 益阳 413400
引言:近年来,以政务服务、社区服务为代表的基层公共服务信息系统蓬勃发展,成为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优化民生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这些系统汇聚了大量涉及民生与个人隐私的敏感数据,事关社会运行安全与公众切身利益。随着互联网环境日趋复杂,网络攻击手段不断翻新,基层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安全挑战,数据泄露、木马植入、拒绝服务等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着系统运行安全与公众利益。
一、基层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分析与识别
(一)系统安全威胁类型与风险等级评估
基层公共服务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特点,既有传统的网络攻击,也有针对系统自身特点的定向入侵。拒绝服务攻击,通过大流量访问耗尽系统资源,导致业务中断。数据窃取,利用系统漏洞非法获取敏感数据,造成信息泄露。恶意代码植入,通过木马、病毒等破坏系统,影响业务运转,身份仿冒,通过非法获取账号密码等实施越权访问,破坏数据完整性,社会工程学攻击,利用人为因素实施欺骗,获取系统权限,针对这些威胁,需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
(二)数据泄露风险与访问控制漏洞分析
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汇聚了大量个人隐私数据,如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财产状况等,一旦泄露将造成严重后果,访问控制缺陷,员工权限分配混乱,内部人员越权访问。数据防护措施不到位,攻击者入侵系统后肆意窃取,访问控制是数据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但当前许多系统仍存在诸多漏洞。缺少严格的权限管理机制,普遍存在权限滥用、过度授权等问题,身份认证手段单一,口令设置简单,易被暴力破解。缺少完善的审计机制,无法有效监测异常访问行为,这些漏洞为内外部威胁提供了可乘之机,极易导致敏感信息的大量泄露。必须从制度、技术两方面入手,严格执行最小权限原则,并采用多因素认证、细粒度授权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数据泄露风险[1]。
(三)网络攻击手段与系统脆弱性识别
当前,网络攻击手段花样翻新,给系统防护带来严峻挑战。攻击者利用系统自身缺陷实施精准打击,如利用网站SQL 注入、XSS 跨站等漏洞窃取数据;利用中间件、Web服务器等公开漏洞实施远程渗透;利用供应链污染、二次开发引入后门程序。攻击者还利用社会工程学手段,通过钓鱼邮件、伪造网站等诱骗手段,获取用户信任,引诱其主动泄露信息,识别网络攻击路径,洞悉系统脆弱性是风险防控的前提,运维人员要及时对系统进行安全扫描,识别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各层面的安全漏洞,制定补丁策略[2]。
二、基层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体系构建
(一)多层次安全防护技术方案设计
针对系统面临的多种安全风险,需采取纵深防御策略,从网络、主机、应用、数据等层面构建多层次立体化防御体系。在网络层,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隔离等措施,对恶意流量进行拦截过滤;在主机层,及时打补丁、升级系统,并采用防病毒、基线核查等措施,增强服务器自身防御能力。采取代码审计、漏洞扫描、数据验证等技术,提高应用系统抗攻击能力。采用访问控制、敏感数据脱敏、存储加密等手段,防止敏感数据被窃取篡改。还要重视新技术应用,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增强系统智能防御能力,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海量安全日志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可疑行为;利用威胁情报平台,获取最新攻击模式,优化安全策略;基于异常行为模式,及时识别内部威胁,完善访问控制[3]。
(二)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建立
技术防护需要与安全管理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制度是安全管理的基本依据。要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条例等法规为指引,结合系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内容应涵盖安全责任落实、人员安全管理、运维安全管理、应急响应处置等方方面面,明确管理目标、工作职责、具体要求,使安全工作有章可循。要针对系统管理、运行、使用等关键环节,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从账号管理、口令设置、授权审批、变更管理等方面,对人员操作行为予以规范和约束,通过将抽象的安全需求转化为具体的操作规范,使一线运维人员有明确的行为指引,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力。
(三)应急响应机制与安全监测体系完善
网络安全事件频发,应急处置能力已成为衡量系统安全防护水平的关键指标,基层公共服务信息系统要依托政府网络安全应急指挥机构。制定完善的应急响应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架构、响应流程、处置措施,细化各部门职责分工。组建应急响应团队,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及时发现和解决应急处置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应急处置的协同性、有效性,应急处置的前提是及时获知系统安全状况,这就需要构建一套全面、有效的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利用安全监测平台。对系统的资产、漏洞、流量、日志等关键要素进行全方位监测,及时发现各类异常行为和潜在威胁,通过安全威胁分析、态势感知等技术,精准刻画威胁特征,预判攻击意图,为应急指挥提供有力支撑。
结语
网络安全已成为数字时代的核心议题,基层公共服务信息系统作为政府服务民生的重要载体,其安全防护至关重要。本文聚焦基层系统,在分析系统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的基础上,从技术、管理、应急响应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安全防护的策略与路径。提出了纵深防御、制度建设、监测预警等关键举措,旨在为提升基层系统安全防护水平提供借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网络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时刻绷紧这根弦。
参考文献
[1]廖婷婷,王彪,白铁男,等.气象服务终端的信息安全防护策略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24,32(24):47-51.
[2]马春梅.在线教育平台信息安全防护策略——以XX 公共培训服务平台为例[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23,44(02): 74-76+82 .
[3]肖增敏,朱娴.公共云端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研究[J].市场周刊,2017,30(10):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