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

作者

姚建慧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澧江街道党群服务中心 653300

新时期,基层文化工作面临不少机遇、挑战,当前信息化进程加快,城乡差距缩小,基层群众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此背景下,基层文化不仅为党、政府传达思想政策重要阵地,也为塑造社会风貌、促进文化认同重要方式。基础群众文化工作者应从新时代视角出发,推动基层文化事业发展,逐步实现社会文化建设目标。

一、新时期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价值

(一)有利于提升群众文化素质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积极开展讲座、电影放映、文艺演出等活动,有助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精神,倡导社会责任,群众参与此类活动时,既能接触先进思想理论,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形成正确价值观。基层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群众能进一步认同、融入主流文化,增强民族、社会、国家归属感,尤其在当地文化传承中,群众参与本土节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活动,感知文化根脉重要性,以此增强文化认同感,提升个人自信心,强化集体意识,形成团结向上社会氛围。基层文化工作通常涉及多知识领域,从历史文化到科技创新,从传统艺术到现代文学,相关工作者组织各类讲座、文化活动、有奖知识问答等,能帮助群众开阔视野,增强文化素养。

(二)有利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进步,群众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文化需求也日益增加,基层文化工作中,工作人员组织丰富多彩文艺活动,组织文艺演出、节庆日活动、书画展览等,能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丰富精神生活,如乡村地区文化广场舞、非遗产品展示、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活动,基于当地群众文化需求开展,能让群众享受娱乐同时,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为群众提供交流、互动空间,能促进改善人际关系,助推社会和谐,如借助村(社区)文艺活动、民族节日活动、运动赛事等,可让群众互相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形成良好社交圈,增强社会凝聚力。

(三)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背景下,有效促进不同群体间相互理解、沟通,举办文艺演出、节庆活动、“文化下乡”等,能帮助群众在共享文化活动中建立联系,减少彼此间隔阂,文化活动中常涉及传递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准则等共同价值观,以此促进不同群体间对社会共同理想的认同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基层文化工作也能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建立文化认同,以文化共融化解文化差异所致矛盾,使不同群体形成共同社会认知、归属感,为社会长期和谐提供精神支持。社会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基层文化工作提供多样化文化活动,引导群众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减轻焦虑与不满,促进心理健康,有效缓解社会成员因经济压力、生活负担等原因产生的负面情绪。

二、新时期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措

(一)加强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相关工作人员应完善文化志愿者招募机制,招募基层文化活动所需文化活动策划、表演、主持、技术支持等类型志愿者,为提高志愿者素质,可为志愿者提供必要文化知识、技能培训,使他们了解、掌握一定文化艺术知识。在开展实际活动时,相关单位也可为志愿者提供一定补贴或奖励,如澧江街道在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中,邀请辖区非遗传承人为志愿者进校园传承非遗文化,让孩子们深入学习非遗技艺,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街道给予了适当的传承经费补助,让志愿者提高志愿工作热情。当然也可结合志愿者实际,颁发志愿者证书或公开表扬优秀志愿者,提升社会认同感,激励更多人参与其中。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也可结合不同群体特点,组织志愿者,提供适合文化服务,如为老年人组织民族舞蹈、热力球、瑜伽、乒乓球、葫芦丝、书画等活动,为青少年儿童组织舞蹈、音乐(如彝族四弦、葫芦丝 、手鼓)、绘画、书法等免费开放少年儿童艺术培训活动,满足不同群体文化需求。

(二)广泛宣传基层文化活动

针对老年群体,相关工作人员可结合广播、电视、社区公告栏等传统媒体宣传,让老年群体顺利接收活动信息;针对青少年群体,则应运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校园宣传渠道,吸引年轻人参与;在农村或偏远地区,可依托村委会、村广播、农村文化活动等资源宣传,扩大信息覆盖面。在活动正式开始前,工作者应结合各种渠道,提前发布活动预告、相关信息,调动群众兴趣、参与热情。活动期间则可借助宣传布标、展板、宣传册等形式,展示活动信息,在活动现场,还应设立宣传摊位,向参与者发放宣传资料,进一步扩展活动影响力也可邀请地方媒体报道,或邀请名人、文化名人等作为活动嘉宾,提升活动社会关注度。

(三)丰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内容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应考虑群众需求、地域特点、文化背景,确保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满足不同群体文化需求。丰富文化活动不仅应传承传统文化,还要融入现代元素,传统民族舞蹈、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可与现代流行音乐、舞蹈、网络文化相结合,创造新颖表现形式,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参与。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也可结合现代社会热点问题,设计与时俱进文化活动内容,针对环保、健康、网络安全等社会关注话题,开展相关文化活动,结合艺术、表演、讲座等形式,引导群众关注社会问题,提升群众社会责任感。随着社会交往方式变化,基层文化活动应注重提升互动性,使参与者不仅为文化接受者,更为文化活动创造者、参与者,一般可组织互动性强的手工艺制作、舞蹈课堂、非遗传承等文化体验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体验文化、创造文化。相关工作人员还可选择“文化+旅游”系列活动,运用当地自然景观、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文化导览、文艺表演等活动,以此提升活动艺术价值。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已不仅为承担文化传承责任,更为提升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加强思想引领、整合资源、创新活动形式等,有效提升基层群众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面对新时代挑战,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应以更开放、创新姿态,推动文化事业持续发展,为社会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顾波. 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思路分析 [J]. 散文百家, 2020, (01):177+179.

[2]薛亮. 新时期做好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 [J]. 知识文库, 2019, (14): 24.

[3]孙玉玲. 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方向 [J]. 中外企业家, 2018, (34):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