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林管站防护林管理模式探索

作者

吾什亚尔·图尔干

新疆哈密市伊吾县下马崖乡林业工作站 邮编 :839300

引言:中国的森防事业是中国生态保育的重要措施,是维护水土保持、遏制沙漠化、调节气候等多个功能的实施机构。但是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管理工作的压力日益加大。林业管理局是森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林业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的生态要求,研究一种顺应绿色发展理念的林业管理单位森林防护管理工作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森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性的措施,使得林业管理单位能有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

1、防护林管理模式面临的问题

1.1 管理模式单一,缺乏灵活性

虽然中国政府主导式的防林制度体系在现阶段能够推动中国森林防火工作的持续开展,并获得一定成绩,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形势的不断恶化,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渐暴露出了体制下效能低和效果弱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该类制度更强调上层政府的决策权和执行力,却忽视了地方社区、企业、公众的作用。在这样的制度下,基层政府提供资源和政策支持较少,许多防火林建设运营都面临资金不足和人力不足等问题。另外,防火林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都是依靠政府的投入,但短期内无法带给政府很大的收益,因此地方政府对该类型项目的好感会减少。同时,由于缺乏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现有方式不能充分发挥各个不同主体参与防火林的维护和发展的积极性,减弱了防火林的长期持续保护、管理的有效性。

1.2 缺乏科学技术支撑,管理效果不理想

建设及保持护林系统需要先进技术手段作为基础。然而,许多森林区域管理点都不具备最新的科技手段与装备,进而影响到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对于林业财富的监察、评定、保护等工作来说,依靠传统的手工巡逻、人工工作方法实现低效率、低准确性的结果,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解决。尤其是针对气候问题、病虫灾害等问题,传统的管理方式似乎显得无能为力。由于护林树的生长年代久远,从而产生的生态效益也比较复杂,仅靠现在的管理技术水平很难对它进行完善的评价与研究。并且采用新兴信息技术,如遥感探测技术、无人直升机探测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可提升护林系统管理有效性与合理性,但多数森林区域管理点都不充分发挥先进技术手段,继续使用旧有的、落后的技术,这就无法有力地促进护林系统的质量提高。因此,加强科技手段的支撑,提升其普及应用,是护林系统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方向。

2、防护林管理模式的优化解决策略

2.1 引入综合管理模式,强化多方参与

在打破传统防御林管理方式的束缚下,采用融合化的管理方法,增加管理各方参与度。不再局限于政府单方面机构的一元化管理,而是基于政府、企业、公益组织、社区和大众等多个组织的综合治理与参与管理。在此管理下,政府发挥引导角色及监管作用,主要负责政策系统的设计和财政支持的供应;企业也能够在科学技术研究、投资融资、林业资产经营等多个角度发挥正向作用。社区及个人参与能够高效地带动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森林生态文化中保育森林的意识。尤其是在乡村地带,本地人对于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极高的认知度和依赖,因此,激励本地人参与森林管理有利于增强其护林意识与责任感。此外,政府也可以通过开设生态补偿制度,吸引农民及企业主动参与其中。借助于多个元素相配,可在改善资源分配、改善管理效率下,保障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2.2 加强科技投入,提升管理水平

完善森林防护体系建设的管理机制关键在于对创新科技的投资。随着科技创新尤其是信息技术和遥测技术的发展,可以更加准确、更加高效、更加智慧化的方式管理我们森林防护工程。比如通过遥感卫星照片和无人机技术可以实时检测我们森林防护林的状况,及时识别疾病的爆发和干旱,并相应实施管理措施。应用物联网可以实时获取和分析森林防护林的环境和土壤含水量等数据以及气候的变化,为我们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转基因技术和生物技术以提高森林防护林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进而提高森林防护林的整体质量和存活能力。通过增加科学和新技术的投资来提升森林防护林的管理效果,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节省相应的管理费用,并同时提高森林防护林的经济效益。

2.3 促进政策支持,建立长效机制

森林保护的开展,在技术上固然少不了但其运行发展又同时涉及多方面因素(包含政策、财力资源和环境)的影响。要想实现其长期延续就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并且建立起一套长期稳定的系统以确保森林保护的工作开展一直稳定和持续下去。首先,政府就该采取一些更具针对性并且支持力度更大的扶持策略,如在进行资金上的支持(给予该领域的增加投资)或者在维持上的辅助(提供优惠政策或者现金支持)等,以确保资金上的稳定供给。其次,就应该建立一套良好地方式以确保森林保护的工作坚持开展并且维持稳定性(如建立长期的生态环境补偿项目,以此来刺激和引导当地政权和企业继续参与其中从而确保了森林保护的资金供给)。再次,应该建立一套清晰明确并且严格地过错追责制度(对不到位或者达不到成效的机构或者单位进行追责,这同样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保障森林保护的高标准和高效率)。

结语:

森林保护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保护有长远贡献。该文分析了当代林业管护站点森林保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有效提高森林保护的成效,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从而有助于推进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光华; 赵国栋. 防护林生态效益的评估与管理策略[J]. 林业科学, 2023(6):45-48.

[2] 王志宏; 高鹏飞.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防护林管理模式探讨[J]. 林业经济,2024(1): 22-25.

[3] 陈建华; 林炳辉. 科技支持下的防护林管理模式创新[J]. 生态环境, 2022(11):56-59.

[4] 张嘉欣; 赵辉. 我国防护林管理现状与优化策略分析[J]. 绿色发展, 2024(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