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互动式教学法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王妍

河北省广平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邮编 057650

中职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职场沟通、书面表达等核心能力。然而,传统中职语文课堂中,教师常以“课文解析+习题训练”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甚至认为“语文与专业无关”。互动式教学法强调通过对话、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建构知识、提升能力,契合了中职教育“理实结合”的理念。本文基于中职语文教学实践,研究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路径,旨在为提升课堂实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供新思路。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一)教学目标与职业需求脱节

中职语文教学存在“重知识轻应用”的倾向,教学目标多聚焦于“字词句理解”、“文章主旨分析”等基础层面,忽视与学生专业及未来职场的衔接。例如,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仅讲解“请假条格式”,却未结合“职场请假的沟通礼仪”、“病假条与事假条的措辞差异”等实际场景,导致学生毕业后仍不知“如何向领导提交规范的请示报告”。某中职学校的调研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毕业生认为“语文课所学内容与工作需求关联度低”,凸显教学目标与职业需求的脱节。

(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低

中职学生普遍对理论性内容兴趣不高,而多数教师仍沿用“串讲课文+板书笔记”的传统模式,缺乏互动设计。在《口语交际》课堂上,教师仅播放示范视频后让学生“自由练习”,未设置具体情境或任务驱动,导致学生要么沉默不语,要么敷衍应对。课堂观察数据显示,传统中职语文课堂中,学生主动发言次数平均每节课不足 5 次, 80% 的学生表示“上课容易走神”,学习主动性严重不足,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三)评价方式固化,忽视过程性发展

在教学评价方面,当前中职语文评价仍以“期末笔试”为主,侧重考查知识记忆(如背诵课文、默写生字),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合作能力等素养缺乏关注。例如,《演讲与口才》单元的成绩仅以“期末演讲稿写作”评定,忽视学生在课堂辩论、小组汇报中的表现,导致学生“为考试而学”,不愿参与需要长期积累的互动活动。这种评价方式既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也难以激励其主动参与课堂互动。

二、互动式教学法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针对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并始终坚持以学生维核心,积极改进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基于此,确保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不断提升课堂的综合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互动,链接职业场景

中职学生对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关注度更高,可结合其专业特点创设职场化情境,让互动更具针对性。例如,针对幼教专业学生,在《口语交际·沟通》教学中,设计“模拟家长会”情境:学生分别扮演“老师”与“家长”,围绕“幼儿挑食问题”进行沟通,要求“老师”用温和的语气说明情况,“家长”提出困惑并倾听建议。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称呼礼仪”“措辞分寸”等细节,如“可以说‘您家孩子最近吃饭有点慢’,而不是‘你家孩子挑食’”,让学生在角色互动中掌握职场沟通技巧。

针对机械专业学生,在《应用文·工作计划》教学中,创设“车间生产计划制定”情境: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月产量目标 500 台机床”“现有 3 个班组”等信息,合作撰写计划,需明确“各班组任务分配”“时间节点”等要素,并派代表向“厂长”(教师)汇报。其他小组可提问“如果某班组完不成任务怎么办?”,促进互动讨论。这种情境互动既巩固了应用文写作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语文与职业的紧密联系。

(二)设计任务驱动,促进生生协作

务驱动式互动以具体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在合作中分工、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可设计“职业教育价值辩论”任务:将学生分为“正方(职业教育更易就业)”与“反方(普通教育发展更广)”,每组需共同搜集论据(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技能型人才缺口数据”),并通过小组讨论梳理论证逻辑。辩论时,要求双方交替发言,针对对方观点提出反驳,如反方提出“中职学历晋升受限”,正方需回应“技能等级证书同样可提升职业竞争力”。教师在过程中引导“用数据说话”“尊重不同观点”,让学生在思辨互动中提升逻辑表达能力。

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针对《林黛玉进贾府》等经典篇目,设计“角色解读任务卡”:小组领取不同角色(如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合作分析“角色言行背后的性格特点”,并通过“情景剧表演”展示理解。表演后,其他小组可提问“为什么你演的王熙凤要先笑后说?”,表演者需结合文本解释“这体现她的泼辣与精明”。这种任务驱动让学生从“被动听解析”变为“主动探究”,通过互动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三)运用多元评价,强化互动反馈

互动式教学需配套多元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在互动中的参与度与成长,而非单一结果。可采用“过程性评价+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的三维模式。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是记录学生在情境互动、任务合作中的表现,如“在模拟家长会中主动承担‘家长’角色,表达清晰”“辩论时能引用 3 个数据支撑观点”,避免“一考定成绩”;

同伴互评:小组任务完成后,成员间填写“互评表”,从“合作态度”“贡献度”“沟通效果”等维度评分,如“小明在计划制定中主动收集资料,值得学习”;

教师点评:聚焦互动中的亮点与改进点,如“情景剧表演抓住了角色特点,但如果能加入更多肢体语言会更生动”,避免笼统的“好/不好”评价。

例如,在《求职信写作》教学中,学生完成作品后,先进行“小组互评”(指出“你的求职信没写清专业技能”),再由教师结合“职场招聘实际”点评:“求职信要突出与岗位匹配的能力,如幼师专业可写‘擅长儿歌弹唱’”。这种评价互动既让学生了解自身不足,又能从他人反馈中获得启发。

四、结论

互动式教学法为中职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多元评价等策略,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低、与职业脱节”的问题,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职业素养。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其职场沟通、团队协作等核心能力,契合中职教育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成文. 互动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刍论 [J]. 成才之路, 2024, (14):89-92.

[2] 马梅兰. 互动激活课堂——高中语文课堂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3, (12): 103-105.

[3] 何耿怀. 互动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2, (13):85-87.

[4] 慈莉芝. 互动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价值[C]// 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 2021 教学改革成果交流暨专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三). 聊城市茌平区茌山学校;, 2021: 104-108. DOI:10.26914/c.cnkihy.2021.073833.

[5] 袁得胜. 互动式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 (40):72-73.

[6] 程秀农. 互动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 当代教研论丛, 2019,(11): 47-48.

[7] 马甜甜. 初中语文课堂应用双主互动式教学法初探 [J]. 课外语文, 2013,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