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化背景下支部建设的模式与效能提升

作者

杨洁

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渗透到社会各领域。支部作为基层组织,其建设模式与效能提升至关重要。在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支部建设模式面临诸多局限,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创新建设模式、提升效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信息化对支部建设的影响

1.1 带来的机遇

信息化为支部建设带来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信息传播方面,它极大地拓展了支部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速度。以往依赖传统的纸质文件、会议传达等方式,信息传播的覆盖面有限且时效性较差。而在信息化时代,借助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等,支部的各项政策、学习资料、活动通知等可以瞬间传达到每一位党员手中,无论其身处何地。这有助于确保全体党员能够及时、同步地获取信息,保持思想上的一致性。从党员教育角度看,信息化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在线课程、电子书籍、多媒体资料等海量资源,使党员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党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时间安排,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提升。例如,许多网络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党史学习资料,党员可以深入了解党的发展历程中的各种事件和人物,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信息化还增强了支部与党员、党员与党员之间的互动性。在线论坛、即时通讯工具等让党员之间的交流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大家分享学习心得、工作经验和思想感悟,形成良好的党内交流氛围,促进党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1.2 面临的挑战

然而,信息化也给支部建设带来了一些挑战。信息安全问题首当其冲。随着支部工作越来越多地依赖网络平台,党员信息、支部工作安排等重要数据面临着被泄露、篡改的风险。网络黑客攻击、恶意软件入侵等威胁随时可能发生,一旦数据安全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支部工作的正常开展,还可能对党员个人权益造成损害。另外,信息化带来的信息过载也不容忽视。网络上的信息海量且繁杂,真假难辨。支部在传播信息和党员在获取信息时,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筛选。错误或不良的信息可能会干扰党员的思想,影响支部工作的正确方向。在党员管理方面,信息化虽然提供了便捷性,但也存在一些管理难题。例如,部分党员可能对信息化工具的使用不熟练,导致在参与线上支部活动、提交工作汇报等方面出现困难。而且,线上管理难以完全替代线下的面对面交流和监督,可能会出现管理漏洞,如党员在线上的参与度造假等情况。

2. 信息化背景下支部建设的模式

2.1 线上线下融合模式

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是信息化背景下支部建设的重要模式之一。这种模式强调将线上的信息优势与线下的实际操作相结合。在线上方面,支部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各类学习活动。例如,开设线上党课,邀请专家学者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授课。这种方式能够突破地域限制,让更多的党员有机会参与到高质量的党课学习中。同时,线上还可以进行知识竞赛、主题讨论等活动,通过互动性强的方式激发党员的学习兴趣。而在线下,支部可以组织实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这些线下活动能够让党员有更直观的体验,增强党性修养。线上线下融合还体现在党员管理上。线上可以进行党员信息的录入、统计和初步审核,而线下则可以进行深入的调查核实,确保党员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例如,在发展党员过程中,线上可以收集入党申请人的基本资料和思想汇报,线下则通过与申请人的面对面谈话、向其身边人了解情况等方式进行全面考察。通过这种融合模式,支部建设既能充分利用信息化的高效性,又能保证线下实际工作的扎实性。

2.2 数字化管理模式

数字化管理模式在支部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组织管理方面,通过建立数字化的组织架构图,支部可以清晰地展示各个党员之间的关系、所属小组等信息。这有助于提高组织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方便进行任务分配和协调工作。例如,在开展大型活动时,支部可以根据数字化组织架构迅速确定各小组的职责和人员安排。在党员考核方面,数字化管理模式能够实现量化考核。利用信息化工具记录党员的学习时长、参与活动次数、工作成果等数据,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这样可以避免传统考核方式的主观性和模糊性,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同时,数字化管理模式还能对支部的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例如,对支部的活动经费、学习资料等进行数字化登记和管理,方便查询和统计,防止资源浪费和管理混乱。通过数字化管理模式,支部建设能够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3. 信息化背景下支部建设效能提升策略

3.1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是提升支部建设效能的关键策略之一。首先,要注重信息平台的功能完善。一个好的支部信息平台应具备多种功能,如信息发布、学习交流、在线会议等。在信息发布功能上,要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发布支部的各类通知、文件等,并且可以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管理,方便党员查找。学习交流功能方面,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同时设置互动板块,如论坛、问答区等,让党员能够积极参与学习交流。在线会议功能要保证会议的稳定性和流畅性,支持多人同时在线参会。其次,要保障信息平台的安全性。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防止党员信息和支部工作数据的泄露。建立严格的用户认证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平台信息。定期进行安全检测和漏洞修复,防范网络攻击。

3.2 提升党员信息化素养

提升党员的信息化素养对于支部建设效能提升至关重要。在意识培养方面,要让党员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在支部建设中的重要性。通过开展信息化知识讲座、宣传信息化成功案例等方式,使党员明白信息化能够为他们的学习、工作和交流带来极大的便利,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和应用信息化工具的积极性。在技能培训上,要根据党员的不同水平进行分层培训。对于信息化基础薄弱的党员,要从基本的电脑操作、网络使用等基础知识开始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党员,可以进一步培训他们如何使用专业的信息化工具进行党员工作,如利用办公软件进行文件处理、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支部工作数据进行分析等。同时,要鼓励党员不断自我提升信息化素养。提供一些在线学习资源,如免费的信息化课程、操作指南等,让党员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提升党员的信息化素养,党员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背景下的支部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结束语:信息化为支部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变革。通过构建科学的建设模式,采取有效的效能提升策略,支部建设将不断适应时代发展。未来,需持续探索创新,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推动支部建设迈向新高度,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何崇春. 数字化背景下的国有企业党建信息化的思考[J]. 中外企业文化,2021,(08):105-106.

[2]周杨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J].纳税,2021,15(34):89-91.

[3]黄静婷,张春梅,许兴雀.数字化背景下国有企业信息化团队的转型研究[J].企业管理,2020,(S2):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