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
刘丹
耒阳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湖南 421800
在当前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转型背景下,动物防疫工作在保障畜牧业健康、提升农民收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动物疫病种类多样化、防疫工作复杂化,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工作任务也愈加繁重。结合当前现状,基层防疫工作仍面临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宣传教育不到位等问题,需相关工作人员寻找合适的防疫工作开展方式,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升我国动物防疫能力,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一、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开展价值
(一)有利于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动物疫病不仅对牲畜、家禽造成损害,狂犬病、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还具有人畜共患性,可能从动物传染给人类,造成公共卫生安全重大隐患。基层畜牧兽医如能定期开展动物健康检查、疫苗接种、卫生防疫等工作,能有效防止此类疫病从动物传播到人类,降低疫情公共卫生风险。基层畜牧兽医如能及时监测动物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疫病源,一旦发现某些异常症状或疫情暴发,基层兽医迅速采取隔离、扑杀、消毒等应急措施,则可避免疫情扩展到其他地区或进一步蔓延至人群,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涵盖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工作,严格开展卫生检测、监控,可防止带有病原的动物产品进入市场,保证消费者所食用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性,从而避免沙门氏菌、牛海绵状脑病等食源性疾病爆发。
(二)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动物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畜牧业生产效率,科学开展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能有效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降低动物生病或死亡风险,健康动物能提高繁殖率,增加产奶、产肉、产蛋数量、质量,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动物疫病防控不仅可减少疫情发生,也有助于提升畜牧产品质量与安全性,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能保障肉类、奶制品、禽蛋等畜牧产品不含有病原菌、其他有害物质,从而增强市场上畜产品竞争力。此外,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有效开展后,可为畜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随着防疫技术不断提升,养殖业者可引入科学管理手段,结合免疫程序、疾病监控系统、疫苗接种等方式,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生产安全,同时,规模化养殖能有效降低单位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减少疫病传播风险。
(三)有利于合理利用各类资源
动物防疫工作有助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健康动物能有效提升饲养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同时避免因疫病带来的生产损失。健康动物群体可有效利用饲料、牧草,减少因动物生病导致的食物浪费、土地闲置,确保饲养活动可持续发展,此外,结合防疫管理,能降低动物病理性死亡率,由此减少因疾病引发的资源浪费,健康的动物群体能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减少水源浪费,提高农业生产水资源使用效率。动物防疫工作能有效减少疫病防治中的财务投入,确保有限财力资源得到更好利用,防疫措施的预防性作用,可使后续疾病处理、扑杀成本大大降低,避免大量财政支出。
二、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开展措施
(一)建立健全防疫体系
基层防疫工作通常由乡镇、县市级动物防疫部门主导,乡村、养殖场、社区等基层单位协同参与,结合层级化管理,可迅速传递信息、资源。各层级、环节防疫工作都应有具体责任人,保证任务落实到位,如县级兽医站负责大范围疾病监测、疫苗分发,乡镇兽医则负责定期检查、宣传指导小范围内的养殖户。高层机构也可在基层设立专门防疫工作小组,设立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协调乡镇、兽医站与农民合作社等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协同模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工作人员也应为每位养殖户、每头畜禽建立电子档案,记录免疫接种、健康状况、疫病历史等数据,便于追溯、管理,借助大数据平台,收集各地区气候变化、疫病流行数据等信息,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区、易感动物群体,提前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二)加强动物疫病监测
针对常见疫病,防疫人员需制定科学检查周期,常规性检查养殖场、畜牧单位,及时发现疫病隐患。除定期检查,还应实施不定期抽查机制,尤其在季节性变化、疫情爆发后等疫病高风险时期,增加重点区域、重点品种抽查频率。工作人员也要加强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结合随机抽样等方式,监测不同种类动物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疫病。相关人员应结合地区气候、养殖密集度、疫病发生历史等因素,识别高风险区域,重点监测此类区域动物,尤为养殖密集区、边远地区、交通枢纽周边等地区,积极控制疫病传播源。针对畜牧业中经济价值较高的奶牛、肉牛、家禽等品种,也需增加监测频率。
(三)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防疫人员需分析历史疫情数据、地区气候条件、动物种群情况等,做好疫病风险评估工作,针对口蹄疫、禽流感、非洲猪瘟等高风险疫病,制定重点免疫计划,随后,结合疫病特点、动物免疫免疫需求,制定不同种类动物免疫接种种类、接种时间、接种频次,家禽免疫接种时间应结合不同禽种生长周期安排,乳牛应注重免疫期前后接种。针对高风险区域、重点养殖场、特殊品种等,应优先免疫,促使疫病传播风险最小化。畜牧兽医应综合考虑地区疫病流行趋势、动物免疫状况,动态调整免疫接种方案,在疫病高发期,增加疫苗种类;在免疫水平相对较高地区,适当调整免疫接种计划。一旦发生疫情,应迅速启动应急免疫接种机制,快速向疫区或周边区域派发疫苗,大规模紧急免疫接种,防止疫病蔓延。
综上所述,基础畜牧兽医在开展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时,应积极分析现存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养殖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推动基层防疫工作向标准化、科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各乡镇防疫站点也应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培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以此提升动物防疫工作效率,有效防控动物疫病,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超文.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对策分析 [J]. 中国禽业导刊, 2025, 42(06): 53-56.
[2]王春丽,王瑞,潘舒心. 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建议 [J]. 吉林畜牧兽医,2025, 46 (05): 178-180.
[3]张洪伟,王修斌. 探究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 [J]. 吉林畜牧兽医,2025, 46 (05): 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