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苏韵方言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有效传承

作者

杨佳

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滨江苑幼儿园浪花苑分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说:“一种语言的消失导致许多非物资文化遗产形成的消失。”方言消失了,很多民族艺术也随之消失。苏州话历来被称为“吴依软语”,是吴方言的代表,是苏州人日常交流的语言,是苏州地方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承载者。但今天,越来越多的苏州幼儿不会说苏州话,许多幼儿只会说普通话,他们大多听得懂,却不会说。因此,我们要加强幼儿学习苏州话,学习苏州话,让幼儿们说苏州话像说普通话一样流利。让幼儿能够愿意说、喜欢说苏州话,感受到说苏州话的乐趣。

那么,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年龄还小,接受能力有限,我们怎样更好更有效的在幼儿园开展方言文化活动呢?我们进行了思考,感觉简短的方言童谣还是比较适合幼儿园幼儿年龄特征的。于是,我们把教学形式设定为生活中渗透、情景模拟,课堂教学以及游戏穿插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并掌握。

一、班级环境中渗透苏州话

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幼儿园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轻松和谐的环境能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激发幼儿兴趣,提高活动的效果。我们在教室环境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苏州话主题的创设,墙上贴日常用语,例如:小囡要安静听则;伲来遵守排队规则;乖囡囡睡觉乖……就这样幼儿们对于一些常规性的用语能够用苏州话来说,真好!在游戏时,幼儿们是自由的,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喜好进行区域游戏活动。如:苏州童谣《羊》:羊咩咩,白嘟嘟,要吃草,自己捽。教师在区域中投入镰刀和羊的头饰,幼儿可以一个人或几个人边念苏州童谣边情景表演。通过丰富的区域环境与材料,幼儿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激发幼儿说苏州方言的兴趣。

在自主性游戏中,我们也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游戏场景。幼儿们可以自主感受苏州文化特色。如在“三万昌茶楼”有自称“茉莉花”、“珠珠花”、“白兰花”的服务员为顾客搓茶、配茶服务,并手持茶具表演一段功夫茶,使幼儿在玩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幼儿会自主地听说游戏,虽然说得不是很标准,但是在交往中,幼儿们获得了极大的快乐。

二、日常生活中学说苏州话

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养成一定的习惯,日常交流用苏州话,例如:来园和离园时的问好(再见!以及每个环节中所要涉及的一些话语,做游戏、吃饭(用苏州话来介绍今天吃的什么菜?“今早吃个啥个菜?”)睡觉、洗手、上厕所等,在每次的点名和谈话中,都尽量用苏州话来说,说的不好的地方,我们大家一起进行纠正,直到把苏州话说标准为止。让幼儿们能够沉浸在学说苏州话的氛围中,为后面学唱苏州童谣、进行童谣的创编以及表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早上入园时我们有礼貌童谣《小囡有礼貌》;点心、午饭时有卫生习惯童谣《小囡会洗手》;午睡时有生活习惯童谣《小囡困觉乖》、幼儿之间发生摩擦时有文明童谣《小囡有礼貌》等等。

三、教学活动中运用苏州话

1.插入音乐学苏州话

和谐的音乐,会引起幼儿的心理快感,激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为此,为苏州童谣选择合适的音乐,会使苏州话本身的音乐性更强,意境更美,情感更浓,而且,更加便于幼儿理解、接受、记忆。如,儿歌《摇小船》:风儿吹,小船摇,摇呀摇到外婆桥。我和幼儿们在学习时,配上了音乐《摇篮曲》,在摇曳而甜美的音韵中,舒缓而和谐的节奏里学习苏州话,符合幼儿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因为他们刚对亲人依恋感较强,这种氛围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样他们对苏州话的感受、理解更深,记忆起来更容易了。

2.尝试创编学苏州话

慢慢的我们会发现,幼儿们能够用苏州话来说一些简单的童谣,在这

个基础

上我们会把一些会念的童谣以歌曲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再次进行创编,幼儿们的兴趣高涨,为了保持幼儿的积极性,我趁热打铁,让幼儿们进行对苏州童谣的表演,幼儿们兴趣高涨。在进行游戏和区域活动的时候,幼儿们都会一边念着创编的童谣,一边进行表演。动手、动脚、动耳、动嘴、动眼、动脑可以使幼儿更有兴趣、更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同时为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如苏州童谣《逗蚂蚁》:"蚂蚁蚂蚁快快来,快点来吃饭,啥个饭,白米饭;啥个菜,炒青菜;啥个筷,毛竹筷;啥个碗,蓝边碗。吃不特,往回搬,嘿哟嘿哟搬得欢。"童谣以丰富的肢体语言展现,配合对答形式,动作与语言相辅相成,使幼儿学得更有味道,表现更投入。

3.一问一答学苏州话

一问一答的童谣对于幼儿们来说不仅容易学,而且幼儿们学习这种结构的童谣兴趣比较高,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童谣时,一定要选择适合幼儿,有趣味性的、情节性,适合于表演的童谣。例如:苏州童谣《比尾巴》,内容是:“啥人尾巴长?猢狲尾巴长。啥人尾巴短?兔子尾巴短。啥人尾巴像扇子?孔雀尾巴像扇子。”幼儿们不仅能用苏州话来说,而且还能做出优美的动作,在这一基础上,还进行了创编“啥人尾巴扁?鸭呖呖尾巴扁。啥人尾巴像把伞?松鼠尾巴像把伞。”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们一边念童谣,一边模仿着动物的样子,收获很大,对于胜浦方言的学习运用也更加灵活了一些。

四、不同平台提升苏州话

1、幼儿们之间的学习

我们在引导幼儿说苏州话的时候,在形式上不应该是单一地仅老师教,幼儿学的过程,而是让幼儿们来发挥主体作用,例如:请一些本地的、苏州话说得标准的小朋友,让他们来做“小老师”,教一些讲得不标准的幼儿,幼儿们之间来进行模仿,进行学习。幼儿都喜欢这种方式,这样的形式下幼儿们更愿意接受,在游戏中也是如此。民间游戏“炒黄豆”中,两个幼儿手拉手念苏州方言童谣:“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斗”。让幼儿之间相互的模仿学习,距离更加接近,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2、家长和幼儿的互动

家长和幼儿的互动不仅仅是在家里说苏州话,我们特意在家长半日活动的时候,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学习了苏州童谣《小囡有礼貌》,让家长一起参与这个活动,一起体验。让家长了解如何来学习苏州话,在来园、离园环节,每天家长都会在进出校门时感受我们的苏州话问好,有许多幼儿家长都会和幼儿一起说“再会”、“明早会”或“隔日会”等等。在教师之间也会使用苏州方言来打招呼,从而增强师师、师生、生生乃至家园之间的情谊。 对于幼儿在家说苏州话起到了一定地积极作用。

3.多媒体的充分利用

利用多媒体,把平时教的童谣录下来,放到家长经常看的微信、班级博客上,这样幼儿们就可以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朗读,幼儿们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对于一些外地的幼儿,我们会嘴对嘴的进行教学,对于其中的一些难点,一句一句的教,直到幼儿念准为止。例如:有一位小朋友,她是外地人,在念胜浦童谣的过程中,我发现她念“你”和“我”的时候,总是发音不准,因此我们就一个字一个字地教,现在她终于把“你”和“我”能够念准了,她自己会念了,也觉得很开心!

从我们开展下来的一系列活动中也可以看出,幼儿们还是非常喜欢的,我们会继续让幼儿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学习,相信幼儿们说苏州话的能力会越来越高。希望我们苏州的方言伴随着幼儿们更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