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过氧化值检测过程中干扰因素的排除策略
王润昊 王玉婷 侯宁
淄博安科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引言
食用油作为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过氧化值是评价食用油氧化酸败程度的重要指标,准确检测过氧化值对于监控食用油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多种干扰因素会影响过氧化值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这些干扰因素若不能得到有效排除,将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无法真实反映食用油的氧化状况。探讨食用油过氧化值检测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排除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干扰因素识别与分析
在食用油过氧化值检测工作里,干扰因素识别与分析是保障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起点。样品前处理环节的干扰因素不容小觑。食用油在生产、储存及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混入一些杂质,如固体颗粒、水分等。这些杂质若未在检测前得到彻底去除,会与检测试剂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某些固体杂质可能具有催化作用,加速油脂的氧化反应,使检测结果偏高;而水分则可能稀释检测试剂,影响反应体系的平衡,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样品提取过程中,溶剂的选择和用量至关重要。不同的食用油成分和特性各异,若选择的溶剂与油脂的相容性不佳,就无法充分溶解目标物质,导致提取不完全。
检测环境对食用油过氧化值检测结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过氧化值检测过程中,涉及多种化学反应,温度的波动会改变反应速率常数,从而影响反应的进行程度。当温度过高时,反应速率加快,可能导致一些副反应的发生,使检测结果不准确;而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减慢,反应可能无法充分进行,同样会影响检测结果。湿度也会对检测产生影响,空气中的水分可能吸附在检测仪器表面或进入检测试剂中,改变试剂的浓度和性质,进而干扰检测信号。光照条件下,食用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极易发生光氧化反应。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的双键在光照作用下会吸收能量,变得活跃,从而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使过氧化值升高。
试剂纯度在食用油过氧化值检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低纯度试剂中往往含有各种杂质,这些杂质可能与检测体系中的物质发生反应。某些杂质可能具有还原性,会与检测试剂中的氧化剂发生反应,消耗氧化剂,从而使检测结果偏低;而另一些杂质可能具有氧化性,会加速食用油的氧化反应,导致检测结果偏高。试剂中的杂质还可能影响检测信号的强度和稳定性,使检测结果出现波动。在检测过程中,试剂与食用油样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检测的产物,如果试剂纯度不高,杂质的存在会干扰这一反应过程,使产物的生成量不准确,进而影响过氧化值的测定。确保试剂的高纯度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前提。
二、针对性排除策略制定
针对样品前处理干扰,优化样品处理方式是关键。在去除油脂中的固体杂质方面,可采用多种过滤方法。使用滤纸进行初步过滤,可去除较大的固体颗粒;对于更细小的杂质,可采用微孔滤膜进行过滤,微孔滤膜的孔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以确保能够有效截留杂质,同时保证油脂能够顺利通过。在样品提取过程中,要根据食用油的种类和特性,精心选择合适的溶剂。不同的食用油含有不同的脂肪酸组成和极性,因此需要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溶剂。对于极性较强的食用油,可选择极性溶剂进行提取;而对于极性较弱的食用油,则可选择非极性溶剂。要严格控制溶剂用量,通过多次实验确定最佳用量,以确保目标物质能够被充分提取,同时避免引入过多的杂质。
为排除检测环境干扰,严格控制检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是必要措施。可以通过安装空调、除湿机等设备,将检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一般来说,温度应保持在恒定的水平,避免大幅波动;湿度应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以减少水分对检测的影响。在检测过程中,应避免光照,可采用遮光设备或在暗室中进行操作。遮光设备可以选择遮光窗帘、遮光罩等,将检测区域与外界光线隔绝。暗室则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确保没有光线能够进入。在暗室中进行操作时,要使用合适的照明设备,如红光灯等,因为红光对食用油的光氧化反应影响较小。
针对试剂纯度干扰,选择高纯度的试剂是基础。在采购试剂时,要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试剂的质量符合检测要求。要对试剂进行质量检验,可通过化学分析、光谱分析等方法,检测试剂的纯度和杂质含量。在使用试剂前,可对试剂进行预处理。对于含有水分的试剂,可采用干燥剂进行干燥处理;对于含有悬浮颗粒的试剂,可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净化。还可以建立试剂的储存和使用管理制度,确保试剂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受污染。试剂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三、策略实施与效果评估
实施上述排除策略后,对检测效果进行全面评估是确保策略有效性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比实施策略前后的检测结果,可以直观地分析干扰因素的排除效果。在实施策略前,检测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波动和偏差,而实施策略后,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应得到显著提高。多次检测同一食用油样品,实施策略前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可能较大,而实施策略后,相对标准偏差应明显减小,说明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得到了改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应有所提高,与标准值或参考值的偏差应减小。
为验证策略的普适性,可对不同来源的食用油样品进行检测。不同来源的食用油在生产工艺、储存条件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其过氧化值检测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因素也可能不同。通过对多种食用油样品进行检测,观察排除策略在不同样品中的效果。如果策略在不同样品中都能有效降低干扰因素的影响,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说明策略具有较好的普适性。还可以对不同批次的同一食用油样品进行检测,考察策略在不同时间点的稳定性。
建立长期的质量监控机制是保障检测过程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定期对检测设备和试剂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精度和试剂的性能符合要求。检测设备的校准可以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使用标准物质对设备进行校准,记录校准结果,并对设备进行调整和修正。试剂的维护包括定期检查试剂的储存条件、有效期等,及时更换过期或变质的试剂。要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检测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通过持续的质量监控和策略优化,不断提高食用油过氧化值检测的水平,为食用油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结语
食用油过氧化值检测过程中干扰因素的排除对于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通过识别和分析干扰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排除策略,并实施有效的效果评估,可有效降低干扰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未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应进一步探索更加高效、准确的干扰因素排除方法,提高食用油过氧化值检测的水平。加强食用油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消费者能够食用到安全、健康的食用油。
参考文献
[1]王丽娜,李晓东,刘玉兰.食用油过氧化值检测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油脂,2018,43(07):123-127.
[2]赵晓燕,孙秀梅,张丽.食用油过氧化值检测中干扰因素的分析与控制[J].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2):245-249.
[3]陈晓红, 周建华, 吴海燕.食用油过氧化值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20,33(0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