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班主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路径探索

作者

周青

鼎城区浦沅实验学校 湖南省 常德市 415106

品德教育乃是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行为习惯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根基所在,处于小学阶段时,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刚开始形成。这个时候,品德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往往会更加持久且深入一些,而班主任在执行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之时,一方面要看重学生的语文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借助语文教学来渗透品德教育。从而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过程当中,班主任既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执行者,也是品德教育的引导者和实践者。

一、班主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入品德教育有益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发展。语文学科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其中包含诸多道德教育方面的素材,是开展品德教育最为合适的载体。班主任在教学时若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便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评判水准及其人际交流水平。而且通过对语言文字加以学习还可塑造学生的情感认识及责任观念,从而为其日后的学习生涯构筑稳固的道德根基,并做到素质教育的真谛。

(二)有助于构建和谐班级氛围

把品德教育注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可以营造出积极向上、团结一心的班级氛围,依靠语文课上潜移默化产生的品德影响,推动学生彼此认识、互相尊重,增进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削减冲突纠纷,巩固班级凝聚力[1]。班主任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以及关爱他人,从而让学生在情感共鸣里塑造良好的同伴关系。这样一种充满人文关怀并且富有情感交流的学习环境,既有助于改善学习成果,又能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和谐温暖的成长空间,进而更好地达成德育与智育相统一。

二、班主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路径探索

(一)通过经典文学作品融入品德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班主任可以借助经典文学作品,使品德教育自然地渗透到课堂之中。经典作品包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与人生道理,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引领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通过精读,讨论,欣赏等方法,老师可带领学生去仔细体会人物形象及情节背后隐藏的品德含义,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社会责任感。并且运用作品中的言语表述,引发学生在品德认知的根基上开展情感体悟同语言表述的结合,达到语文能力与品德素质共同进步的目标,从而推动学生全面而健康地发展。

比如小学语文人教版《读不完的大书》,这篇课文凭借自然界形形色色的事物带领学生领略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妙。班主任在教学时可引领学生思索人与自然的关联,唤起学生重视自然、喜爱生命的情愫,塑造学生守护环境、捍卫生命的意识及责任感,促使学生踏入文本。从文字当中体悟作者的情感与立意。这样既能优化学生的审美水平,又能把热爱自然、关心生命等品德观念静静注入到学生心底,达成语文教学同德育的有机

融合。

(二)语言文字表达中品德教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班主任利用语言文字表述去有机融入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在读和写过程中领会道德观念。语言既是交流工具,也是情感及价值观的传达者。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着重引领学生体会文本蕴含的感情立意。当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则引导学生抒发真实情感,讲述乐观向上的故事。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之中实施了品德方面的引导。通过引导学生把真善美用文字表现出来,唤起学生的道德认同感和情感共振,使得学生在语言操作活动中提升自身的道德意识及其行为自觉性,切实达成语文教学同品德教育相融合。

(三)将品德教育融入课堂讨论与互动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班主任可借助组织课堂探讨,集体互动等形式推动品德教育融入其中。探讨过程中,学生通过倾听,表述,交流懂得敬重他人看法,塑造合作意识与责任担当,从而优化自身道德认知和行为习惯,集体互动会营造出一种融洽,宽容的学习氛围,当学生一起探寻文本含义的时候,就能感受到集体归属感以及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教师有意识地引领学生站在人物行为,故事情节这些方面去考量是非对错[2]。通过互动交流优化品德评判水准,使得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持续增进自身的道德素养,达成语文教学同品德教育相得益彰。

比如小学语文人教版《纸的发明》这篇课文,教学时,老师可安排学生就“蔡伦改进造纸术给人类文明发展带来的意义”展开小组探讨,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当中去感受古人勤奋钻研、勇于革新的精神。班主任还可在讨论期间适时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当怎样传承并弘扬这种精神”,如此一来便能够在集体互动进程中增进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历史使命感。通过此类语文教学活动,不但提升了学生的表达思维能力,而且达成了一种春风化雨般的品德教育效果,进而加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更新观念。

结论:新时代教育环境下,班主任在小学语文教学时融入品德教育,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塑造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渠道。日后要继续探寻更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把品德教育渗透进阅读,写作,交流等各个环节之中,如此才能更好地彰显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特性。班主任也要持续提升自身的德育意识及其教学水准,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期间领悟为人处世之道,进而养成良好的品格与行为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其幸福人生构筑牢靠根基。

参考文献:

[1] 赵丹.班主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路径探索[J].2023(9):5.

[2] 于红伟.班主任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品德教育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