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方案
黄东
身份证号码:632123199411061132
一、引言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现有设施中约 40% 仍执行一级 B 标准,COD、氨氮等指标排放浓度较一级 A 标准高 50%-100% ;另一方面,太湖、巢湖等重点流域实施地方排放标准,总氮、总磷限值较国标严格 30%-50% 。提标改造不仅是达标排放的硬性要求,更是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前提 —— 深度处理后的再生水回用率可提升至 30% 以上,减少新鲜水取用 20% 。数据显示,提标改造后污水处理厂对 COD 的去除率从 85% 提升至 95% ,总磷去除率从 70% 提升至 90% ,但改造投资平均占原造价的 40%-60% ,运行成本增加 0.3-0.5 元 / 吨。在 “双碳” 目标下,研究经济高效的提标改造方案,对平衡环境效益与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标改造的核心目标与技术原则
(一)核心目标
水质指标需实现多级跃升,COD、BOD₅ 、SS 浓度分别控制在 50mg/L 、 10mg/L 、10mg/L 以下,重点流域总氮≤ 10mg/L 、总磷 ≤0.5mg/L 。污泥处置需达到 “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含水率从 80% 降至 60% 以下,病原菌灭活率 299% 。资源回收潜力挖掘方面,再生水回用率 220% ,沼气收集利用率 ≥80% ,实现 “污水变资源” 的转型。
(二)技术原则
遵循 “因地制宜、经济可行” 原则,优先通过现有工艺优化实现达标,需新增单元时采用模块化设计,建设周期控制在 6 个月以内。坚持 “节能低碳” 导向,深度处理单元电耗控制在 0.15kW⋅h/Ω 吨以下,污泥厌氧消化产沼量 ⋅150m3/ 吨 VS。技术协同性要求高,前端生物处理与后端深度处理的去除效率需匹配,如生物脱氮效率不足 70% 时,需强化碳源投加而非单纯依赖深度处理。
三、提标改造的关键技术路径
(一)水质深度净化工艺
针对有机物与悬浮物,采用 “混凝沉淀 + 过滤” 组合工艺,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控制在 20-30mg/L ,滤池选用 V 型滤池或膜过滤,SS 去除率提升至 95% 以上。脱氮除磷强化是重点,生物处理阶段采用 A²/O+MBR 工艺,通过增加缺氧区容积(HRT≥2 小时)提升总氮去除;化学除磷在沉淀池投加铁盐,总磷浓度可降至 0.3mg/L 以下。难降解污染物处理采用高级氧化技术,臭氧氧化(投加量 5-10mg/L )可使 COD去除率再提升 10% ,适合工业废水占比高的污水处理厂。
(二)污泥处置升级技术
脱水环节采用 “板框压滤 + 石灰调理”,污泥含水率从 80% 降至 60% ,运输量减少 50% ;厌氧消化工艺优化,通过温控(35±1℃)与搅拌强化,挥发性固体(VS)去除率提升至 60% ,沼气产量增加 20% 。资源化利用方面,脱水污泥可用于生产生物炭(固定碳含量 ≥60% )或协同焚烧发电(热值≥ 12MJ/kg) ,实现污泥无害化与能源回收双赢。
(三)再生水回用系统构建
根据回用场景(市政杂用、工业冷却等)分质处理,市政杂用采用 “过滤 + 消毒”工艺,浊度≤1NTU;工业回用增加反渗透单元,脱盐率 298% 。输配系统采用双管网设计,与自来水网物理隔离,再生水管道采用不同颜色标识,避免误接误用。
四、提标改造实施中的关键问题
(一)工艺协同与稳定性不足
现有工艺与新增单元匹配度低,如传统活性污泥法后直接衔接膜过滤,会导致膜污染速率增加 30% ,清洗周期缩短至 7 天。水质波动适应性差,进水 COD 浓度波动超过 ±20% 时,深度处理单元出水达标率下降至 70% 以下,需频繁调整药剂投加量。
(二)成本控制压力显著
提标改造投资大,膜工艺单位造价达 1500-2000 元 / 吨,是传统工艺的 2-3 倍;运行成本增加明显,深度处理阶段药剂与能耗成本占比超 60% ,部分水厂因此降低运行负荷,导致达标率波动。
(三)运维管理难度增加
新增设备运维要求高,膜组件需定期清洗(每周 1-2 次),操作不当会使使用寿命缩短至 3 年以下;自动化程度不足,约 50% 的改造项目仍依赖人工调整参数,出水水质稳定性受人为因素影响大。
五、提标改造方案的优化措施
(一)强化工艺协同设计
采用 “诊断 - 优化 - 升级” 三步法,先通过 DO、MLSS 等参数优化提升现有工艺效率,如将曝气池 DO 控制在 2-3mg/L ,生物脱氮效率可提升 15‰ 新增单元与原有系统无缝衔接,如在二沉池后增设深度处理模块,水力停留时间匹配度控制在 ±10% 以内。开发智能调控系统,根据进水水质实时调整药剂投加量与曝气强度,出水达标率稳定在 95% 以上。
(二)实施成本优化策略
分阶段改造降低初期投资,优先完成核心指标(如总磷、总氮)改造,其余指标 1-2年内分步实施;采用 EPC+O 模式,通过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降低全周期成本,较传统模式节省 10%-15% 。能源梯级利用,将沼气发电用于厂内用电(满足 30% 需求),余热回收用于污泥加热,综合能耗降低 20% 。
(三)提升运维管理水平
开展运维人员专项培训,重点掌握膜清洗、药剂投加等关键操作,考核通过率达100% ;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台账,膜组件、泵机等关键设备的预防性维护率达90% 。推行数字化运维,安装在线监测仪表(COD、氨氮等),数据每 5 分钟传输一次,异常情况预警响应时间 ≤30 分钟。
六、结论
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是水环境治理的必然要求,需通过水质深度净化、污泥处置升级与再生水回用系统的协同建设,实现出水达标与资源回收双重目标。针对工艺协同不足、成本压力大等问题,需强化系统设计、优化成本结构、提升运维能力。未来,随着低碳技术与智慧运维的融合,提标改造将向 “高效、低耗、循环” 方向发展,为城市水生态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骆晨光. 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方案比选及成本管理路径分析[J]. 工程技术研究,2021,6(6):194-195. DOI:10.3969/j.issn.1671-3818.2021.06.090.
[2] 李艳春. 30 万 m3/d 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扩建工程方案探讨[J]. 价值工程,2017,36(7):122-123.
[3] 李艳,霍学军,谭明. 宁夏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J]. 宁夏工程技术,2018,17(3):278-281. DOI:10.3969/j.issn.1671-7244.2018.0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