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融人学生美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金梅
绿园区教师进修学校 吉林 长春 130000
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阶段。音乐教学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成为初中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从而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一、立足感情投入,感知音乐的美好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其自身的情感投入对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知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应该在音乐教学中全身心地投入,用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激情感染学生。例如,在教授一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先通过生动的语言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情感内涵,然后以饱满的热情演唱歌曲,让学生从教师的演唱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传递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更加深入地感知音乐的美好。
音乐与生活息息相关,将音乐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知音乐的美好[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如街头巷尾的流行音乐、商场里的背景音乐等,让学生感受音乐在不同场合中的作用和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如反映校园生活的歌曲、描绘家乡风光的音乐等,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感知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二、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审美教育
初中音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如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丰富的和声等,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2]。在讲解音乐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音乐元素在作品中的运用和表现。例如,在讲解节奏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鲜明节奏特点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聆听、模仿等方式感受节奏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审美能力。
为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加强审美教育,教师应该引入多样化的音乐作品。除了教材中的作品外,还可以选择不同风格、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世界音乐等。通过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音乐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多元的音乐审美观念。例如,在介绍民族音乐时,可以引入不同民族的代表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各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资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音频、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可以播放相关的音乐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魅力;在讲解音乐历史和文化时,可以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和内涵。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在线音乐课程、音乐论坛等,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获取音乐知识和信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素养。
三、创新教学方法,体验音乐之美
游戏化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音乐之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音乐相关的游戏,如音乐接龙、节奏模仿、听音辨曲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元素,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例如,在音乐接龙游戏中,教师先播放一段音乐,然后让学生依次接龙,用相同的节奏或旋律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
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体验音乐之美[3]。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共同完成音乐学习任务,如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等。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提高音乐水平。例如,在音乐创作小组中,学生可以分工合作,有的负责作曲,有的负责填词,有的负责演唱,共同完成一首音乐作品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审美素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与音乐相关的项目式学习,如音乐剧表演、音乐主题研究等。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规划、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音乐剧表演项目中,学生需要选择音乐剧剧本、进行角色分配、排练表演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音乐表演能力,还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
四、组织音乐鉴赏,渗透美育思想
为了确保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应该制定系统的音乐鉴赏计划。计划应该包括鉴赏的目标、内容、方法、时间安排等方面。在鉴赏目标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合理的鉴赏目标,如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情感体验能力等。在鉴赏内容方面,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和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涵盖不同的风格、时期和地域。在鉴赏方法方面,要采用多种鉴赏方法,如聆听法、分析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在时间安排方面,要合理安排音乐鉴赏课程的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鉴赏和学习。另外,开展音乐鉴赏讨论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讨论活动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倾听他人的观点,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这首音乐作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认为这首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哪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
五、结语
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学生美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通过立足感情投入、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和组织音乐鉴赏等有效方法,可以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更好地感知音乐的美好,加强审美教育,体验音乐之美,渗透美育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继续关注美育教育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边颖.美育在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中的渗透路径[J].天津教育,2024,(30):137-139.
[2] 许雅 群. 初中 音乐 教学 中学 生审 美能 力的 培养 路径 分析 [J]. 华夏 教师,2024,(27):28-30.
[3]胡乃云.审美教育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实施路径[J].教育艺术,2024,(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