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品德养成教育实践
杨雪晴
阜阳市颍州区复兴路幼儿园 236000
引言: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幼儿阶段开展品德养成教育至关重要,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其中,能以生动鲜活的方式让幼儿接触优秀文化,激发情感共鸣,对其价值观形成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下面探讨相关实践路径。
1. 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1.1 红色文化资源内涵
红色文化资源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革命精神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各类资源的总和。它涵盖了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物质层面包括革命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红色文物等,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例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旧址,那简陋的房屋、崎岖的山路,都承载着当年红军艰苦奋斗的记忆。非物质层面则包含革命精神、红色歌谣、革命故事等。像长征精神,它体现了红军战士坚韧不拔、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伟大品质;红色歌谣如《东方红》,用质朴的歌词唱出了人民对共产党的热爱和拥护,这些都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内涵部分。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对幼儿品德养成的价值
红色文化资源对幼儿品德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幼儿时期是品德形成的关键阶段,红色文化资源能够为其提供积极的价值导向。红色文化中的英雄事迹,如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故事,能让幼儿感受到英雄的勇敢和坚定,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正义的种子。红色文化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怀,像无数革命先辈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有助于激发幼儿对国家的热爱之情。红色文化所倡导的集体主义精神,例如在战争年代战士们互相协作、共同战斗的事迹,能让幼儿懂得团结的重要性。同时,红色文化中的艰苦奋斗精神,如延安时期军民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的故事,能够教导幼儿珍惜粮食、热爱劳动,从而在幼儿品德养成方面发挥着独特而积极的作用。
2. 幼儿品德养成教育现状
2.1 现存问题
当前幼儿品德养成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部分教育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品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例如,一些幼儿园的品德教育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礼貌用语教学上,没有深入挖掘品德教育的内涵。在教育方法上,存在着说教式的教育倾向。教师往往是单向地向幼儿灌输品德规范,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引起幼儿的共鸣。像有些品德课只是老师不停地讲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幼儿只能被动地接受。此外,家庭与幼儿园在品德教育上的衔接不够紧密。家庭和幼儿园可能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家庭中的品德教育可能缺乏系统性,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又难以在家庭中得到延续,这对幼儿品德养成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2.2 引入红色文化资源的必要性
引入红色文化资源对于改善幼儿品德养成教育现状是非常必要的。红色文化资源能够丰富幼儿品德养成教育的内容。它涵盖了丰富的历史故事、英雄事迹等,能够为幼儿品德教育提供更多生动、具体的素材,改变现有教育内容相对单一的局面。从教育方法的角度来看,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为幼儿品德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方式。以红色故事为例,可以通过讲述、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参与其中,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克服说教式教育的弊端。在家庭与幼儿园的衔接方面,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可以围绕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教育活动,这样就能够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上达成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品德的养成。
3. 基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实践策略
3.1 课程设计与实施
在课程设计与实施方面,要将红色文化资源充分融入到幼儿课程体系中。首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分层设计。对于小班幼儿,可以从简单的红色儿歌、红色小物件入手。例如,教幼儿唱《闪闪的红星》,让幼儿认识红军帽等小物件,通过直观的感受激发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兴趣。中班幼儿则可以开始接触一些简单的红色故事,如《小英雄雨来》,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的品德内涵,如勇敢、机智等。对于大班幼儿,可以开展更深入的主题课程,如“红色之旅”,让幼儿了解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从历史中汲取品德滋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情境,如模拟红军长征的场景,让幼儿亲身体验革命先辈的艰辛;也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游戏中,如玩“红军打敌人”的游戏,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红色文化知识和品德规范。
3.2 活动开展形式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品德养成教育的活动开展形式应多样化。一方面,可以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例如举办红色文化节,在节日期间,组织幼儿参观红色纪念馆、观看红色电影、开展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参观红色纪念馆时,幼儿可以近距离观看革命文物,直观地了解革命历史,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观看红色电影如《小兵张嘎》,能够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情节让幼儿感受到小英雄的优秀品质。红色故事演讲比赛则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红色故事中的品德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可以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活动。如在美工区,引导幼儿制作红色文化主题的手工艺品,像绘制五星红旗、制作红军战士的纸偶等;在音乐区,让幼儿学习更多的红色歌曲,并进行合唱表演;在角色扮演区,幼儿可以模拟红色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这有助于幼儿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红色文化中的品德要求。
3.3 家园合作模式
构建良好的家园合作模式对于基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幼儿品德养成教育至关重要。在家庭方面,家长要积极参与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家长可以利用家庭聚会、休闲时间等给幼儿讲述红色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家族中的革命先辈事迹,也可以是从书上、网络上搜集来的经典红色故事。家长还可以带幼儿参观当地的红色文化遗址,让幼儿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氛围。例如,家长带幼儿参观当地的烈士纪念馆,在参观过程中为幼儿讲解烈士的英勇事迹,激发幼儿的崇敬之情。在幼儿园方面,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与协作。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红色文化亲子活动,如红色文化亲子运动会,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运动项目中,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在活动中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让幼儿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幼儿园还可以为家长提供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如红色故事书、红色歌曲集等,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从而形成家庭与幼儿园在红色文化资源教育方面的良性互动,共同促进幼儿品德的养成。
结束语:基于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品德养成教育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需不断优化教育方法,拓展资源利用途径,持续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为幼儿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让红色基因在新一代中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徐蓓蓓.培养文明行为习惯 让幼儿幸福成长[J].小幼儿(下旬刊),2021(10):83.
[2]易冰.注重习惯养成 助力幼儿幸福成长[J].小幼儿(下旬刊),2021(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