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自律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郑慧杰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明德小学
引言
自律能力是个体发展、成长并顺利适应社会的必备因素,在小学阶段培养自律能力,可锻造学生自主学习与生活的意识与能力,助力学生成长为健全个体,并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班主任作为重要角色,应基于以生为本的原则探索自律能力的培养策略并实施于班级管理,让学生顺利养成自律能力。
一、以生为本视域下小学班级管理中自律能力的培养原则
(一)主体性
以生为本下的自律能力培养应适应学生的现状与能力基础,学生具备品德意识,将品德转化为个人信念,才能意识到自律的重要性。应将学生作为活动主体,让学生主动自愿参与到自律导向的活动中,形成学生的自律需求,并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满足需求[1]。
(二)针对性
以生为本下的自律能力培养不能泛泛而谈,应有具体素材支持,适应学生的形象化思维特征。学生可在榜样、文化素材等多元化的资源支持下,主动感知自律、理解自律、尝试自律,并逐步养成自律能力。
二、以生为本视域下小学班级管理中自律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自律需求,形成自律认识
若要培养学生自律能力,首先应激发自律需求。根据现有成果,“正确认知自我”是个体健康发展的基础,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可使得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与情绪。学生学会自我尊重,方可增强评价个人价值。道德品质养成的基础在于自尊,小学生的自我认知主要来自于父母、教师等成人,若能为学生给予鼓励,学生则能正面回应。可见,在班级管理中应给予学生尊重与宽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尊重自己,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律需求[2]。
例如,班主任每月进行一次“别人眼里的自己”主题活动,让学生得知同伴与教师眼中的自己;同时引出“自我评价”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评“减缺增优”。有一位学生在自我评语中提到:个人成绩起伏不定,学习态度也不甚理想;在家里也只爱看电视,连续看2 个小时的电视司空见惯;当眼睛疲劳时,就想要出去走走。不难看出,学生在自我评语中能够意识到个人的不足,也想要在学习生活中善待自己。接下来,班主任可发起“夸一夸自己”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我赏识找到更多的长处,增强学生的自我暗示,激发学生的进步动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律需求。
(二)重视榜样效应,建立自律意识
班主任的职业特征复杂多样,同时承载了知识传授、孩子教育、纪律监督、集体活动组织等多方面的职责,还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也守护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生向师性明显,行为举止的养成深受成人影响。教师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养成中扮演关键角色。换言之,班主任扮演了学生的榜样角色,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的举动。若班主任能够以身作则、做到自律,自然有助于学生品质的养成[3]。
例如,班主任设计、开展学习活动时,自己也要参与其中,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班主任与学生同台演出,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深刻认识自己朝夕相处的教师,并体会教师身上的自律品质,潜移默化中建立自律品质。思想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只有思想的支持,才能助力品质的养成。班主任可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自律品质,体现榜样效应。榜样未必局限于班主任乃至成人,学生自身也可成为榜样。班主任可定期发起“自律标兵”评比,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选举自律小达人,让获评者成为本班其他学生的榜样;班主任还可将获评者提报到学校,参与校级乃至更高层次的自律评比,增强学生榜样效应,也让更多学生立志养成自律。另外,可充分发挥班干部力量,让学生自主选出班干部并作为班级管理的榜样。班主任可提供评比建议,以自身形象带动评价,也让榜样效应更明显。
(三)依托文化陶冶,健全自律能力
中华自古就是自律之邦,自律已经深刻融入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培养学生自律能力时,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作用,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因素并开展德育活动,例如诵读古典资源,营造优质自律环境,让学生陶冶心性并养成自律意识。同时,可塑造自律文化环境,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自律的魅力与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自律能力。
例如,《德育启蒙》《三字经》《弟子规》等作品反映了学童生活规范,是指导孩子语言与行为习惯的优质素材。班主任可在语文自读课、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发起诵读,让学生通过诵读品味古圣先贤的谆谆教诲并了解传统文化。同时,在每周固定时间让学生背诵经典名段并思索本周的言行,深刻感染启迪学生。环境时时刻刻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建设自律气息的环境,有助于自律能力的培养。班主任可通过“诵读明星风采”“图书角”创设环境,由学生自主确定内容,让环境的创设服务于学生自律的发展。另外,还可通过“读书活动”等方式延伸环境。班主任可开发经典诵读课、德育课等不同形式的课程并引出德育活动、读书评比活动,每周评选德育之星与读书之星。学生不仅获得语言文字以及优秀品质的熏陶,还可强化自律意识,让自律能力更全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教育活动不再局限于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自律能力的培养则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自律导向的班级管理活动,可让学生具备积极的道德能力与品质,使其意识到自律的重要性,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自律,理解自律内涵并将自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面提升个人品质与修养并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自律能力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需要班主任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探索实施策略,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让自律能力始终陪伴学生。
参考文献:
[1]韦英哲, 张家瑜. 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裕源小学:家校协同提升小学生自律能力[J].广东教育(综合版), 2024, (02): 23-24.
[2]马云峰. 关于小学中高年段学生自律培养的策略[J]. 新课程, 2021, (19): 23.
[3]楼萍萍. 浅谈小学高段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J]. 家庭生活指南, 2019, (05):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