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

邓爱军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明月镇中心学校 412215

一、引言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美育作为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提升审美能力与创造力发挥着关键作用。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载体,能够通过旋律、节奏与歌词的融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其艺术感知与表达能力。然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教育资源分配等因素的制约,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严重滞后,其中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尤为凸显。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部分偏远农村地区小学音乐教师专业达标率不足 30% ,极大限制了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深入探究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并构建科学有效的支持体系,不仅关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提升,更是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困境

(一)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受地理位置偏远、薪资待遇不具竞争力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在吸引专业音乐人才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以某省山区农村小学为例,近五年新入职的音乐教师中,仅有 2 名毕业于专业音乐院校,其余均为非音乐专业教师转岗或兼职。这些教师大多仅接受过短期的音乐教学培训,在音乐理论知识储备、声乐演唱技巧、乐器演奏能力以及音乐教学法运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专业素养的不足,直接导致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二)职业发展空间受限

农村小学规模普遍较小,音乐学科在学校教学体系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这使得音乐教师获得的职业发展机会极为有限。与城市小学相比,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每年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的平均次数不足1 次,而城市小学音乐教师可达 4-5 次。此外,在职称评定方面,农村小学职称评定名额紧张,竞争异常激烈。以某县农村小学为例,音乐教师职称晋升名额每年仅1-2 个,而符合条件的申报教师多达10 余人。由于缺乏足够的职业发展机会,农村小学音乐教师难以接触到前沿的音乐教育理念与创新的教学方法,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教学状态,专业能力提升缓慢,工作积极性与职业归属感逐渐降低。

(三)教学资源匮乏

音乐教学对教学资源的依赖性较强,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开展高质量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但在农村小学,教学资源匮乏问题普遍存在。一方面,学校资金短缺,难以购置钢琴、古筝等价格较高的乐器,仅能配备少量的口琴、竖笛等简易乐器,且这些乐器因长期使用出现老化、损坏等问题,无法及时维修或更换。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学校网络宽带较低,难以流畅播放高清音乐教学视频、音频资源。据统计,约 60%的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反映,因缺乏多媒体教学资源,无法开展音乐欣赏、音乐创编等课程教学,严重制约了音乐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三、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构建策略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制定并落实一系列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优惠政策。首先,大幅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薪资待遇,设立专项津贴,确保其收入水平不低于同地区城市小学音乐教师,并为长期扎根农村音乐教育的教师提供额外奖励。其次,在职称评定方面,适当增加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职称评定名额,降低评审门槛,简化评审流程,将音乐教师的教学实践成果、学生艺术素养提升情况等纳入评审指标体系。例如,某省实施的“乡村教师职称评审倾斜政策”,使得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职称晋升通过率提高了 30% ,有效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此外,还应改善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建设教师周转宿舍,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增强其职业吸引力与归属感。师范院校应积极响应农村音乐教育发展需求,优化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除开设传统的音乐理论、声乐、器乐等课程外,增设农村音乐教育专题课程,如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分析、农村音乐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培养学生服务农村音乐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同时,加强与农村小学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安排学生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熟悉农村音乐教学环境与学生特点,为未来从事农村音乐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构建省、市、县、校四级联动的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在职培训体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线上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地方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开设音乐教育网络课程,定期推送音乐教学案例、专家讲座视频等学习资源,方便教师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线下定期组织集中培训活动,邀请音乐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优秀音乐教师进行现场授课与指导。同时,开展“送教下乡”“名师工作坊”等活动,让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有机会与名师面对面交流学习,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此外,鼓励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参加国内外音乐教育学术会议、研修班等活动,拓宽教师的专业视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政府应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纳入财政重点支持领域,逐年增加专项资金投入,用于购置乐器、音响设备、音乐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赠、资助等方式支持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设立农村音乐教育发展基金,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例如,某慈善基金会开展的“乡村音乐教室”公益项目,已为全国 500 余所农村小学捐赠了钢琴、合唱台等教学设备,有效改善了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条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区域内乃至全国性的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平台应整合优质的音乐教学课件、教案、微课视频、音乐素材库等资源,按照年级、教学内容等进行分类整理,方便教师快速检索与下载。同时,设立教师交流社区,鼓励音乐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上传原创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四、结论

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困境是制约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其解决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社会等多方协同发力。通过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多元的培训体系、高效的资源整合体系以及合理的工作安排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改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条件,推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应持续关注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支持体系,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让每一位农村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音乐教育,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蔡雪晴.“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4.DOI:10.27036/d.cnki.ggxsu.2024.001184.

[2]罗宇佳,孙首琳.大理州巍山县五印乡青树营小学音乐教育现状[J].中国民族博览,2024,(04):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