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化策略
施金柱
福建省平潭城关中学 350400
“双减”政策对课堂教学提出“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提质量”新要求,并且在 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强调了“推进大单元教学”的教学模式。而该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要求教师需做好对知识内容的整合,从整体的角度上开展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在大单元整体教学中加深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概念界定
(一)“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是指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的工作思路一是减少作业量。校内严格控制作业量和时间,提升作业质量,杜绝重复性训练;二是规范校外培训。全面遏制学科类校外培训,防止资本过多干预和控制教育,维护教育公平。
(二)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打破传统单课时教学,对教材单元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种结构化、递进式教学的整体教学方式。其特征主要有:(1)整体性。以单元主题为统摄,综合教学目标、内容、评价,摒弃知识的碎片化教学。(2)情境性。通过建构真实或模拟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建构知识。(3)递进性。通过设计具有逻辑关联的学习任务链,使认知实现从浅层到深层的递进式上升。
二、“双减”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优化策略案例分析
(一)“三维六步”实施框架
本研究选择了2024 统编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单元“生活在法治社会”来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该单元整体教学目的、内容、评价这三个维度进行教学步骤阐述,具体如表1 所示,

(二)教学实践案例呈现
1.目标重构:构建素养导向的三级目标体系
为了“减负提质”,德育教师可以将“生活在法治社会”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对其教学目标进行重构。遵照《中国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遵纪守法”这一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单元整体目标的划分,确立“知道—学会—创造”的层次目标要求。知道目标是指对法治概念有清晰正确的理解和认知,让学生能通过语言阐释法治的含义及意义;学会目标侧重于教会学生法律冲突现象背后的价值判断,形成合理的选择及做出价值判断的能力;创造目标以法治社会生活创行的实践行动为目标,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行动能力。在具体操作上,德育教师可以开展“我来当一回法治观察员”、“我的法律关系网”的项目情境,根据单元整体目标的要求,达成“知道—学会—创造”的具体层次目标。基础目标通过“知觉—理解—学习”阶段,引导学生梳理身边的人和自己之间的法律关系,掌握公民应遵守的法律责任;发展目标通过“价值判断—法律冲突”进行知识的运用,有效学会正确判断合法行为;创造目标通过“学思行”阶段进行实践巩固,通过“生活中的法律知识”的实例进行探究,学生运用对法律认知的思考和分析判断,选择具有正确的法律价值取向。
2.内容整合:创设真实连贯的任务情境链
德育教师可在课程逻辑内打破教材的课时限制,以逻辑思维为线索将单元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形成合理的逻辑顺序。例如,德育教师可以创设主题情境“法律知识养成记”,将原本需要3 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两个教学模块,形成递进式的教学单元。模块一为“认识法律”,将“法律为我们护航”和“走进民法典”两个课时内容进行整合,在“法律溯源”活动中引导学生梳理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并将“走进民法典”这个课时内容进行整合,创设“民法典故事会”,让学生结合“人身权、财产权”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模块二为“践行法律”,重点教学“法不可违”和“犯罪与刑法”两个内容,并开展“严于律己实践周”项目性学习。这不仅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系统认知和理解把握,全面地了解教学内容。
3.评价创新:实施嵌入式的多元过程评价
“双减”中明确提出“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的教学评价方式。对此,本研究中“生活在法治社会”单元的课堂教学内容评价模式上,德育教师可以摒弃以往单一的纸质测验评价方式,而选择多元化的评价形式。例如,德育教师可以开发“看见生活中的法治行为积分银行”的过程性评价标准,涵盖掌握法律知识 20 分、践行法治行为30 分、宣传法律知识10 分、规劝违法行为25 分等,以激励学生成为合格的“小法官”,自身在遵守法律的同时鼓励他人遵纪守法。同时,德育教师可以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中开辟积分兑换专栏,每次完后好对应项任务,可兑换积分,法律币奖章也属于奖励性积分,教师可以根据各学生的作业成绩与积分,设置等级勋章,优秀的赠送“红星勋章”,合格的赠送“黄星勋章”。学生自愿领取积分兑换的勋章,兑换成功后,由学生贴在展示牌上。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保证知识学习的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通过单元整体教学能够让教学目标更易得到实现,同时也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具连接性,减少“碎片化”式教学内容的吸入,而且也能够实施嵌入式的多元化教学评价,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具高效性。本研究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生活在法治社会”单元为例,来进行了实证案例分析,表明了该学科单元整体教学中通过“目标-内容-评价”三维度六步骤的优化模式,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因此,希望本研究能够为该学科单元整体教学工作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思路,促进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育新.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人生与伴侣,2025,(08):76-78.
[2]范开道.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整体教学探索——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为例[J].家长,2024,(33):49-51.
[3]王有平.单元整体教学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以“共筑生命家园”为例[J].新课程,2024,(26):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