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教育师范生智慧教育素养的内涵建构与评价体系研究

作者

赵悉丞

成都大学

摘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小学教育师范生智慧教育素养关乎未来基础教育质量。本摘要聚焦其内涵建构与评价体系,从三大核心层面展开。其一,深入剖析智慧教育素养内涵,涵盖数字技术运用、创新教学思维及个性化教育理念融合;其二,构建多维评价体系,以专业标准为基,融合动态与静态评估,搭建智慧教育素养发展框架;其三,提出素养提升路径,通过课程改革、实践平台搭建及教师引导,助力师范生成长。此研究为培育适应时代需求的小学教育人才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关键词:小学教育师范生;智慧教育素养;内涵建构;评价体系

引言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智慧教育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起点,其教育质量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小学教育师范生作为未来小学教师的储备力量,他们的智慧教育素养直接影响着智慧教育在小学阶段的落地与实施效果。然而,当前对于小学教育师范生智慧教育素养的研究尚存在不足,内涵界定模糊,评价体系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小学教育师范生智慧教育素养的内涵建构与评价体系,对于提升小学教育质量、推动智慧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教育师范生智慧教育素养的内涵建构

1.1 数字技术运用素养

在智慧教育时代,数字技术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小学教育师范生的数字技术运用素养,不仅体现在熟练操作常见的教学软件、硬件设备,如智能白板、在线教学平台等,更在于能够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教学环节。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创新教学思维素养

创新教学思维素养是小学教育师范生智慧教育素养的核心要素。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智慧教育时代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师范生需突破固有思维定式,树立创新教学理念。一方面,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结合时代发展与学生实际,将前沿知识、生活实例融入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与趣味性。此外,创新教学思维还体现在对教学评价的创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考试成绩评价,而是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发展潜力。创新教学思维素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小学教育师范生智慧教育素养评价体系构建

2.1 基于专业标准的评价指标确定

专业标准是构建小学教育师范生智慧教育素养评价体系的重要依据。参考国家相关教育政策、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以及智慧教育的发展要求,确定涵盖知识、技能、态度等多个维度的评价指标。在知识维度,考察师范生对智慧教育理论、数字技术原理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技能维度,评估其数字技术操作能力、创新教学实施能力等;在态度维度,关注其对智慧教育的认同度、创新意识与个性化教育理念的践行意愿。通过明确、具体的评价指标,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专业性,为全面、准确评价师范生智慧教育素养提供支撑。

2.2 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小学教育师范生智慧教育素养的发展情况。构建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客观、准确地评价师范生的素养水平。静态评价主要针对师范生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通过考试、作业、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可在学习阶段的特定时间节点开展,用于检验师范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动态评价则关注师范生素养的发展过程,通过课堂观察、教学实践跟踪、成长档案记录等方式,持续收集师范生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数据,分析其素养的发展趋势与变化情况。两者相互补充,为师范生提供全面、系统的评价反馈,促进其不断改进与提升。

2.3 智慧教育素养发展框架搭建

基于评价指标与评价方式,搭建小学教育师范生智慧教育素养发展框架。该框架以师范生的学习阶段为时间轴,明确不同阶段应达到的素养水平与发展目标。例如,在入学初期,重点培养师范生的数字技术基础能力与对智慧教育的认知;在学习中期,加强创新教学思维与个性化教育理念的培养,并提升其教学实践能力;在毕业前夕,注重综合素养的整合与应用,使其能够适应未来小学智慧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搭建发展框架,为师范生的智慧教育素养发展提供清晰的路径指引,也为教育培养单位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提供参考。

三、小学教育师范生智慧教育素养的提升路径

3.1 智慧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是培养小学教育师范生智慧教育素养的重要载体。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融入智慧教育相关内容。一方面,增设智慧教育理论课程,如智慧教育导论、教育技术前沿等,帮助师范生深入了解智慧教育的内涵、发展趋势与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优化实践课程设置,增加数字技术实践、创新教学设计等实践环节,让师范生在实践中提升数字技术运用能力与创新教学能力。此外,注重课程之间的融合与衔接,打破学科壁垒,将智慧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使师范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与掌握智慧教育相关知识与技能。

3.2 实践平台搭建与运用

实践是提升小学教育师范生智慧教育素养的关键环节。搭建多样化的实践平台,为师范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校内可建设智慧教育实验室,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与软件,模拟真实的智慧教育教学场景,让师范生进行教学演练与实践操作。校外与小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教育实习、见习活动,使师范生能够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积累教学经验。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实践活动,如在线教学观摩、虚拟教研等,拓宽师范生的实践渠道,促进其与同行的交流与学习。

3.3 教师引导与支持

教师在小学教育师范生智慧教育素养提升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与支持作用。教师自身需具备较高的智慧教育素养,能够为师范生树立榜样,并将智慧教育理念与方法融入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师范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与建议,帮助师范生解决学习与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鼓励师范生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创新活动,为其提供资源与平台支持,激发师范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潜力。

四、结语

小学教育师范生智慧教育素养的内涵建构与评价体系研究是顺应教育数字化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其内涵的深入剖析,明确了数字技术运用、创新教学思维与个性化教育理念等核心素养要素;构建的多维评价体系,为科学评估师范生素养提供了有效工具;提出的提升路径,为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育人才指明了方向。然而,智慧教育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小学教育师范生智慧教育素养的研究也需持续深入。未来,应进一步关注新兴技术对智慧教育的影响,不断完善内涵建构与评价体系,优化提升路径,以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小学教育人才,推动基础教育智慧化发展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谢玥娜.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学会教学”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23.

[2]张幽桐.师范生社会-情感教育能力培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2.

[3]魏赛亚.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信息素养测评工具的开发与验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