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备-教-学-评”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型构建
刘小红
福建省石狮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362700
引言: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更要求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是他们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如“教”与“学”脱节、学生参与度不高、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并研究了“备-教-学-评”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型。该模型旨在通过紧密衔接备课、教学、学习和评价四个环节,形成完整的教学闭环,以实现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全面发展。
一、模型构建的理论依据
“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型的构建,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合素养理论以及过程性评价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建构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问题的探究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度理解。而综合素养理论强调,语文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要注重其综合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积累语言经验,提升语言应用能力。过程性评价理论则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应当贯穿始终,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通过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二、模型的构成与实施策略
“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型的核心在于四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即备课、教学、学习和评价。在备课环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特别是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特点,通过选择富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的参与感。教学环节是模型的核心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具体来说,教师应通过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式,创造生动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在互动和探讨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此外,教师还应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渗透,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体验情感、感悟人生,激发其情感共鸣。学习环节则是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课堂讨论、演讲展示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并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环节是模型的收尾部分,也是模型不可或缺的环节。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一环节,教师应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通过过程性评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并为其提供改进的建议;而结果性评价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阅读理解、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进步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
行改进。
三、问题式教学与一体化教学的融合
在实际教学中,问题式教学与“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型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问题式教学强调通过设置与学生生活和兴趣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讨论、合作,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开放性问题,如“你觉得故事中的主人公做了哪些事情值得我们学习?”通过这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主人公的行为,并在讨论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接受信息的对象,更是主动思考和探究的主体,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理解和思维分析能力。
四、案例分析与效果评估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备-教-学-评”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型,教师能够明显感受到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参与感显著提升。以某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为例,在实施该模型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加主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在课后评价中,学生普遍反映,问题式教学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再单纯依赖教师讲解,而是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在教师的反馈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此外,家长也反馈称,学生在课外的阅读兴趣增加了,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家庭读书活动,并能在与家人讨论时清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五、结语
“备-教-学-评”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更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完善这一模型的实施策略,通过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其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教育服务。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未来这一模型还可以与智能化学习工具、在线平台等结合,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陈涵.浅析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 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上).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春城小学;,2024:192-194.DOI:10.26914/c.cnkihy.2024.064330.
[2]吕毓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材料的选取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 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上).上海市第六师范学校附属小学;,2024:315-316.DOI:10.26914/c.cnkihy.2024.064383.
[3]王玮.小学语文写话教学策略探析[N].山西科技报,2024-12-30(A15).
[4]朱有伟.小学语文与博物馆教育的融合实践策略[J].教育界,2024,(36):5-7.
【本文为 2023 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区域化推进备、教、学、评一体化教研机制创新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MJYKT2023-005)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