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安全生产管理转型路径研究

作者

李翰文

福州市精益创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福建 福州 350009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挑战与应对策略。随着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通过解构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渗透性、要素重构性与风险异化性特征,揭示其对安全管理范式的影响,并提出“技术-管理’双向适配框架”。

【关键字】新质安全生产力;新质安全生产管理;人工智能

0 引言

全球产业竞争已进入新质生产力主导阶段。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再次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7月21日中国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安全管理现代化,要求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阐明了新质安全生产管理的现代化要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安全生产管理发生深刻变革。深入研究其背景下安全生产管理的转型路径,对保障生产安全、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1新质生产力迭代

新质安全生产力决定新质安全管理的变化。全球化技术竞合加速新科技革命进程,驱动安全管理在理念(从经验导向到数据驱动)、对象(从物理实体到数字孪生)、工具(从人工巡检到智能决策)等维度发生系统性变革。形成和发展新质安全生产管理,关键在于转变的思想准备,为满足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要着力改造一支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π型人才队伍,理清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确保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新质生产要素。

新质安全生产发展将出现两个特点,一个是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更大规模和深度参与生产。这和传统生产力产生巨大的变化。第二个是科技创新比重加大。全球各大经济体和政治体正在积极布局未来高端技术和产业,目的是确保在当前技术和产业保持领先地位的同时,在未来新兴产业中也能占据主导地位,并且牢牢把握住未来在产业链中的绝对优势,永久处置在上端位置。近年国外在高技术、新科技领域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遏制我国新质安全生产力发展。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科技比重增加对科技人才和高端安全管理人才的需要大大增加。

新质安全生产力这两个变化又会引起两个趋势,一个趋势是我国社会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引起生产力中劳动生产力比重大大减少,智慧创造的比重增加;第二个趋势是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技术和资本的高要求,迫使新质产业园的兴起,新质产业园成为资本聚集、空间聚集、技术聚集的生产力集合地,包括高新技术和安全监管的完整的产业链的工业园区将林立各地。

2 新质生产力驱动安全管理变革

历史经验表明,历次产业革命均引发安全管理模式的根本性重构:蒸汽时代催生机械防护理念,电气时代孕育标准化管理体系,信息时代推动风险评估量化,当前智能时代则要求建立人机协同的弹性多样化安全管理。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架构(物联网、AI)、生产要素(数据、算法)、组织形态(智能工厂)的三重变革,倒逼安全管理实现"经验治理→数据治理→智能治理"的范式跃迁。

翻开人类发展历史,人类生产力发展是一个非线性过程,生产力重大变革的跨越式跃升主要发生在历次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带来更大的风险变化,和更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模式有以往的经验性管理、到系统管理、隐患排查管理、双重预防等,都是伴随生产力模式变化和安全愿景不断提高而来的。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生产力如何变革,都是我们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过程,风险自古到今从未小消失。生产风险并没有消失,只是从有伤亡事故风险管理转变向财产风险、收益风险、环境风险、社会风险管理。比如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并没有完全消除交通事故风险,只不过我们把安全管理的对象由驾驶员、车辆和交通伤亡财产事故转嫁到了汽车车机系统,由事故损失风险转嫁到了财产成本管理上来,如何保障车机的正常运行和更智慧的识别躲避风险,以及对安全驾驶的冗余度设计就成了我们考虑的关键。

新质安全生产力,如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AI崛起和快速发展会在未来几年内深刻影响着企业安全管理,不仅限于可以帮助我们优化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应急预案等文件。如AI可以通过物联网传感器、视频分析等技术,实时监测生产环境中的设备运行状态、人员行为及潜在危险源(如分析设备故障模式、温度异常、气体泄漏、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行为等),提前预警并操作,避免或减轻事故;拥有推理决策能力的AI整合生产流程中的多源数据(设备日志、环境参数、员工操作记录、材料消耗量、产品产量等),生成可视化分析报告,辅助安全管理者识别安全隐患、优化资源配置,更合理地安排巡查检查。

3 新质安全管理的现实挑战

3.1技术系统的原生性缺陷

人工智能是在传统大数据下集合,由芯片或人工决策,然而这些数据和真实实际数据是存在偏差,数据样本只是网络中存在的数据或者输入的样本量太少,并不能代表真实的完整的现实情况,而且风险管理下的各个参数是动态变化的,尤其是线下人、物、环的变化的随机性和突发性,在没有及时、连续、完全体的监测数据保障下,人工智能并不能完全代替人工决策。例如,人工智能存在场景泛化局限,自动驾驶系统对长尾场景(如Cosplay儿童)的识别准确率仅为63.2%(依据Waymo 2023年测试数据),暴露算法鲁棒性缺陷;又如,陕西省某矿业公司因传感器误报导致的安全生产隐患风险概率增加。我们需要格外重视的是,事故往往是意外突发因素变异导致的,这本身就是难易预测的和估量的,基于历史经验做出决策的人工智能在安全管理上仍需要很长路要走。

3.2能源转型的伴生风险

不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用户,所拥有的机械、手动设备、车辆由传统手工、汽柴油、煤炭、天然气向电为能源来源的占比越来越高,数量越来越多,给电气设备、电线电路、电池管理等带来众多隐患。据应急管理部统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中,电池热失控占比58.6%,充电设施过载引发事故占31.4%;由于电动车停放充电引发的南京“2·23”火灾较大事故,致15死44伤,社会影响很大;2023年11月16日,吕梁市离石区永聚煤业有限公司,由于供电线绝缘层与金属线卡接触部分破损短路,引发办公楼浴室火灾,造成26人死亡,3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90万元。

3.3新风险隐患加大

新质生产力建设需要布局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机器人,由于新技术未考虑潜在危险因素得到长期安全论证、新设备存在安全设计缺陷、新技术新设备的操作使用存在安全经验积累等诸多问题,新质生产力的风险隐患初期会较多,例如手术机器人的出现解决了医生长期手术的疲劳和手术精度等问题,但是初代机器人由于软件硬件故障、零部件脱落患者体内、切割烧伤患者器官血管皮肤等问题,给患者带来各种伤害,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3.4安全管理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创造和使用离不开“新质人才”,同样新质安全管理的人才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新质生产力的企业管理人需要懂新质安全管理,很多企业负责人新技术新设备引进回来后,安全防护缺失,安全技术措施防护不落实,新设备安全保养不开展,导致后期安全事件,甚至事故频发。“懂技术不懂安全、懂安全不懂数据”的复合型人才缺口,导致新技术应用中的防范措施滞后。

3.5 数据安全的攻防博弈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核心技术应用在企业生产和管理中,带来效率提升、效益增加的同时,亦或引发企业数据、个人隐私的破坏或泄露,引发数据安全事件。如攻击者利用网络、系统漏洞、暴力破解密码、恶意软件钓鱼等方法侵入企业系统,做出收集数据信息,破坏企业生产,泄露个人隐私等违反行为。

国家应急管理中心CNCERT报告, 2023年5月起,我国某智慧能源和数字信息大型高科技企业遭网络攻击,攻击者入侵控制该公司邮件服务器并植入后门程序,持续窃取邮件数据,攻击控制该公司及其下属企业30余台设备,窃取该公司大量商业秘密信息。由图1可知,我国企业大部分中高危漏洞比例过大。

4 新质安全管理的应对

4.1 安全管理动态适配

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需要扎实技术基础、雄厚的资本实力,因为本身带有极高的经济风险性,所以新质生产力的落地和发展更多的依靠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所以国有企业要有转变思想准备和技术储备,更要有新质安全管理的思想准备。引入新质安全管理技术应当有明确的分期规划、长短期目标、分步骤计划、先难后易分步骤实施运行、调试、风险监控控制等步骤开展工作,切勿贪大、快、全的思想,技术完美地融合生产管理需要时间和经验,安全风险的把控也需要时间和经验,甚至我们需要付出一些代价。

4.2构建“新质生产力-安全管理”双向赋能机制

企业安全管理的弊端之一是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的难以全面和深入,而新技术、新设备的引入扩大了安全管理对象广度和深度。如采用5G物联网开展生产的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风险数据采集和分析,远程控制安全设施,事故发生初期自动化应急处置等工作;利用人工智能开展已知和未知风险智能识别与分类,自动化巡检监控,事故发生时智能决策和信息反馈;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风险基本数据整合和共享,实行风险预测和评估、独立风险决策和优化,更经济时效型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演练模拟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处置,磨炼应急预案的实战性,提高演练的真实性和员工现场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演练的质量。

4.3打造智能园区安全共同体

工业园区生产具有企业经营类型相似,风险数据类型相近,企业发生事故容易引发二次事故等特点,所以引入新质生产力采用新质安全管理手段的终极之路必是规模化系统化的园区安全管理。系统化后的新质安全管理能更有效、低成本的运行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等新质生产力,包括安全监控系统化、安全巡查系统化、安全双重预防系统化、安全预警系统化、安全管理人才系统化、安全管理制度系统化、安全设备管理系统化等。

4.4 新质安全管理对象外延

传统的安全管理的对象为人、物、法、管、环,而新质安全管理对象将发生拓展和外延,包括数据信息和财务信息等。所以,我们安全管理者的思想应当发生转变,要适应以前的管人管物管现场,转变到管数据管资讯管财务的路子来。管人管物管现场的经验方法可能在新质安全生产下变的失效或不适用,而且以后可能安全管理人员的身份界线变的越来越模糊,从而必须明确加强区分安全管理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

4.5 培养π型能力人才

新质安全管理要求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不断推陈出新,保持先进性,在管理上有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应用高科技手段,全面、全过程持续发力,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安全发展。新质安全管理应当以新质生产力为依据,新质安全管理人才应当匹配新质安全管理关系,能熟悉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安全设施设计、作业风险识别、维护特点等知识和技能。所以新质安全管理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素质:

1)学习能力水平高,学历高、身心健康。

2)理工科背景,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3)具备创新性思维,开创的创造安全管理方法。

4)跨学科知识和能力强,身份角色由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向综合管理人员转变。

5 结论

在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全球化市场竞争环境下,国内市场孕育出了新质生产力,而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安全生产管理又面临着新挑战与应对策略。我们必须认知生产力变化与安全管理之间的紧密关系,认知调整新质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引入新技术时需有明确的安全管理规划和目标,鼓励大力采用新质生产力手段反哺安全管理,利用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安全管理效能。逐步推行工业园区安全管理系统化,通过集成化的安全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并提高整体安全性。提高安全管理人才的专业素质,以适应新质安全管理的需求。重点关注扩展到数据和财务信息的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赵剑波,苏楠,刘志迎,渠慎宁,陈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J],区域经济评论,2024, (02)

[2]吴瑞君.充分激发人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引领驱动作用[J],技术经济. 2024, 43 (06)

[3]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 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报告[R/OL]. (2024-01-18)[2024-07-30]. https://www.cert.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