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情境化与生活化实践研究
朱传芝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心学校 315200
引言
德育工作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传统德育工作多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理论知识,但这种方式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较为薄弱,效果有限。情境化与生活化的德育理念提倡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具体情境,通过实际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感知道德教育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中有效实现这一理念。
一、情境化与生活化德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情境化与生活化的德育工作理念来源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在教育学方面,情境教学理论强调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而在心理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通过与环境和他人互动,在具体的情境中完成的。因此,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情境,不仅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思考,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形成。
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情境化与生活化的德育工作强调通过生动的教育情境,帮助学生感知道德行为的意义。例如,通过设计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道德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班主任的工作中,这种教育模式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延伸到日常班级管理、活动组织和与学生互动的各个方面。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与挑战
目前,许多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面临不少挑战。传统德育工作侧重于理论教育,忽视学生实际生活的需求,导致学生对德育内容的接受度较低。学生难以从枯燥的理论中找到与生活的联系,德育工作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部分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不足,导致其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未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此外,随着社会环境和学生背景的多样化,德育工作面临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和兴趣差异要求班主任采取更灵活和个性化的教育策略。
在传统模式下,德育工作主要通过课堂讲解、讲座或集会进行,这些方式往往缺乏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在这些场合中很难产生情感共鸣,德育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局限于表面,缺乏情感体验和行为实践。为了提高德育效果,必须改进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
此外,班主任通常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尤其是在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和与家长沟通等方面。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成为班主任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三、情境化与生活化德育工作的实践路径
为了克服传统德育工作中的不足,情境化与生活化的德育工作理念提出了新的实践路径。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生活的引导者和道德行为的塑造者。
班主任可以通过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例如,在班级管理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责任和义务的意义。在组织班级活动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设计符合其认知特点的情境,让学生在实
践中进行道德判断和行为规范的训练。
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将德育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增强德育教育的生活化特点。例如,可以通过班级的卫生检查、志愿服务活动、社区访问等实际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道德行为的现实意义。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的社会现象,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从而形成积极的社会价值观。
四、情境化与生活化德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在具体实施情境化与生活化德育工作时,班主任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班主任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信任,学生才愿意在具体情境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班主任应通过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建立起与学生的情感纽带,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形成积极的道德观念。
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设计适宜的教育情境。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图画、故事等形式呈现道德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帮助他们通过具体情境理解道德问题;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通过辩论、讨论等形式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道德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认知与责任感。
班主任应鼓励学生参与到德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使学生成为德育教育的主体,培养其自主性和参与感。例如,可以将班级打造成一个“能量小镇”,每个学生都作为小镇公民,在各自岗位上尽心尽职,齐心协力建设小镇。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到责任和义务,还能通过合作与互助培养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设立德育目标、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参与意识。
五、结语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情境化与生活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将德育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参与感,提高德育效果。尽管在实践中面临挑战,但随着班主任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德育方法的创新,情境化与生活化的德育工作将得到更广泛应用。未来,班主任应加强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不断优化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宝玉.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深化激励策略的探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 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上).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九中学;,2024:278-279.DOI:10.26914/c.cnkihy.2024.064366.
[2]李兵国.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有效策略探究[J].中小学班主任,2024,(23):70-72.
[3]李雪萍.立德树人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23):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