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弯道水流运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李妍 郭舒朗 陈淑英 刘鑫怡
天津农学院 水利工程学院 天津 300392
摘要:弯道水流具有复杂的三维紊动特性,其水流运动对河道整治、引水防沙等工程实践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RNG 湍流模型对正弦曲线派生的连续弯道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沿水深方向,连续弯道流速分布差别较大,表层水流流速明显大于底层,中层水流流速介于两者中间;弯道的水流动力轴线与其几何轴线并不重合,底层水流动力轴线更接近凸岸,从底层到表层,流线靠近边岸程度有所减弱,整体呈现趋中现象;弯道横断面凹岸与凸岸间存在显著的流速梯度,凹岸流速小,凸岸流速大,且存在封闭的横向环流,越靠近弯道顶点环流强度越强。
关键词:连续弯道;水流运动;RNG 湍流模型;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TV143 文献标志码:A
1 引言
弯曲型河道作为自然界最为常见的河流形态,其水流运动表现出独特的动力学特性。相较于顺直河道,弯道水流在重力与离心惯性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明显的水面横比降、流速重分布及二次环流现象。横向环流与纵向水流相结合使得水流呈螺旋式前进,具有复杂的三维水流特性[1]。单个弯道的水流运动特性不仅取决于自身河道形态,同时还与上下游弯道的动力响应密切相关,因此弯道水动力研究应考虑连续弯道间的相互影响。
随着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发展,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已成为研究弯道水流运动特性的重要手段,研究成果可为河道整治、港口建设、引水防沙以及航运优化等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如,吴华莉[2]借助Fluent软件对连续弯道进行模拟研究,讨论弯道水流流速分布及断面环流。吕岁菊[3]以黄河沙坡头河段连续弯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天然河道中水流运动、河床演变及泥沙冲淤变化。侯慧敏[4]基于湍流模型对梯形弯道进行研究,分析弯曲度对水面超高、流速分布及壁面压强的影响。杨西庚[5]借助MIKE计算软件,分析了不同流量对弯道水流特性分布的影响。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RNG 湍流模型对正弦曲线派生的连续梯形弯道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探讨连续弯道的水流运动规律。
2 数学模型
2.1 控制方程及计算方法
基于雷诺时均法,采用经时间平均处理的Navier-Stokes方程作为控制方程组,具体如下:
鉴于弯道水流运动存在显著的高应变率及流线曲率效应,采用重整化群理论导出的RNG 湍流模型[6]进行雷诺应力项的参数化处理。
运用有限体积法中的二阶迎风格式完成计算域离散化处理,采用SIMPLE压力修正算法进行压力-速度耦合求解。
2.2 计算区域及边界条件
如图1所示,建立正弦曲线派生的连续弯道计算模型,由弯道段及顺直过渡段交替连接构成,河道横断面为梯形断面。网格划分采用六面体结构化网格,并在弯道顶点附近进行加密处理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如图2所示。
设定进口边界为流速入口并给定断面平均流速,出口边界采用压力出口。边壁采用无滑移固壁条件,粘性底层采用标准壁面函数法处理[7]。
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1 平面流速分布
图3给出了距河底深度分别为0.1h、0.5h和0.9h(h为水深)位置处的平面流速等值线图,以分析平面流速沿水深分布变化情况。由图可知,沿水流方向,各弯道流速分布规律基本相同,表层水流流速明显大于底层,中层水流流速介于两者中间。
如图4所示,受河道形态与离心惯性力共同作用,沿流程方向,流速分布在弯道过渡段、进口、顶部及出口呈显著变化。进入弯道后,凸岸水流流速大于凹岸,并在弯道顶点上游靠近凹岸一侧及下游靠近凹岸一侧产生分离区;出口处水流调整,流速分布较为均匀。
3.2 平面流线分布
图5为沿水深不同位置处的平面流线图。水流在连续弯道中运动时,随弯道体型发生变化,会发生流线弯曲,但在水流惯性和重力的作用下,弯道的水流动力轴线和弯道的几何轴线并不重合。比较表层、中层和底层水流运动发现,底层水流动力轴线更接近凸岸,从底层到表层,流线靠近边岸程度有所减弱,整体呈现趋中现象。
3.3 断面流速分布
图6为弯道不同位置处横断面流速分布图。由图可知,凹岸与凸岸间存在显著的流速梯度,且伴随封闭的二次环流结构,越靠近弯道顶点环流强度越强。
4 结论
本文基于正弦曲线几何构型构建连续弯道三维数值模型,探讨复杂曲率条件下的弯道水流运动特性,主要结论如下:
(1)连续弯道沿水深方向流速分布差别较大,表层水流流速明显大于底层,中层水流流速介于两者中间。弯道的水流动力轴线与其几何轴线并不重合,底层水流动力轴线更接近凸岸,从底层到表层,流线靠近边岸程度有所减弱,整体呈现趋中现象。
(2)弯道横断面凹岸与凸岸间存在显著的流速梯度,凹岸流速小,凸岸流速大,且存在封闭的横向环流,越靠近弯道顶点环流强度越强。
参考文献
[1]董耀华. 弯道水流的基本特性及数值模拟[J]. 长江科学院院报,1996,13(1):25-29.
[2]吴华莉,陈翠霞,金中武,等. 基于Fluent的连续弯道水流三维数值模拟[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46(5):599-602.
[3]吕岁菊,冯民权,李春光,等. 天然连续弯道中水流运动的三维数值模拟[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3,(5):10-16.
[4]侯慧敏,邓凯文,杨紫海. 基于湍流模型数值模拟的梯形弯道水流特性研究[J]. 水电能源科学,2022,40(1):124-127.
[5]杨西庚. 弯道水流特性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研究[J]. 内江科技,2020,(6):35-36.
[6]江帆,黄鹏. Fluent 高级应用与实例分析[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7]王璞,李雪梅,牟时宇,等. 基于CFD的弯道水流数值模拟[J]. 水力发电,2022,48(5):33-38.
作者简介:李妍(1984-),女,汉族,讲师,主要从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研究. E-mail: ly99slx@163.com
项目来源:天津市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231006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