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气道护理干预在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陈启云
南京鼓楼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8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干预,研究临床应用针对性气道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在本院呼吸科重症监护室选取2024.01-12一年间收治的患者,将6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干预,对照组33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应用针对性气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临床护理干预下,观察组患者PaO2、PaCO2、监护室治疗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均显著更优,两组数据具有差异,(p<0.05)。结论:在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临床行针对性气道护理干预的效果最佳,有利于改善患者呼吸状况,缩短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对性气道护理干预;呼吸科重症监护室;呼吸状况
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所收治的患者,具有病情危急重等特征,且伴有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症状,导致患者的呼吸系统易于受损,出现口腔、呼吸道内痰液及分泌物等难以及时排出的情况,进而影响患者预后效果。因此在临床治疗期间,应加强对患者的气道护理干预,以此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其中针对性气道护理干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气道分级情况,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最大程度满足患者个体化需求,确保患者呼吸功能的稳定,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效果[1]。为此,本文主要对近年本院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6例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临床应用针对性气道护理干预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截取2024.01-12一年间,从本院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中抽选66例进行护理干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均分两组,每组患者各占33例,对照组患者男性、女性占比为18例:15例,年龄范围分布36岁-76岁,平均(58.65±3.49)岁;观察组男患者占19例、女患者占14例,年龄处于35岁-77岁区间,平均(59.01±3.82)岁。两组患者经统计分析临床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具备研究比较价值,(p>0.05)。
纳入标准:入选患者均符合呼吸科重症监护室常见病的诊疗标准;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配合,签署同意书加入。
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免疫系统障碍;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昏迷;预计生存期<6个月;中途转院或要求退出研究等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时检测其呼吸机的指标变化情况,确保血氧始终处于正常水平、呼吸机管道连接通畅,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刻上报主治医生,并及时展开对症干预,同时展开健康宣教、药物指导等。
1.2.2观察组患者应用针对性气道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如下措施:
①组建针对性护理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气道护理干预内容的培训,并与重症医学专家、呼吸质量学专家,根据患者痰液量及性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及计划[2]。
②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排出痰液,抬高患者的床头30°-35°,指导患者卧位深呼吸,并在最后一次深呼吸时,引导患者进行咳痰,若仍然无法排痰,予以患者适量温水促进痰液排出,若患者排痰不顺,可遵医采取解痉药与化痰药结合的雾化干预,以此缓解患者的症状。
③护理人员需间隔2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同时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将手放置胸前,提腹,以鼻子吸气,结合患者的实际感受,调整患者的呼吸频率及速度,每分钟7-8次左右,持续0.5h左右,缓慢通过口唇呼出,增强患者肺活量。
④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状况,通过呼吸机展开吸氧干预,为患者选择适当的无创面罩,并调节好面罩的松紧度,同时连接呼吸机提供吸氧支持[3]。
⑤护理人员要针对吸入药物改善呼吸困难症状的患者,展开健康宣教,叮嘱患者吸入后要立刻以清水进行多次的漱口,以此减少进入体内药物的数量,同时降低口腔真菌的继发感染风险。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科学饮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膳食方案,秉持易消化、清淡、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并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蛋、奶及新鲜蔬果的摄入量。
1.3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后5d,运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PaO2(动脉血氧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两项指标水平,并密切监测患者病情,记录监护室治疗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软件选用SPSS23.0进行研究涉及数据的分析与对比,t用于检验组间计量资料,各指标描述行(),X2检验计数资料,(n,%)率进行描述,统计意义以p<0.05为差异。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下,观察组PaO2(75.39±4.33)mmHg、PaCO2(46.14±4.06)mmHg,与对照组患者PaO2(70.38±4.21)mmHg、PaCO2(50.28±4.19)mmHg相比均显著更优,且观察组监护室治疗时间(6.81±1.46)d,远远更短于对照组监护室治疗时间(8.96±1.52)d,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收治患者,其病情比较复杂、危重,所以在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治疗过程中,要做好护理干预,以此充分发挥辅助治疗的作用。但常规护理的内容单调且形式单一,无法关注患者特殊需求,缺乏个体化服务,导致护理效果欠佳。采用针对性气道护理干预,可通过组建护理小组,科学评估患者的气道情况,利于及时处理患者呼吸异常情况,进而改善患者呼吸状况,加快患者呼吸科重症监护室的治疗时间,进一步提高患者预后质量[4]。本文研究数据可见,在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干预下,观察组患者PaO2、PaCO2两项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更短,(p<0.05),由此说明,针对性气道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呼吸状况具有显著改善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呼吸状况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更利于稳定患者的呼吸功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出院。
综上所述,在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针对性气道护理干预的效果理想,对患者血气水平、呼吸状况起到积极改善作用,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周靖敏.针对性护理对重症监护室重症肺炎患者呼吸机撤机成功率及呼吸功能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09):92-95.
[2]周晓玲,邵小燕,丁菊红,龚亚驰,陆玉梅.针对性气道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舒适度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4,21(01):106-111.
[3]隋红艳.针对性护理在ICU重症监护室清醒患者护理中的价值[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43(04):125-126.
[4]蓝艳萍.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呼吸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评估[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09):1304-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