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作者

盛任 程杰 郝梦玉

江苏大学 江苏镇江 212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1]。这一重要论述,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为我们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揭示了文化现象与社会物质生产的辩证关系[2]。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21 年 7 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3],这从理论高度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也指出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大地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也为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新的方向。因此,高校作为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同时高校也要充分发挥“第二个结合”的指导作用,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共通实践点,以二者创新性发展推动二者价值深度融合。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

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教育者教学水平、实践活动形式、校园环境氛围等因素。在教育者方面,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教授哪些内容,教学方式是否具有创新性、授课内容是否系统化,对教育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践活动形式方面,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关注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诸如经典诵读、诗词大会等较为传统的文化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占比较大,此类活动仅吸引部分感兴趣的学生,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解读性往往浅尝辄止,而文化遗址实地探访、非遗文化现场交流与学习等更具实践性和探索性的活动开展度相对较低,这大大降低了实践育人的效果。此外,立足场域概念,学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营造的重视程度也影响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这种氛围营造包括网络氛围营造和校园氛围营造。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过程,该过程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4]。要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教育者的思政课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主动学习、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同时,丰富理论学习成果,教师组建科研小组,

从理论发展、创新的角度,查阅资料、实地调研、应用于实践中,避免陷入机械化重复化学习。

(二)积极改进思政课教学方法

思政课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阵地,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内涵与丰富理论准确、细致地展现,首先要避免单一地使用理论灌输法,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创新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课堂参与度的关键举措,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剖析、讨论式教学以及情境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营养。

(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党团活动内容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包容、丰富且复杂的文化集合,包括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4]。良好的文化氛围反映了校园整体理念与人文关怀。在校园建筑中,例如学院楼走廊过道、学生社区走廊宣传栏等,通过宣传横幅、电子屏等方式讲述文化故事、宣扬民族精神。同时,党日活动、团日活动是高校巩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方式,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多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切身实地地思考与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可以通过创设开放性学习情境、邀请人文社科专家学者进行相关专题学术报告等形式,引导学生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新者。

四、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1]。中国正走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上,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不断提升。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是否坚定文化自信,关系民族发展的未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克服不良意识倾向,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2] 王鹏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域[J].现代职业教育,2025,(21):13-16.

[3]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04):23-27.

[4]许柳.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20.

作者简介:盛任(1994-),男,汉族,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