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李萍
长江大学 湖北荆州 434000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对课程教学创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学英语课程是重要的文化交流和价值输出载体,课程思政的价值路径亟须拓展,而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探讨课程思政的价值路径,对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AI 与课程教学融合研究不足,因此本文研究 AI 赋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价值与实践意义,有助于推动英语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课程思政育人价值发展[1]。
一、人工智能赋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一)拓展思政教育深度与广度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极大拓展了课程思政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传统的英语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通常局限于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价值引领方式单一,难以实现多角度、多层面的价值引领。基于人工智能的课程思政能够突破时空、资源的限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运用智能算法和大数据技术解读语言素材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思想内涵、价值观念等,使课程思政与语言教学无缝融合,智能系统还可动态引入世界时事、人文比对、历史文化等素材,形成更为立体化和多元化的课程思政内容,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跨文化沟通等方面的教育。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思政拓宽了思政内容深度,拓展了课程思政内容的广度,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知识、能力和价值相融合 [2]。
(二)增强英语教学育人实效
人工智能让大学英语教学更具育人实效。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以语言教学为主,思政教学流于简单的说教或者浅显的教学,缺乏内涵和吸引力,人工智能通过为学生推送适合性内容和智能沟通,洞察学生学情和思维习惯,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语言学习、文化赏析、交际实践等教学环节中,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学习兴趣,提供适切的语言和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将价值塑造完美呈现,人机协同让大学英语教学在“工具价值”的基础上,融入“人文精神”,实现教学与学习者思维和学习的协同共振,让思政教育在“润物无声”中落地生根。
(三)推动跨文化思政资源融合
人工智能助力思政资源跨文化整合。大学英语是跨文化的,但以往的中西文化整合,多是浅表性的比较,缺乏深度的文化价值交流和思想引领。人工智能可以发挥信息挖掘和语义分析功能,广泛搜寻、筛选、整合世界优秀文学、历史、社会等文化资源,形成有深度有广度的跨文化教育素材库,智能系统识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差异,助力教师预设开放性、启发式问题,引领学生辩证评析跨文化语境中的价值观念,树立文化自信与文明交流理念。技术支持下的文化资源使用超越文化点状,思政资源跨文化语境下整合传播更为系统、全面[3]。
二、人工智能赋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智能化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平台
建设智慧课堂思政教学资源库,可以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素材,提供教学资源,精准供应、实时更新、有效输出,保证思政育人及时有效。可以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通过分析教材课文,自动链接、提取思政素材,供应思政资料。
以“What makes a hero”这一话题为例,人工智能融入思政元素主要是通过主题库创建,将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英文报道引入到“Heroes of OurTime”这一主题中,将袁隆平科技报国的思想、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故事等这些教学素材引入到课程中,并匹配相关视频,向学生推荐感动中国的英文新闻“习近平谈建国理政”中“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报道;并在课程中设计话题“Is it the only way to define heroes?”让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分析英雄的内涵、定义、本质、英雄的意义等,让学生在语言讨论中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实现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目标达成。
(二)开发融入思政元素的AI 辅助教学工具
开发融入思政元素的 AI 辅助教学工具,能够将价值观引导自然渗透到语言学习的每个环节,让思政教育不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变成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这些工具就像一位智慧的导师,在学生最需要指导的时候,给出恰到好处的点拨。
以《social activities on campus》为例,AI 会话工具会带学生进入一个特别真实的场景——比如筹备一场图书捐赠活动。当学生在对话中提出 "这种志愿活动纯粹是浪费时间 " 的观点时,AI 不会生硬地反驳,而是很巧妙地用英语反问:"But what if we consider the joy of sharing knowledgewith others?" 然后自然地给出一些正能量表达,比如 "building a caringcommunity" 、"making a difference" 这样的地道短语。这样的 AI 工具让价值观引导与语言学习真正实现了 " 水乳交融 ",在学生进行口语对话、写作练习等语言实践的关键时刻,自然而然地渗透思政元素。它既避免了生硬说教带来的距离感,又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增强了育人实效。就像盐溶于水般无痕却有味,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培养了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使英语学习成为价值塑造的生动实践,达到了寓德于教、润物无声的理想效果。
(三)创新人机协同的思政教学模式与方法
创新人机协同的思政教学方法与模式,有助于使教师的主体作用与 AI 的工具作用形成协同育人合力,从单向的授受走向双向的互动。
以《Cultural Diversity》教学为例,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学生及老师都参与其中。如课前 AI 发布小视频“China’s 56Ethnic Groupsliving in Harmony”、生成一份预习,了解最初的印象。课中,老师要求学生讨论“how to 珍惜 cultural differences”,AI 及时提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文化多样性宣言》英译文、各国文化交流的例子。小组讨论时,AI 成为“Virtual discussion partner”,抛出问题“Why cultural diversity ismore important than biodiversity?”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关联中国‘和而不同’的传统智慧思考。这种师生共舞的教学模式,既融合了教师人文的关怀与引领智慧,又有人工智能的大脑支撑和融合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碰撞中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到渠成。
结束语: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为原有语言课程创造了新的课程价值,技术的赋能与教育理念的高度融合开创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新空间,重塑了传统课程的价值生态。人机协同赋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意味着人机赋能,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取代教师,而是人机共生。今后,需将人工智能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进行充分考量和高度融合,让 AI 为课程思政创造新的课程价值,让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成为一种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彦霞 .DeepSeek-POA 协同赋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意涵与实施路径 [J]. 晋中学院学报 ,2025,42(04):103-108.
[2] 孙靖.“第二个结合”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J].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学报 ,2025,42(03):37-42.
[3] 程希 .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思政智慧版》第二册第三单元为例 [J]. 现代英语 ,2024,(12):30-32.
作者简介:李萍( 1980- ),女,汉族,湖北咸宁人,单位:,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