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中价值判断培养不足的现象与优化思路

作者

李亚娟

阿克苏市高级中学 843000

引言:

在社会转型与价值多元并存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不仅承担知识传授的任务,更肩负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的使命。议题式教学因贴近现实、富于思辨而受到关注,但在实际课堂中,价值判断的培养常被忽视,影响了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性分析与独立思考。如何在议题设计与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价值判断能力,已成为教育实践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中价值判断培养的现状与不足

近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逐渐成为课堂改革的重要方向,它强调以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和具体情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形成观点与思考。然而在实践中,价值判断的培养并未得到充分重视,课堂更多停留在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层面。教师在设计议题时往往偏重教材内容的逻辑呈现,而忽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导致价值引领的目标模糊,学生在面对复杂社会现象时缺乏深层次的思辨与立场表达。这种现象使得议题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课程应有的价值导向功能。

课堂中价值判断的培养还受到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的限制。部分教师过于依赖灌输式的讲解和标准化的答案,缺乏对学生多元化观点的尊重和引导,致使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思考。在评价过程中,侧重知识掌握的比重大于价值能力的考察,学生在表达个人价值立场时往往担心偏离“标准”,从而抑制了独立见解的生成。此外,课堂讨论常常流于形式,缺乏深入的逻辑推理和理性辩证,无法真正锻炼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

这种培养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一方面,学生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多样化价值选择时表现出困惑,缺乏清晰的判断标准与理性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过于片面的课堂模式也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在思想政治学习中难以感受到价值探究的意义。价值判断能力的薄弱不仅削弱了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功能,也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亟须在议题式教学中更加突出价值判断的培养,构建科学合理的议题设计、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推动课堂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二、价值判断能力缺失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影响

价值判断是学生在面对复杂社会问题时进行理性思考和抉择的重要能力,也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若价值判断培养不足,学生往往只能停留在对教材知识的机械记忆上,缺少对知识背后价值意涵的深入理解。这种状况使得学生在遇到社会热点和现实困境时难以独立思考,容易产生认知模糊和价值摇摆,缺乏应有的立场感和判断力,从而削弱了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功能。

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看,价值判断能力的缺失直接影响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方面的发展。没有合理的价值判断,学生可能无法准确把握社会主流价值,缺乏对国家与社会的认同感;在面临公共事务时,也难以运用法律和道德标准做出合理选择,导致社会责任感不足。同时,缺乏价值判断训练的学生,在思维品质上难以形成理性、批判和创新的特点,容易被单一的观点左右,缺乏独立思维与辩证思考的能力。这种局限不利于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

进一步来看,价值判断的缺失还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价值并存的社会,学生若没有在高中阶段形成健全的价值判断能力,进入更复杂的社会环境后,容易在纷繁的价值取向中迷失方向,甚至出现价值失范的问题。同时,缺少价值判断能力的训练,也会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不利于其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中,重视价值判断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课堂教学质量,更关乎学生核心素养与全面发展的长远目标。

三、优化议题式教学以提升价值判断能力的路径探索

在议题式教学中提升价值判断能力,首先应注重议题选择的科学性与针对性。议题的设定既要紧扣教材要求,又要紧贴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产生思考与共鸣。通过聚焦社会热点问题、校园生活事件以及公共议题,不仅能够增强课堂的吸引力,还能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境结合,在具体问题中逐渐形成理性的价值立场。

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方法的创新与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应鼓励多元观点的表达,营造民主、开放的讨论环境,避免“一元化”答案的限制。通过辩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在交流与碰撞中思辨,学会倾听与反思,并逐渐形成理性与包容的思维品质。同时,还应注重课堂过程的层次设计,保证学生能够从浅层的观点表达逐步过渡到深层的逻辑论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价值引领的作用,在学生表达多样化观点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梳理与价值升华,帮助学生在比较和反思中形成较为稳定和合理的判断,并培养长远的社会责任意识与批判精神。

应完善评价机制,突出价值判断能力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评价不能局限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要从价值立场的清晰度、论证的逻辑性、观点的独立性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过程参与,又重视结果质量,同时注重学生反思能力与持续改进的表现。通过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议题讨论,逐步提升理性分析与价值判断的能力,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育人功能的全面落实,并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若忽视价值判断培养,必然削弱学科的育人功能,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议题选择中贴近现实,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思辨互动,在评价机制中突出价值导向,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理性判断能力。通过不断优化教学路径,思想政治课程才能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中实现统一,助力学生成长为具有责任感与判断力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张仟慧 . 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D]. 海南师范大学 ,2024.DOI:10.27719/d.cnki.ghnsf.2024.000212.

[2] 程悦亲 . 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 [D]. 河北师范大学 ,2024.DOI:10.27110/d.cnki.ghsfu.2024.000980.

[3] 蓝彬元 .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式现代化”议题式教学研究 [D].上海师范大学 ,2024.DOI:10.27312/d.cnki.gshsu.2024.00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