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渗透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郭丽华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一中  674100

引言

古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人文素养的关键环节。审美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并采取有效的策略加以解决。

1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渗透的重要性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具有多方面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从文化传承层面看,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智慧。审美教育能让学生深入领略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与情感美,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与认同感。在学生个人素养发展上,审美教育是培养全面型人才的关键。古诗词中丰富的审美元素,能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

2 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偏离,审美教育被边缘化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深受其影响,教学目标出现严重偏离。教师往往将教学的重点聚焦于诗词的字词解释、语句翻译以及主旨概括等知识性内容上,目的是帮助学生应对考试,获取高分。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教师会花费大量时间详细剖析每一个字词的含义,逐句翻译诗词内容,反复强调诗词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以便学生在答题时能够准确作答。

2.2 教学方法陈旧,审美体验不深刻

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等。在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则被动地听讲、记录,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例如,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教案进行讲授,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不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氛围沉闷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3 评价方式单一,审美能力难考量

目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侧重于对学生知识记忆和理解的考查。评价内容通常局限于诗词的字词、注释、翻译以及主旨等方面,而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审美感知、审美鉴赏和审美创造等,缺乏有效的评价方式。例如,在考试中,关于古诗词的题目大多是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少涉及对学生审美感受和审美评价能力的考查。

3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渗透的策略

3.1 巧借诵读,体悟韵律之美

诵读是开启古诗词审美大门的一把钥匙。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能真切感受其音乐美。教师可先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把握诗词的停顿、重音、语调等。如在诵读《将进酒》时,“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要读出那种磅礴的气势和豪迈的情感,语调上扬,语速稍快。

3.2 创设情境,感受意境之美

情境教学能让古诗词中的意境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乐、视频等,为学生创设与诗词内容相符的情境。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展示一幅幅萧瑟的秋景图,有枯藤缠绕的老树、昏鸦归巢、古道上瘦马踟蹰等画面,同时播放低沉哀婉的古筝曲,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让学生闭上眼睛,在音乐和画面的渲染下,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的场景之中,感受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3.3 对比赏析,领略风格之美

不同诗人的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通过对比赏析,能让学生更清晰地领略到古诗词的风格之美。教师可以选取同一时期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不同阶段的作品进行对比。例如,将李白的《行路难》和杜甫的《登高》进行对比,李白的诗豪放飘逸,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展现出他的壮志豪情和不屈精神;而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具有现实主义风格,“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体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身世飘零的感慨。

3.4 鼓励创作,激发创造之美

鼓励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是审美教育渗透的重要环节。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审美经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可以从简单的绝句、律诗开始,让学生模仿古人的诗词形式和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词汇、修辞手法等,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融入诗词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鼓励,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其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还可以组织诗词创作分享会,让学生互相交流和欣赏作品,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通过创作,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创作规律和审美特点,将审美体验转化为审美创造,进一步提升审美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审美教育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性,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渗透策略,如明确审美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深化审美体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等,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审美教育视域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以《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课教学为例[J]. 张泽华.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1)

[2] 高中语文古诗词的审美教育教学[J]. 庞舒月. 汉字文化,2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