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情境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吴雄珍

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潭布镇中心小学 526338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对数学的好奇之火。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学会逻辑思考。此外,教师还应努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灵活应用于日常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站在数学探索之旅的起点,此刻,教师肩负重任,需不断创新数学教学手段,为学生数学素养的茁壮成长铺设坚实道路。情境化教学模式以其科学性与趣味性并重的特点,恰好契合了数学教学的改革需求。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之旅增添无限活力与可能。

一、情境化教学模式的简述

情境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极具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其核心精髓在于教师需紧密围绕学科教学的实际需求,匠心独运地设计与教学目的高度契合的教学场景或氛围。这一模式的灵魂所在,是通过精心营造的特定环境,深深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体验。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产生正向的行为反应,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化身为积极主动的知识探索者,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构建与探索之旅中。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情境化教学中,对环境的营造至关重要。这种环境可以是教师人为创设的,通过模拟、再现或想象等方式,构建一个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场景;也可以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环境或社会情境,教师巧妙地将其引入课堂,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载体。无论是人为环境还是客观环境,都以形象、生动的事物为主体,通过丰富的色彩、形态和声音等感官刺激,营造出浓郁的情绪氛围。在这种充满情感色彩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容易地与外界环境产生共鸣,他们的思维被激活,情感被触动,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情境化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还能促进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增强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关联性

数学,这门学科深深植根于生活之中,又反过来服务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与周边的众多事物和现象紧密相连,构成了我们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鉴于此,教师应善于从学生触手可及的生活场景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精心打造具体、生动、真实且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数学的存在,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索,逐步揭示数学的内在规律。同时,他们还能学会运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那些看似复杂实则有趣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授“小数加减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超市购物的场景。通过模拟购物过程,如挑选商品、计算总价、支付款项及找零等,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触到小数,并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极大地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消费意识和理财能力。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合理规划预算,如何精准计算价格,以及如何妥善处理找零等实际问题。这些技能不仅对他们的数学学习大有裨益,更将对他们未来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师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从而真正领略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二)构建游戏化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兴趣与学习动力

游戏是小学生极为喜爱的活动,它以独有的吸引力,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点燃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智慧地将数学知识的特点与游戏巧妙融合,创造出既充满趣味又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情境。这样的游戏情境,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勇于面对数学难题的挑战。通过参与游戏,学生不仅能够享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还能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以“分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新性地设计一款名为“分数大比拼”的游戏。在游戏中,每个小组都有机会抽取一张分数卡片,随后,他们需利用不同颜色的纸条,通过剪切、拼接等方式,形象地表示出卡片上的分数。这一过程不仅考验了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各小组需迅速完成任务,并将精心制作的分数纸条粘贴在黑板上。随后,全班同学将化身为小小评委,对各个小组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评价的标准不仅限于分数的准确性,还包括作品的美观度和创意性。这样的评价方式,既保证了游戏的公平性,又鼓励了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分数大比拼”这样的游戏情境,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分数知识,提高数学运算能力,还能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他们在游戏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为小组的胜利贡献力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知识和成长。

(三)构建操作型数学情境,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依据著名教育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学生的智能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涵盖了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多个方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全面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才能使他们获得多角度的能力锻炼,进而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吸收与掌握。操作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挖掘学生潜能的有效途径。在恰当的操作情境中,学生能够充分调动“眼、耳、口、手、脑”等感官,实现全方位的参与和互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化教学模式时,教师应紧密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积极创设操作型数学情境。这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各种学具,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操作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称一称物体的重量,感受数学中的重量单位;或者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几何图形,理解图形的变换与组合;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数学图形,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识别能力。在这样的操作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直观的数学体验,还能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从而不断激发和拓展他们的多元智能。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数学教学目标得以更加高效、事半功倍地实现。

三、结语

激发小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热情,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兴趣如同小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内在驱动力,是驱动他们自发进行知识探索的先决条件。当学生满怀兴趣时,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全神贯注地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期更深入地汲取知识。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关键在于深入理解并满足他们的心理期待,让数学学习变得引人入胜,充满乐趣。

参考文献:

[1]董杰.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探讨[J].学周刊,2016(28):74-75.

[2]多欧和吉.优化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措施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10):178.

[3]陈美藩.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34):91-92.

[4]宋磊.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智库时代,2017(12):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