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南宁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陶昱澍

南宁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530000

1 南宁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1.1 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南宁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教师毕业于专业体育院校,具备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开展各类体育教学活动。他们不仅熟悉篮球、足球、田径等常规体育项目的教学方法,还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然而,也有部分教师并非体育专业出身,或者虽然毕业于体育专业,但在后续的工作中缺乏持续学习,导致专业知识老化、技能退化。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这种情况更为突出,教师可能无法满足学生对多样化体育项目的学习需求。

1.2 培训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南宁市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活动虽有开展,但存在诸多问题。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大多以理论讲解为主,与实际教学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很多教师反映,培训内容过于宽泛,没有考虑到不同学段、不同教学场景的特殊性,导致培训结束后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培训形式也较为单一,多采用集中讲座的方式,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此外,培训次数和时长不足,无法满足教师持续学习的需求,而且培训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均,农村地区教师获得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

1.3 职业认同存在差异

部分南宁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自身职业有着较高的认同度,他们热爱体育教育事业,积极投入教学工作,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但也有一些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认为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中地位不高,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认可。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体育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参加早操、课间操、体育竞赛等活动,导致工作压力较大,从而影响了其职业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

2 南宁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

现有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需求脱节,培训形式单一,无法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训往往由上级部门统一安排,没有充分征求教师的意见和需求,导致培训内容与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不匹配。此外,培训缺乏有效的考核和反馈机制,无法衡量培训效果,也不能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使得培训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2.2 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在学校的评价体系中,体育学科往往处于次要地位,体育教师的晋升机会相对较少。很多学校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更注重语文、数学等主科教师,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和标准不够合理,导致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这使得部分体育教师缺乏工作动力,难以全身心投入到专业发展中。

2.3 民族体育文化融入不足

南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壮族的板鞋竞速、陀螺等。然而,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这些民族体育项目的融入程度较低。体育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了解和掌握不够,缺乏将其融入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方法。这不仅不利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使得体育教学内容缺乏地方特色和多样性。

3 南宁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策略

3.1 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实效性

丰富培训形式,注重实践操作。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增加案例分析、教学观摩、实践演练等环节。组织教师到优秀学校参观学习,与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交流研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课程,方便教师随时随地学习。

建立培训考核和反馈机制。培训结束后,通过教学实践考核、理论测试等方式对教师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挂钩。及时收集教师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反馈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3.2 拓宽职业发展空间,增强职业认同感

优化评价体系,重视体育教师的工作价值。学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将体育教学质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体育活动组织等纳入评价指标,与主科教师一视同仁。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体育教师公平的机会,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定期组织体育教学研讨会、公开课、说课比赛等活动,合理安排体育教师的工作量,避免过多的非教学任务占用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学校领导要关心体育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

3.3 加强民族体育文化融入,丰富教学内容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培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教育部门和学校应组织体育教师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邀请专家和民间艺人进行授课,使教师掌握板鞋竞速、陀螺、抛绣球等项目的规则和教学方法。同时,鼓励教师深入挖掘当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

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课程体系。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适当增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设计适合不同学段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民族体育文化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举办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营造文化氛围。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文化节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民族体育比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 结论

南宁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专业素养、培训体系、职业认同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完善培训体系、拓宽职业发展空间、加强民族体育文化融入等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南宁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深入了解不同类型学校、不同教龄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提出更加精准的提升策略。同时,结合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向,为南宁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