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园林绿化管理中植物养护技术要点
邓曙健
湘阴县林业局 湖南岳阳 414600
摘要:园林绿化管理在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植物养护技术则是保障园林绿化效果得以长久维持与提升的核心要素。本文深入剖析了园林绿化管理中植物养护技术的要点,涵盖土壤管理、灌溉与排水、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修剪与整形等多个层面,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全面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参考,助力提升园林绿化管理水平,营造更加优美、健康的城市绿色空间。
关键词:园林绿化管理;植物养护技术;要点
1土壤管理要点
1.1土壤检测的内容与意义
土壤是植物生长根基,其质量直接关乎植物生长状况。通过检测土壤酸碱度、肥力、质地、孔隙度等指标,能准确掌握土壤现状,为改良土壤与植物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适应范围各异,像杜鹃、茶花等喜酸性植物适宜 pH 值 5.0 - 6.5 的土壤,柽柳、紫穗槐等喜碱性植物则适合 pH 值 7.5 - 8.5 的土壤。合理检测土壤酸碱度,可精准选种,避免植物因土壤不适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1.2土壤改良的方法与实施时机
土壤检测若发现酸碱度、肥力或质地问题,需及时改良。酸性土壤可施石灰提升 pH 值,碱性土壤则用硫磺粉、硫酸亚铁中和。肥力不足时,可施加有机肥与复合肥,补充氮、磷、钾等养分,同时改善土壤结构,增强透气性与保水性。改良工作最好在种植前开展,比如秋冬深耕并配施有机肥,促使土壤熟化,为来年春种筑牢基础。
2灌溉与排水技术
2.1不同植物的需水特性
植物因生长习性与原生环境各异,对水分需求大不相同,可分为耐旱、中生、湿生三类。仙人掌、龙舌兰等耐旱植物,抗旱性强,需水量少;乔木、灌木等中生植物最为常见,对水分需求适中;菖蒲、荷花等湿生植物喜潮湿环境,需水量大。掌握这些特性,是合理灌溉与排水的关键。
2.2合理灌溉方式的选择
园林绿化灌溉要兼顾植物需水特性、地形与水资源状况,合理选灌溉方式。漫灌传统,适用于地势平坦、大面积且需水均匀区域,但耗水量大,易致水资源浪费和土壤板结。喷灌借喷头将水化作细水滴洒下,节水且适应性强,适用于大面积草坪、花卉及乔木。滴灌经毛管滴头向植物根部精准供水,节水高效,适合对水分敏感、需水量小的花卉和灌木。微喷灌兼具喷灌与滴灌优势,以雾状或小水滴喷洒,增湿保土,适合蕨类、兰科等对空气湿度要求高的植物。
2.3排水系统构建与维护要点
排水系统关乎植物生长。园林中降雨不均、地势低洼易积水,若未及时排除,植物根系会因缺氧受损甚至死亡。排水系统分地表和地下两种。地表排水可设排水坡度、修明沟,让雨水快速流入管网或水体;地下排水靠铺设管道,铺设时注意坡度与管径,保障排水顺畅。日常要定期维护,雨季前着重清理明沟与管道,避免杂物堵塞,确保排水系统正常运转。
3施肥管理策略
3.1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分析
植物生长需多种营养元素,氮、磷、钾尤为关键,被称作 “三大要素”。氮能促进枝叶生长,让叶片浓绿;磷对根系发育、花芽分化意义重大,还能增强抗逆性;钾有助于茎干健壮,提升抗病与抗倒伏能力,促进光合产物运输。除了大量元素,钙、镁、铁等中微量元素也不可或缺。像铁参与叶绿素合成,缺铁叶片会发黄;硼能促进花粉萌发,影响授粉与结实。
3.2肥料种类的选择与使用原则
肥料可分为有机肥、无机肥和生物肥。有机肥如堆肥、厩肥,能改良土壤,但养分含量低、释放慢。无机肥像尿素、磷酸二铵,养分足、见效快,长期使用却易造成土壤板结。生物肥由有益微生物制成,可优化土壤环境。施肥应遵循 “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生物肥补充” 的原则,根据植物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合理选肥。例如,植物生长初期多施氮肥,花芽分化期则增施磷、钾肥。
3.3施肥时间与频率的把控
合理把控施肥时间与频率,对提升肥料利用率、助力植物生长至关重要。基肥通常在植物种植前或秋季落叶后施加,可长效供能,利于根系发育与养分储备。追肥需契合植物生长阶段和需肥规律,生长旺盛期一般每 1-2 个月追施一次。像一年生草本花卉,幼苗期每 10-15 天施薄氮肥促生长,现蕾与开花期,每 7-10 天施磷钾肥,提升花卉品质与花量。施肥频率还受土壤肥力、气候及植物长势影响,土壤肥沃、气候湿润地区可适当降低频率,反之则需增加。
4病虫害防治技术
4.1常见病虫害类型与危害特征
园林绿化植物受多种病虫害威胁。病害包括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性三类。真菌性病害如白粉病、锈病,症状为叶片、茎干出现病斑、霉层,影响光合作用;细菌性病害如软腐病、溃疡病,会导致植物组织腐烂坏死;病毒性病害如菊花花叶病,使叶片斑驳畸形,降低观赏价值。虫害有食叶、刺吸式、蛀干、地下害虫。食叶害虫如蛾蝶幼虫,啃食叶片;刺吸式害虫如蚜虫,吸食汁液,传播病毒;蛀干害虫如天牛,破坏输导组织;地下害虫如蛴螬,危害根系,影响植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
4.2预防为主的病虫害防控理念
病虫害防治应遵循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方针。预防是关键,需营造不利于病虫害滋生的环境,降低发病几率。选种时,优先挑选抗病虫品种,确保种苗健康。日常养护要跟上,合理施肥、灌溉,及时修剪枯枝病枝,保持绿地整洁,增强植物抗逆性。同时,可采用防虫网、诱虫灯等物理手段,或利用捕食螨、苏云金芽孢杆菌等天敌昆虫与微生物制剂进行生物防治。
4.3物理、化学、生物防治手段的综合运用
病虫害防治需综合考量病虫害种类、危害程度和防治成本,合理运用物理、化学、生物手段。物理防治可人工捕杀天牛成虫,用糖醋液诱捕果蝇等,设防虫网防虫害。化学防治见效快,但长期滥用会污染环境、致害虫抗药,因此要依说明书选药、控量、控次,交替用药。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关系,如寄生蜂治蚜虫、白僵菌治蝗虫,虽环境友好,但易受环境影响、见效慢。实际防治应结合三种手段,发挥优势,实现最佳效果。
5修剪与整形技术
5.1修剪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修剪是植物养护管理的关键技术。其一,通过短截、疏剪等,可调控植物生长势,像行道树经修剪能保持整齐树形,规避枝条过密影响交通视线 。其二,针对观花、观果植物,合理修剪能调节营养与生殖生长,比如紫薇花后修剪,能促新枝萌发、秋季再开花。其三,疏剪过密枝可优化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助力植物健康。
5.2不同植物的修剪时期与方法
不同植物的修剪时期和方法各异。落叶乔木、灌木适合冬季休眠期修剪,此时生长缓慢,损伤小,可通过短截、疏剪整形,去除枯枝、病枝等。春季开花植物,如樱花、桃花,花后应及时短截花枝,促新枝为来年开花做准备。夏季开花的紫薇、木槿,冬季可重剪,保留主干和主枝,促春季萌发新枝,让夏季花更繁茂。常绿乔灌木宜在春秋修剪,避免冬季低温冻害,以疏剪为主、适当短截,维持树形。藤本植物如紫藤,冬季可回缩整理枝条,控制生长范围,维持景观效果。
5.3整形的美学要求与实施技巧
整形基于修剪,需按园林设计塑造植物形态,提升美感。操作时,要依植物自然形态与习性,保留其天然之美,避免过度修剪,比如迎客松,仅适度修剪过密或影响美观的枝条即可。对于绿篱、球形植物这类规则式园林植物,要注重对称与平衡,使其外形整齐,增添简洁美感。也可采用艺术手法,将植物修成动物、几何造型,增强趣味性。整形时还需注意与周边景观协调,中式园林中,植物多修成自然形态,与假山、流水搭配营造宁静氛围;欧式园林则多采用规则式整形,与几何花坛、喷泉搭配,尽显庄重风格。
6结语
展望未来,园林绿化管理中的植物养护技术将向智能化、精准化、生态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智能化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时监测植物生长并自动调控养护操作;精准化依据植物生长阶段,精确调整养护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生态化通过生物防治、雨水收集、有机肥等环保技术,维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化契合城市长远发展,选用本地植物,降低养护成本。此外,随着人们对景观文化内涵的需求提升,植物养护将与艺术、文化深度融合,挖掘植物文化价值。跨学科合作也将成为趋势,园林学、生态学等多学科携手推动技术创新。未来,从业者应紧跟行业动态,学习新技术,助力城市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德华. 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技术管理 [J]. 中国林业产业, 2024, (06): 113-115.
[2]陈刚. 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要点及管理措施 [J]. 房地产世界, 2024, (12): 167-169.
[3]龙杏维. 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管理研究 [J]. 种子科技, 2023, 41 (02): 87-89.
[4]谷利伟. 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管理技术分析 [J]. 种子科技, 2020, 38 (15): 59+61.
作者简介:邓曙健(1985.9)男,汉族,湖南岳阳,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园林绿化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