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项目式学习(PBL)的小学英语小组合作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作者

马玉萍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下曲镇南先小学校 032100

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小学英语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强调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然而,传统课堂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实践应用”“重个体竞争、轻团队协作”等问题,导致学生语言输出能力薄弱、跨文化交际意识不足。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真实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跨学科任务,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局限,成为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

一 PBL 的理论内涵

PBL 以现实世界中的非结构化问题为起点,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复杂性和情境依赖性,如“如何设计一座可持续城市”“如何解决社区垃圾分类难题”。学生需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整合多学科知识,将碎片化信息转化为系统认知。例如,在“城市规划”项目中,学生需融合地理(气候分析)、数学(人口统计)、艺术(建筑美学)等知识,形成跨学科解决方案。这种设计符合建构主义“知识是学习者在情境中主动建构”的观点,促使学生在真实任务中理解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 PBL 模式下小学英语小组合作活动的设计原则

2.1 真实性原则:以真实情境驱动语言实践,强化学习迁移能力

PBL 模式强调学习任务需根植于真实世界的问题或情境,小学英语小组合作活动的设计需突破教材文本的局限性,将语言学习嵌入学生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活场景中。例如,在“设计校园英语导览图”项目中,学生需以小组合作形式调研校园标志性建筑(如图书馆、体育馆),用英语标注名称并撰写简介,最终制作成双语导览手册或电子地图。

2.2 渐进性原则:分层设计任务难度,匹配学生认知发展水平

渐进性设计不仅降低学习焦虑,还能通过分层挑战激发潜能。基础层任务帮助语言薄弱生巩固词汇与句型,提升层任务引导中等生整合信息与逻辑表达,拓展层任务则鼓励学优生发挥创意与技术能力。教师需通过动态观察调整任务难度,例如发现某小组提前完成剧本编写时,可临时增加“设计宣传海报”的附加任务,确保所有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状态。

2.3 互动性原则:构建多维互动网络,促进语言输入与输出平衡

互动性原则的关键在于平衡语言输入与输出。传统课堂常因教师主导导致“输入过剩、输出不足”,而 PBL 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强制学生用英语交流(如讨论分工、解决冲突),同时借助真实任务(如向国际友人推荐美食)创造自然输出场景。教师需监控互动质量,例如发现某小组用中文讨论时,可介入提示:“How can we say‘这个披萨太辣了’in English?”通过即时反馈将非语言互动转化为语言实践机会。

三 PBL 模式下小学英语小组合作活动的实施路径

3.1 项目启动:情境导入与问题聚焦,激发小组合作内驱力

项目启动阶段是 PBL 模式的核心起点,需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引入问题场域,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与价值。例如,在“设计校园英语文化周方案”项目中,教师可播放一段国际学校文化周的视频,展示学生用英语介绍传统手工艺、表演英文戏剧的场景,随后抛出驱动性问题:“如何让我们的文化周吸引更多国际友人参与?”这一问题直接关联学生的校园生活,且具有开放性(解决方案不唯一)和挑战性(需整合语言、艺术、组织等多维度能力),能有效激发小组合作的兴趣。

3.2 任务分解:角色分工与资源整合,构建协作学习框架

任务分解需遵循“优势互补”原则,教师可通过“能力测评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特长(如语言表达、美术设计、技术操作),再由小组协商分配角色。同时,教师需强调“动态调整”机制,例如当策划组发现活动时间冲突时,可临时召集物资组与技术组共同商议解决方案,避免因分工僵化导致合作受阻。此外,教师可提供“任务清单模板”,要求小组填写任务名称、负责人、完成时间与验收标准,确保每个环节可追踪、可评价。

3.3 探究实践:语言输入与输出融合,深化知识意义建构

探究实践中,教师需通过“脚手架”支持学生语言输出。例如,当物资组在采购对话中卡顿时,教师可提供句型提示卡(“Can I have...?”“Howabout...?”);当宣传组文案出现语法错误时,教师可用不同颜色标注错误(如红色标“is”误用为“are”),引导学生自主修正。此外,教师可组织“跨组交流”活动,如让策划组向其他小组介绍活动亮点(“Our drama will includeaudience participation!”),通过语言输出检验探究成果,同时促进知识共享。

3.4 成果展示:多元评价与反思迭代,实现学习闭环

多元评价需涵盖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教师可制定《小组合作评分表》,从语言准确性( 30% )、内容创新性( 30% )、团队协作(20%)及展示效果( 20% )四个维度打分,同时邀请学生自评(“I contributed ideasto the drama plot.”)与互评(“The 宣传组 worked hard to design theposters.”)。反思迭代环节,教师需引导学生从“问题解决”转向“策略优化”,例如针对“物资组采购超支”的问题,小组可讨论“下次如何制定更详细的预算?”或“如何与商家协商折扣?”,将经验转化为未来项目的行动指南,形成“实践- 反思- 改进”的良性循环。

结语

综上所述,PBL 模式下的小学英语小组合作活动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批判性思维及团队协作能力。通过真实情境驱动、跨学科整合与多元评价,项目学习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促进核心素养落地。

参考文献:

[1] 基于小学英语绘本进行的中西方文化研究 . 张小艳 . 考试周刊 ,2025(04)

[2]“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 . 周冰媛 . 校园英语 ,2025(17)